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旭

洪旭(1605年—1666年),字念藎,號九峰,明末將領。福建同安人。明鄭時期官至少傅太子太師兵官(兵部尚書)忠振侯。

洪旭起初為明總兵官鄭芝龍的部將,順治二年(1645年)由隆武帝朱聿鍵晉封為忠振伯。順治三年(1646年)鄭芝龍降清後,歸依鄭成功,舉義抗清。順治十一年(1655年)鄭成功承制設六官,以洪旭為戶官,旋改任水師右軍、水師總督,會中提督甘輝舟山。順治十五年(1658年)鄭成功北伐,以洪旭兼理兵官,同黃廷、鄭泰一起留守。順治十七年(1660年)清軍攻打廈門,鄭成功與洪旭大破清軍。

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率軍東征台灣,命洪旭輔佐世子鄭經留守思明。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鄭成功逝世後洪旭請鄭經率兵渡台靖難。在東渡台灣之後,洪旭建議鄭經設定軍隊駐守澎湖,並且訓練軍隊,加強台灣防衛。並且派遣商船到達日本和東南亞地區通商。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洪旭因為憂勞過度染寒疾逝世。

基本介紹

  • 本名:洪旭
  • 字號:字念盡,號九峰
  • 所處時代明末清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福建同安
  • 出生時間:1605年
  • 去世時間:1666年
  • 主要成就:跟隨鄭成功抗清
人物生平,東南抗清,隨軍東征,追隨鄭經,晚年逝世,主要成就,人物評價,親屬成員,祖輩,父輩,兒子,人物故居,相關爭議,史書記載,藝術形象,

人物生平

東南抗清

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洪旭出生於福建同安,字念藎,號九峰。起初為鄭芝龍部將,隆武帝封他為忠振伯。順治三年(1646年)鄭芝龍降清後,洪旭轉投鄭成功,洪旭在鄭成功帳下治軍嚴整,鄭成功十分器重他。
順治十一年(1654年)十一月,當時作為清朝漳州協守、千總的劉國軒想要獻城投降鄭成功,洪旭奉命引軍接應劉國軒。因其入城安輯,秋毫無犯,鄭成功更加看重他。
順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洪旭任戶官,四月加少師,五月改領水師右軍。七月,以水師總督的身份奉命會同陸師正總督甘輝等進攻浙江舟山並攻克了它。清定海關守將張鴻德離開家來歸附、台州守將馬信也因為久慕洪旭之名攜帶家眷來依附於他。
順治十五年(1658年),鄭成功北伐南京,讓洪旭兼理兵官,與前提督黃廷、戶官鄭泰一起留守金、廈二島。
順治十七年(1660年)正月,清軍趁鄭成功新敗江南之際,令將軍達素統兵進入福建,攻打金廈二島。鄭成功集各鎮兵嚴密防守,以洪旭駐鎮海旗尾備接應。五月初十日,洪旭會同黃廷、馬信周全斌等將領,在廈門鼓浪嶼附近大敗清海澄公黃梧所率水師,又智擒暗通清總兵施琅的右虎衛鎮將陳鵬,交由鄭成功處決。

隨軍東征

順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鄭成功收復台灣,仍然以洪旭、黃廷輔佐世子鄭經留守廈門,以兄鄭泰守金門。翌年四月,鄭經私通乳母陳氏生子的事情東窗事發,鄭成功大怒,遣人持令箭到金廈,命令斬他的妻子董酉姑、兒子鄭經和他的孫子。洪旭等不肯奉命,要求僅斬陳氏及其孫復命。鄭成功不同意,誓必要把他們全殺了,並派人到南澳秘密與周全斌商議。洪旭與眾人商議說:“世子鄭經,是延平王的兒子,不可以抗拒他的父親;諸位將領是大臣,不可以抗拒君上;可是唯獨鄭泰是延平王的兄長,兄長是可以抗拒兄弟的。凡是想要舉兵謀反的,一定要彈壓下去。”於是示意鄭泰派兵出守大擔。由於洪旭等人堅拒,鄭經才得保全。
康熙元年(1662年)六月,鄭成功病逝。在台諸將舉其弟鄭襲護理大將軍印,而黃昭蕭拱宸等人則憑藉所謂的鄭成功遺言輔佐鄭襲為王,並分兵想要抗拒鄭經。訃告和訊息傳至廈門,洪旭建議鄭經:“國不可一日無君,你應當先嗣位,然後發喪”;又建議迅速整兵前去台灣正位,以免事久多變。鄭經聽錯了他的建議。當他們正想要整頓兵馬東渡台灣的時候,清軍福建總督李率泰、靖南王耿繼茂聽說鄭成功逝世的訊息,就遣使來鄭經大營假意議和,實際上卻是想要進犯金廈,鄭經的局勢岌岌可危。當此內憂外患之際,洪旭贊成鄭經的意見,主張對清軍陽和陰違,穩定住清軍,等到台灣內亂解決之後,再對付清軍。

