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邊緣

大陸邊緣地帶按其地理特徵可劃分為兩大部分,其中水下大陸邊緣部分是由陸棚、陸坡和陸基(深海溝)組成的,若按其大地構造特徵則可劃分為被動邊緣與活動邊緣二類;另一部分則是從大陸到海洋的島弧狀構造複雜的過渡帶。活動邊緣(active margin),一種大陸邊緣帶;其特徵是附近多具有板塊運動所導致的地震、火山活動或造山運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活動邊緣
  • 外文名: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 又稱:主動大陸邊緣
  • 特徵:附近多具有板塊運動所導致的地震
簡介,典型,

簡介

活動大陸邊緣(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又稱主動大陸邊緣、太平洋型大陸邊緣(Pacific type continental margin)。洋陸匯聚、大洋板塊向毗鄰大陸板塊之下俯衝消減形成的強烈活動的大陸邊緣。這種大陸邊緣有強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動。

典型

屬於活動大陸邊緣的有安第斯、蘇門答臘、亞平寧半島、前南斯拉夫亞德里亞海岸、克里特島、愛琴海諸島等。從洋到陸,活動陸緣包括海溝、弧溝間隙(非火山外弧和弧前盆地)、火山弧和弧後盆地等構造單元。
其中海溝是俯衝洋殼開始下插的地方;從它上面刮削下來的深海沉積和洋殼碎片組成混雜堆積,聚集在上盤板塊並形成外弧;下插洋殼隨著深度增加發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漿,並上升到淺部而成為火山弧。如果火山弧是疊加在大陸邊緣之上,像南美洲安第斯山的情況,則稱為陸緣弧;若位於大洋內,則成為島弧,如琉球弧、菲律賓弧等。島弧與陸緣弧的區別在於它與大陸之間還隔著弧後盆地,如日本海、南海等。在地質體中準確識別古俯衝帶、混雜體和岩漿弧的展布、配置、時代和演化等,對重建地質時期板塊構造格局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