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位

派位

所謂的派位是指:如果學生未參加擇校或者擇校不成功,則教委會默認依據學籍,進行對應的電腦派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派位
  • 起源:1991年
  • 設計人:陳流光
  • 初衷:學生入學的公平錄取
歷史,操作方法,優缺點,評價,

歷史

電腦派位:最早起源於1991年,由原廣州市招生辦副主任陳流光設計,初衷是為了解決學生入學的公平錄取問題。北京在1998年引入電腦派位。

操作方法

每個區的區教委根據相對就近原則將全區中、國小組合成若干片,每位國小畢業生將本片內的所有中學根據自己的意向順序填人“西城區國中入學登記表”內,考試中心小升初辦公室採用“計算機派位”的辦法,按學生意向順序優先的原則,將學生派位到本片內的中學入學。
凡參加計算機派位的學生均要按本人意向順序將本片內所有中學的校名填在“所在區國中入學登記表”內(如未填全片內中學校數,則該生所填的意向校一旦未被派進去,計算機就會將該生隨機分配到片內任何一所未派位滿的中學)。考試中心小升初辦公室按片將學生“登記表”內學生姓名及志願輸入計算機建庫,進行派位工作。
計算機根據中學的招生計畫數按學生意向順序優先的原則進行派位。派位開始時主持人請一位代表按計算機的一個鍵位,計算機自.動隨機給予每位學生一個十位數的“派位號”,“派位號”的給定既與號碼產生的先後無關,又與學生“登記表”信息的輸入先後無關,也就是說這個“派位號”的產生與搖獎、抓鬮號的產生一樣是完全無規律的,它既不能預知,更不能人為控制。然後計算機自動將“派位號”由小號到大號順序排序。
派位時計算機先對該片內所有排序完的學生第一意向從小號到大號順序進行派位,第一意向派位結束後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1)學生第一意向報某中學的人數正好等於該中學的招生計畫數,則這些學生全部升入該中學入學。
(2)學生第一意向報某中學的人數少於該中學的招生數,則這些學生就作為該中學的必錄學生,同時該中學的招生數減去必錄學生數後等待接收第二意向的學生。
(3)學生第一意向報某中學的人數大於該中學的招生數,計算機根據該中學招生數按‘派位號’由小號到大號順序錄滿學生,未能進入該中學的學生,計算機自動將這些學生轉到第二意向再進行派位。
此時,中學招生數已由計算機自動根據錄取結果重新修訂.
接著計算機對第二意向學生進行派位,派位過程又會重複出現以上三種情況,未錄學生自動轉入第三意向,中學招生計畫數又相應減少。以此類推,直到該片國小畢業生全部進入片內的中學。

優缺點

派位也就是劃片入學完全由電腦抽籤完成,從形式上看是一種最公平合理的升學方式。但由於教育質量區域性的巨大差異、學校教育的不均衡性、師資的差異性、高考制度的強力選拔性等因素影響,大派位只有兩三年被較嚴格執行,後來被不下10種的入學方式所打壓,目前在東城、西城、海淀等教育強區以大派位方式入學的學生比例大約分別44%、33%、40%。

評價

如今,大派位比例的高低,已被很多人作為衡量一所國小教育質量高低、生源質量好壞、家長對教育重視與否、中學願意錄取與否的標準。一所國小最終參加大派位學生的比例越來越受家長重視,因此也左右著家長的選擇。一大派位方式升學的學生,即便被本片重點中學錄取絕大部分是不能與通過推優、共建、點招、特長、子弟等方式錄取的學生混合編班就讀的,部分學校甚至在師資尚也給不同的待遇.
大派位,正有逐漸演變成弱勢家庭、弱勢群體、“問題”學生、信息孤島者升學方式的趨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