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課堂

活力課堂

教育是一種價值引導活動,投射蘊含著教育者的價值選擇與目的預設,教學目標又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必要環節和重要步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活力課堂
  • 定義:目標明確、多元的課堂
  • 學科:教育學
  • 類別:教育方式
活力課堂定義
一、活力課堂應該是目標明確、多元的課堂
課堂要乾什麼,是我們必須要明確的,這是教學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低要求。只有目標明確了,才能有效設計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中才能嚴格按照目標去落實和實施,也才能運用恰當的評價手段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目標明確並不等於一刀切,還要注意目標的多元化。也就是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目標,讓課堂真正富有活力。在課堂上讓所有學生都感受到快樂,都可以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 。
二、活力課堂應該是科學、高效的人本課堂
課堂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有效的課堂教學也是學校的生命。我們今天提出活力課堂,就是在追求課堂有效性的基礎上,由有效→高校→優效→活力課堂。所以說,教學的有效性,依然是我們追求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也就是底線,是每個老師都應該達到的目標,這也是前幾年我們一直說倡導的“有效教學”的要求。
作為教學的最基本要求——有效教學,課堂教學的指標有:
①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②師生,生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
③學生形成對知識真正的理解。
④學習材料、時間和空間得到充分保障。
⑤學生的自我監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養。
⑥學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不僅如此,我們在有效教學的基礎上,提出追求課堂的科學性與高效性。也就是說,目標的設計、教學的過程都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流程和科學的方法,讓學生在在具體的一節課中學生能達到厚積知識,破難解疑,方法最佳化,能力提高,學習高效的境界,同時,也給學生創造安全的學習心理環境,充分享受到學習的快樂,亦即以科學高效的人本化課堂。
三、有效整合併合理開發課程資源的課堂
課程資源也稱教學資源,就是課程與教學信息的來源,或者指一切對課程和教學有用的物質和人力。指有利於實現課程和教學目標的各種因素,也可以僅指形成課程與教學的直接因素來源。
富有智慧的老師是善於整合各種課程資源的老師,這必然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老師應學會和發揮自身的整合課程資源的能力,整合的同時也在開發課程資源。表現在:
整合社會資源——充分利用家庭、社區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
整合生活資源——比如說,老師將生活中熟知的月曆開發成課程,一個小小的月曆中有那么多的奧秘,這對於學生來說也極易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課前收集的貝殼、學校開展的陽光體育活動,還有學習第一人稱、第三人稱等把學生熟悉的老師、學生的照片做到幻燈中,給了學生極大的親近感,創設了很好的教學情景,等等。
整合媒體資源——如將一些很熟悉的廣告語,圖片,等設計為課堂的一部分;廣泛閱讀說帶給學生寬廣的閱讀面等等,這些資源的整合利用,對於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來說,將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四、活力課堂應該是自主探究的課堂
(學生主體得到充分體現的課堂)
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但新課改實行好幾年了,一說到自主學習,還是有相當的老師認為自主就是放手給學生,就是老師不講學生自學,就是每堂課只能講幾分鐘,必須給學生留多少時間。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實際上是為了改變傳統教學中滿堂灌的機械教學提出的,傳統教學中,把學生當作學習的機器,老師是傳授知識的機器,重知識的灌輸,忽視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沒有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老師教給學生學習什麼,學生就只能接受什麼。所以,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探究式學習,就是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所以,我們理解的自主探究的課堂,應該是重視學生主體、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教學的課堂,既要重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視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發展學生的能力。
五、活力課堂應該是合作分享的課堂
合作,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一種趨勢,影響著人類社會的每一個個體。新課程主張個性的體驗,同樣提出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前幾年開展合作學習實驗中,很多老師認為,“合作”就是小組討論,於是,小組討論成為合作的代名字,而具體在課堂上,“小組討論”則成為調節時間的一個重要武器。當時間充足的時候,就讓學生“討論討論”,當時間緊張的時候,無論學生的問題討論到什麼程度,都要跟著老師的教學要求停止,這是非常常見的教學圍繞著教學設計進行而不是圍繞著學生的學習進行的現象。這樣的所謂“討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
六、活力課堂應該是開放的課堂
課堂本應舒展心靈、放飛想像的場所,當統一的要求、統一的方法、統一的標準答案,往往束縛了孩子們的思維,遏制了孩子們的天性。所以,新課程中,特彆強調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將課堂還給孩子,於是,也就有了熱熱鬧鬧的課堂,有了滿堂問答的課堂。雖說有的老師也努力將課堂向外拓展、延伸,當始終還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表面上動起來了,骨子裡還是封閉的思維,封閉的模式。
我們的各學科老師應學會在課堂摒棄了傳統教學中那種封閉的灌輸式的教學,摒棄了一切圍繞著教科書和教參轉的局面,從時間上說是現在向過去、將來輻射,從空間上說是課內向校內外、家庭、社會輻射,從內容上說是從書本向生活輻射,打破“求同”,敢於“求異”; 不受定式的影響,不受傳統的束縛;思考、解決問題要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因為教材改革總是遠遠滯後於時代迅猛發展的步伐,很多新知識新技術不能技術補充到教材里,這就需要老師做個有心人。
通過老師們選擇開放的內容,提出開放式的問題,採取開放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有效的連結了生活,連結了社會,課堂真正做到了由封閉走向開放,課堂才能不斷的生成智慧,也才使得課堂具有了生命的活力。
七、活力課堂應該是智慧生成的課堂
“應試教育”,課堂上注重的是知識,而不是智慧;最終獲得的只是知識,而不是智慧。我們今天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秉承了傳統的知識為主的教育,是“塑造知識人”而不是“智慧人”的教育。知識豐富的人不等於有智慧的人,就好像我們說某某人學富五車,假如僅僅是擁有了豐富的知識而不能靈活運用,也就相當於一個小詞典而已,甚至還不如一個詞典,因為詞典還有目錄、頁碼,需要的時候就能找到,僅僅擁有一堆死的知識還不如一堆廢鐵。我們需要知識,我們更需智慧。智慧需要知識,但是知識不等同於智慧;知識可以生成智慧,但是知識生成智慧要有條件。要看用什麼樣的方法。用機械訓練、灌輸的方法,知識產生不了智慧的。
有人說,智慧有其鮮明的外部特徵:愉快、歡悅、幸福,這是智慧的表情。要讓學生智慧起來,首先就要讓他們愉快起來、自由起來,只有愉快的心態和自由的氛圍才可能有智慧火花的閃現。有了這個前提,在加上老師富有智慧的設計和啟發,學生的智慧之火被點燃了,課堂也就有了靈動的旋律和七彩的光芒。
八、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融並立的課堂
“人之所以為人,因為人有特有的人性,人還有人特有的靈性,更有人性與靈性交融而升華成的精神境界。人性的開發與培育,主要靠人文教育;靈性的開發與培育,既要靠科學教育,也要靠人文教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