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古道

洪武古道

“洪武古道”,是當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元末年間,率兵南下征戰,從徽州府歙縣沿新安江走向“天堂寨”、“下朱嶺”,入“琴溪峽谷”,再登“萬歲嶺”屯兵“大天岩”,操兵練陣戰元軍,出“鳩坑”再到杭州的一條長途征戰古道。。道中有許多遺址古蹟,沿途山色秀麗、群峰林立、古木流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武古道
  • 屬所地區:徽州府歙縣沿新安江
人文歷史,特色,

人文歷史

朱元璋(1328-1398)幼名重八,又名興宗,字國瑞,安徽鳳陽人。元至正十二年(1352)參加郭子興率領的紅巾軍起義,在韓林兒稱帝時任副元帥,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率領部隊攻下南京,稱吳國,廢除苛政,實行屯田,接受徽州歙縣石門人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並聘其為軍師,先後戰勝陳友諒、張士誠的割據勢力,明洪武元年(1368)建都南京,國號明,年號洪武。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統治,逐步統一了天下。
洪武古道洪武古道
洪武古道就是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從徽州府征戰浙江杭州的一條南下路線,跨越兩省、三縣、兩鄉的兩座大山,兩條江源。朱元璋從新安江沿線南下,前往街口古鎮的三港,並隴口時,月亮升起,此處形似一彎月亮月影倒掛,江水泛波。兩山地勢險峻,便於隱蔽行軍。為避開元軍,軍師朱升決定繞道而行,“趁月光,入深山,翻上大嶺再歇兵”。軍隊從月亮灣入深山上座卡,山腰海拔約800米,群山霧漫,月色迷濛,真有人間天堂意境,朱升贊道:“天堂啊,美哉!”軍隊人馬也已疲憊不堪,朱元璋就下令:“今住天堂”。次日越至怪卡嶺(後人為紀念朱元璋越過此嶺而改名朱嶺,朱元璋登基後,為避諱,故將朱嶺改為巨嶺。)順源出口前往雁州,該源稱為“巨源”、口子上稱“巨川”。
軍隊行到璜蔚口,是沿大河而進,還是朝“琴溪峽谷”而入,軍事需要,還是走走小源街川爬山涉水、攀崖登山。他們一路行軍,一路發現“琴溪峽谷”怪石奇光:在“弓形峭壁”下有“一品石”,給予指方向,“八怪潭”,“仙女潭”還有“臥龍照鏡”等,星羅棋布,朱元璋對秀麗山川讚不絕口,“大好河山何日統一。吾等必朝南下征戰,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啊!”此時陳友諒帶領一批元軍朝璜田翻牛嶺攔截,一場鏖戰在前坦嶺腳展開。朱元璋部英勇善戰,因寡不敵眾,而被元軍打散,義軍朱元璋也被追殺得落荒而逃,一氣逃到璜坑口,看見有一個汪公大帝廟,躲入廟內汪公大帝像後,廟內蜘蛛立即結好網,如同原樣,元兵追到廟內,只見汪公大帝雕像,蛛網完整,兩旁判官、小鬼像眼珠猙獰,形似怒斥元兵樣,嚇得元兵只好掃興而去。人們都以為菩薩保佑朱元璋,是個真命天子。後來汪公大帝廟一直香火旺盛,直到文革時期被當四舊而破毀,現存遺址。
