流化床高度

流化床的總高度分為密相段和稀相段,流化床的總高度為密相段和稀相段高度之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流化床高度
  • 分類:密相段和稀相段
  • 濃相區:流化床界面以下的區域
  • 稀相區:界面以上的區域
流化床的總高度,濃相區高度,分離高度,

流化床的總高度

流化床的總高度分為密相段(濃相區)和稀相段(分離區)。流化床界面以下的區域稱為濃相區,界面以上的區域稱為稀相區。流化床的總高度為密相段和稀相段高度之和。

濃相區高度

當操作速度大於臨界流化速度時,床層開始膨脹,氣速越大或顆粒越小,床層膨脹程度越大。由於床層內顆粒質量是一定的,因此,濃相區高度L與起始流化高度Lmf之間有如下關係
對於於床層截面積不隨床高而變化的情況,可得到下式
Rc稱為流化床的膨脹比。確定L的關鍵是確定ε0。
實際操作時,ε值在0.55~0.75範圍內。影響Rc的因素主要是床層高徑比及氣速。

分離高度

流化床中的固體顆粒都有一定的粒度分布,而且在操作過程中也會因為顆粒間的碰撞、磨損產生一些細小的顆粒,因此,流化床的顆粒中會有一部分細小顆粒的沉降速度低於氣流速度,在操作中會被帶離濃相區,經過分離區而被流體帶出器外。另外,氣體通過流化床時,氣泡在床層表面上破裂時會將一些固體顆粒拋入稀相區,這些顆粒中大部分顆粒的沉降速度大於氣流速度,因此,它們到達一定高度後又會落回床層。這樣就使得離床面距離越遠的區域,其固體顆粒的濃度越小,離開床層表面一定距離後,固體顆粒的濃度基本不再變化。固體顆粒濃度開始保持不變的最小距離稱為分離區高度,又稱TDH(TransportDisengagingHeight)。床層界面之上必須有一定的分離區,以使沉降速度大於氣流速度的顆粒能夠重新沉降到濃相區而不被氣流帶走。
分離區高度的影響因素比較複雜,系統物性、設備及操作條件均會對其產生影響,至今尚無適當的計算公式,有時取其等於濃相段高度L。
為減少細粒被帶出,可在分離段上在增加一定高度的擴大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