朱元璋得救後,其他散兵集聚璜蔚,然後整編好隊伍,在村中停駐了數日,招兵買馬,納賢進才,尤對村中八景及胡源、胡懷抱配景詩,讚不絕口。村中人獻糧捐錢,許多青壯年踴躍參軍,為避免元軍追殺,第三天帶領隊伍向源頭出發,爬上一腳踏三縣(歙縣、淳安、遂安三縣)的穀雨嶺。這裡地勢險峻,遍山樹木,便於隱蔽,能攻能守,朱元璋率部在此休整數日,不料被黃江潭的一個大官得知,就調遣一批元兵,企圖一舉消來朱元璋的軍隊,朱元璋偵知此事就與軍師商量對策,朱升說:“憑穀雨嶺這樣的地勢,抵擋幾個元兵不在話下。”於是,就在這裡築起了“打天岩”(又名大天岩)、“打鐵岩”(又名大鐵岩)、“牧馬岩”三個寨。“打天岩”供官員商議軍機大事,“打鐵岩”用來鍛造兵器;“牧馬岩”作屯草放馬。朱元璋親自領兵在大天岩前那塊平地上操兵練陣。沒幾天,元兵果真追殺到來,嶺上只有一條通道,朱元璋等元兵過了山岔,就用樹段、石頭切斷他的退路。當元兵快接近練兵場時,突然戰鼓雷鳴,埋伏在四面的義軍勇猛出擊,刀劈劍戳,萬箭怒發,殺得元軍叫爹哭娘,潰不成軍,死傷無數。殘兵見退路已斷,更是驚恐萬狀,見無處躲身,到處亂鑽。這一仗殺得元兵屍橫遍山,無一逃生。只可惜,朱元璋的戰馬被元軍毒箭射死,朱元璋很是心痛。
洪武古道洪武古道
朱元璋在這穀雨嶺重整旗鼓,旗開得勝,扭轉了戰局,從此節節勝利。後採納康茂才“且耕且戰”之諫積極推行朱升“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九字方針,屯兵休整操練,招賢納才,得民擁戴,從“萬歲嶺”發兵到鳩坑攻打威坪鎮及淳安縣城和桐廬縣城,再戰金華,攻下杭州,建都南京,國號明,年號洪武。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了元朝統治,逐步統一了天下。做了明朝開國皇帝後,他還常想起穀雨嶺這塊聖地和被射死的戰馬,特派人來厚葬戰馬,並把這穀雨嶺改名為“萬歲嶺”。軍師朱升也派人在練兵場堆起了108個土堆,並把一面金鑼埋在其中一個土堆下。相傳,如果誰能一口氣數出了108個土堆,誰就會得到那面金鑼。如今萬歲嶺演兵場上,108個土堆還清晰可見,皇上所埋的金鑼正等待著你來拿。
說來也怪,萬歲嶺凡朱元璋義軍所屯演戰鬥過的地方,山石都有灰礦、煤礦、銀礦、銅礦、鉬礦(稀有金屬價值比黃金還高)。璜蔚源頭和浙江淳安鳩坑山民近幾年隨便敲打撿拾的礦石都可賣得幾百上千元。有的農戶獲採礦收入達數萬元。人們還洋洋得意地誇耀“洪武金鑼實難找,萬歲山上到處寶。當初眾民助皇上,今朝回報世代好。”
萬歲嶺下的老林塢有一座無碑墳,稱為“囡妮墳”。據說,墳里葬的是朱元璋的千金。當義軍行至老林塢時,只見古樹參天,山勢險峻,加之高山晨霧瀰漫,像走進了山澗水潭中。朱元璋見囡妮落馬下水,勃然大怒,心想:“吾剛出兵,囡妮落澗,不吉之兆,帶女出兵不利,礙於大事。”於是他一氣之下,就殺了愛女。當地百姓感動,就把朱元璋囡妮就地砌了一墳。
“萬歲橋”位於翠嶺村,全長9米,高4米,元代為木橋,當年朱元璋在萬歲嶺屯兵時經常過此橋,稱帝後改建為石拱橋,並刻“萬歲橋”三字於橋上。1998年橋面澆築水泥加固,“萬歲嶺”三字仍保留可見,石拱猶存。
朱元璋少時在皇覺寺當過和尚,歸俗當過農民,行過乞丐,對元末腐敗統治極為不滿。全任紅巾軍副帥,身經百戰,執政31年之久,雖是武將出身,卻也能舞文弄墨,開創明朝,作文賦詩。他所作的《菊花詩》:“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詩意粗豪,逼真,字裡行間帶有一種武將風度,個性強烈。他愛好漢書、宋史,從中吸取古人治國的經驗,是位有作為的帝王。在歷史上確有一定的功績。五百五十年後,中國共產領袖毛澤東以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從中借鑑朱元璋起義成功之路,搞湖南農民起義,几上井崗山,建立根據地,爬雪山過草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並在執政期間,以“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九字方針,鞏固政權,是農民起義領袖的成功典範。

特色

“要想成大器,同志須努力。君若稱皇上,請走洪武道。”“洪武古道”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元末率兵南下征戰,從徽州府歙縣沿新安江走向“天堂寨”、“下朱嶺”,入“琴溪峽谷”,再登“萬歲嶺”屯位“大天岩”,操演練陣戰元軍,出“鳩坑”再到杭州的長征古道。道中有許多遺址古蹟,其中有些景點系他南下途徑讚美與軍師朱升命名的天然景致。沿途山色秀麗、群峰林立、古木流鶯、名泉瀑布、奇石怪洞。古道將翻越兩座大山(海拔800餘米),涉足山溪、跨渡江河。年輕一族,既可重略當年朱元璋率兵南下征戰的艱難險境,又可觀賞大好山水風光。
該道從新安江畔的“月亮灣”入口——“天堂寨”——巨(牛)嶺——巨源——“琴溪峽谷”——“前坦嶺(至善亭”——“一品石”——“臥龍照鏡”——璜蔚古村(一村十八橋)(五鳳樓)——“陽坦廟”——“柿木坪”——“萬歲嶺(又名一腳踏三縣)”——“大天岩、大鐵岩、操演坦”——“囡妮墳”——“萬歲橋”——鳩坑口。
洪武古道景點來歷與故事傳說:
朱元璋(1328-1398)幼名重八,又名興宗,字國瑞,安徽鳳陽人。元至正12年(1352)參加郭子興率領的紅中軍起義,在韓林兒稱帝時任副元帥,龍鳳三年(1356)元璋率領部隊攻下南京,稱吳國,廢除苛政,實行屯田,接受徽州問政山人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並聘其為軍師,壯大自己的軍隊,先後戰勝陳友諒、張士誠的割據勢力,1368年建都南京,國號明,年號洪武。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了元朝統治,逐步統一了中國。
洪武古道跨越兩省、兩縣、兩鄉鎮的兩座大山,兩條江源之艱苦旅程。朱元璋從新安江沿線南下,前往街口古鎮的三港,為繞道而行,避開元軍追殺,進入“月亮灣”、上“天堂寨”。軍隊到三港並隴口時,月亮升起,此處形似一彎月亮月影倒掛,江水泛波。兩山地勢險峻,便於隱蔽行軍。軍師朱升便傳令:“趁月光,入深山,翻上大嶺再歇兵”。軍隊從月亮灣入深山上座卡,山腰海拔約800米,群山霧漫,月色迷濛,真有人間天堂意境,朱升贊道:“天堂啊,美哉!”軍隊人馬也已疲憊不堪,朱元璋就下令:“今住天堂”。次日越至怪卡嶺(後人為紀念朱元璋越過此嶺而改名朱嶺,因朱元璋系明朝開國皇帝,地名不能犯上,故將朱嶺改為巨嶺,順源出口前往雁州,該源稱為“巨源”、口子上稱“巨川”。
軍隊行到璜蔚口,是沿大河而進,還是朝“琴溪峽谷”而入,軍事需要,還是走走小源街川而入爬山涉水、攀崖登山。他們一路行軍,一路發現“琴溪峽谷”怪石奇光:在“弓形峭壁”下有“一品石”,給予指方向,“八怪潭”,“仙女潭”還有“臥龍照鏡”等,對秀麗山川讚不絕口,“大好河山何日統一。吾等必朝南下征戰,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啊!”朱元璋自言感嘆,霎時陳有諒帶領一批元軍朝璜田翻牛嶺橫截追趕而到,一場鏖戰在前坦嶺腳打起。朱元璋部英勇抗擊,因寡不敵眾,被元軍打散隊伍,朱元璋也被追殺得落荒而逃,一氣逃到黃坑口看見有一個汪公大帝廟,躲入廟內汪公大帝像後,廟內蜘蛛又結好網,看似原樣,元兵追趕到廟內,只見汪公大帝雕像,眼珠猙獰,怒斥元兵,嚇得元兵只好掃興而去。人們都說菩薩保佑朱元璋,他實是真命天子啊。後來汪公大帝廟一直香火旺盛,直到文革時期被當四舊而破毀,現存遺址。
朱元璋得救後,其他散兵集聚璜蔚村落,然後整編好隊伍,在村中停駐了幾天,招兵買馬,納賢進才,尤對村中八景及胡源、胡懷抱配景詩,讚不絕口,族人獻糧捐錢,青壯年也有許多踴躍參軍,為避免元軍追殺,第三天帶領隊伍向源頭出發,爬上一腳踏三縣(歙縣、淳安、遂安三縣)的穀雨嶺,現叫“萬歲嶺”。相傳這“萬歲嶺是明太祖朱元璋皇帝封的。這裡地勢險峻,遍山樹木,便於隱蔽,能攻能守,在此休整數日,不料被黃江潭的一個大官得知,就調遣一批元兵,企圖一舉消來朱元璋的軍隊,朱元璋得知此事就與軍師商量對策,朱升說:“憑谷兩嶺這樣的地勢,抵擋幾個元兵不在話下。”於是,就在這裡築起了“打天岩”、“打鐵岩”、“牧馬岩”三個寨。“打天岩”供官員商議軍機大事,“打鐵岩”用來鍛造兵器;“牧馬岩”作屯草放馬。朱元璋親自領兵在大天岩前那塊平地上操兵練陣。沒幾天,元兵果真追殺到來,嶺上只有一條通道,朱元璋等元兵過了山岔,就用樹段、石頭切斷他的退路。當元兵快接近練兵場時,突然戰鼓雷鳴,埋伏在四面的義軍勇猛出擊,刀劈劍戳,萬箭怒發,殺得元軍叫爹哭娘,潰不成軍,死傷無數。殘兵見退路已斷,更是驚恐萬狀,見無處躲身,到處亂鑽。這一仗殺得元兵屍橫遍山,無一逃生,只可惜,朱元璋的戰馬被元軍毒箭射死,朱元璋很是心痛。
朱元璋在這穀雨嶺重整旗鼓,旗開得勝,扭轉了戰局,從此節節勝利。後採納康茂才“且耕且戰”之諫積極推行朱升“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九字方針,屯兵休整操練,招賢納才,得民擁戴,從“萬歲嶺”發兵到鳩坑攻打威坪鎮及淳安縣城和桐廬縣城,再戰金華,攻下杭州,於1368年建都南京,國號明,年號洪武,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了元朝統治,逐步統一了中國。做了明朝開國皇帝後,他還常想起穀雨嶺這塊聖地和被射死的戰馬,特派人來厚葬戰馬,並把這穀雨嶺改名為“萬歲嶺”。軍師朱升也派人在練兵場推起了108個土堆,並把一面金鑼埋在其中一個土堆下。相傳,如果誰能一口氣數出了108個土堆,誰就會得到那面金鑼。如今萬歲嶺演兵場上,108個土堆還清晰可見,皇上所埋的金鑼正等待著你的開採。
說來也怪,萬歲嶺凡在朱元璋義軍所屯演戰鬥過的地方,山石都有灰礦、煤礦、銀礦、銅礦、鉬礦(稀有金屬價值比黃金還高)。璜蔚源頭村民和鳩坑山民近幾年隨便敲打撿拾的礦石都可賣得幾百上千元。有的農戶獲採礦收入達數萬元。人們還洋洋得意地誇耀“洪武金鑼實難找,萬歲山上到處寶。當初眾民助皇上,今朝回報世代好。”
萬歲嶺山下的老林塢有一座無碑墳,當今人叫他為“囡妮墳”。據說,墳里葬的是朱元璋的女兒。當義軍出兵南下,軍隊行至老林塢時,只見古樹參天,山勢險峻,加之高山晨霧瀰漫,像走進了山澗水潭中。朱元璋見囡妮落馬下水,勃然大怒,心想:吾剛出兵,囡妮落澗,不吉之兆,帶女出兵不利,礙於大事。於是他一氣之下,就殺了自己的愛女。當他百姓感動,就把朱元璋囡妮就地砌了一墳。“囡妮墳”現經此道可觀瞻懷念。
“萬歲橋”位於翠嶺村,全長9米,高4米,元代為木橋,當年朱元璋在萬歲嶺屯兵時經常走此橋,稱帝後改建為石拱橋,並刻“萬歲橋”三字於橋上。1998年橋面澆築水泥加固,“萬歲嶺”三字仍保留可見,石拱猶存。屬明朝建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