追隨鄭經

主詞條:鄭經靖難
康熙三年(1664年),金廈二島已被清軍攻占,洪旭隨鄭經東渡台灣。在澎湖踏勘諸島形勢後指出:“澎湖是台灣的門戶,向北可以直達浙江遼東日本等地,向南可以通向廣東交趾暹羅等地,地理位置重要,是海上的必由之路。應當設定重兵鎮守這裡,千萬不能輕視。如果這裡被占據,那么台灣將沒有可以相互憑藉的地方了。”鄭經同意了他的建議,在澎湖設定軍營,設定煙墩、炮台,命令薛進忠等率軍鎮守這裡。
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聞施琅將率舟師攻台,洪旭請益兵澎湖,以固東守。並奉命從各鎮屯兵中抽調十分之三到澎湖增戍。後清師因遭風未至。

晚年逝世

康熙五年(1666年)七月,洪旭居安思危,又向鄭經建議道:“今年東南季風將要吹過,西北風將要加強,清軍絕對不敢向我們進攻。但如果諸島失守了,他們就能夠東進,幸好陳永華是一個有才幹的人,勤勞的主持開墾工作,集眾開發曬鹽,把台灣諸島的各個行業治理的井井有條。還要修建孔廟,設立學校,在台灣大興文教,將來台灣的昌盛指日而待啊。但文事武備兩者缺一不可,千萬不要以為有海峽阻隔,就忘記了整頓防務,應當勤訓練操演,一旦清軍來攻,便可禦敵。”鄭經採納他的意見,馬上命領各鎮營在農閒的時候教習武藝弓矢、春秋陣法。
此後洪旭又建議:我們東渡以來,已經有很多年了,“我們的戰船都已經有腐爛的跡象了,速應該速速修繕,以防備不測”。鄭經也同意,即檄南、北各鎮,入深山採辦桅、舵,修造船艦。洪旭自遣商船到各港採購船料,運回台灣興造洋船。並用所造船裝載白糖、鹿皮等物,上通日本,換回日本所造銅熕、倭刀、盔甲和永曆錢;下販暹羅、交趾等處,以富國用。從此,“台灣日盛,田疇市肆不讓內地”。
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洪旭偶感風寒,因年老且憂勞過度,不治而卒。鄭經痛悼不已,親自為其治喪,並授其子洪磊為吏官,兼管戶部事務。

主要成就

順治三年(1646年)鄭芝龍降清後洪旭投奔鄭芝龍之子鄭成功門下,在鄭成功抗清之戰中立下了很多戰功,逐漸得到鄭成功的重視。順治十七年(1660年)清軍進犯廈門,鄭成功以洪旭駐守的鎮海為犄角大破清軍。順治元年(1662年)鄭成功去世後,洪旭與鄭經一起率兵渡台靖內難。當時清軍陰謀進犯,時局岌岌可危。洪旭建議鄭經採取“陽奉陰違”之計先平內亂、後圖抗清,這樣鄭經順利即位,穩定了台灣的政局。
康熙三年(1664年)鄭經放棄金廈,將戰線收縮至澎湖。洪旭建議於澎湖設立營壘、煙墩、炮台,派兵馬守護。康熙五年(1666年)洪旭又請求鄭經令各鎮營於農隙教習武藝弓矢操演陣法;檄南北路屯兵入深山窮谷採辦桅舵含檀,修造船隻;又遣商船,往各地購買船料,興造洋艘鳥船,以白糖鹿皮等物,上通日本,製造銅炮、倭刀、盔甲,並鑄永曆錢,下販暹羅交趾各處以富國,致田疇市肆不讓內地。

人物評價

  • 洪旭死後,鄭經惋惜地說:“經何不幸,喪此元老!”

親屬成員

祖輩

  • 祖父:洪福,字君錫,號連山,誥贈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子太師忠振伯。
  • 祖母:曾氏,誥贈一品夫人。

父輩

  • 伯父:洪渭文,洪旭年幼喪父,幸賴伯父撫育成人,洪旭視之如父。
  • 父親:洪公掄,字廷揚,號鼎銘。

兒子

  • 洪磊,為明鄭時期史官。

人物故居

金門縣后豐港洪氏宗祠左側的古厝,為洪旭的故居,現已由金門縣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名稱定為“洪旭古厝”。
鄭成功在封賞時有賞賜洪旭一塊土地,但那時候該土地尚未被發墾。直到洪旭之子洪磊於鄭經時期率兵丁外出巡視方知有塊封地,於是號召族人前往開墾。該土地據考證,大約在現在台南市的青鯤鯓、北門區一帶。入以後,居住在該地的洪姓家族聚落越來越多,逐漸擴展到今學甲區、營頂、七股區,甚至有部分的族人遷入府城(今台南市市區)居住,但仍以北門區七股區等處為最多。所以在台洪姓後代於討論祖源時,都自稱來自北門區七股區

相關爭議

另外,有一說洪旭是同安馬巷蔡浦人,村中有一座古屋,相傳是洪旭的故居,村中和村東還有兩座沒有任何標誌的古墓,村民年年清明掃墓,據傳是洪公掄和洪旭父子的墓葬,此有待考證。據記載,洪旭的父親洪公掄是洪君錫次子,明代同安縣后豐港人,后豐洪氏十四世。故洪旭為后豐港人應正確無誤。

史書記載

  • 《台灣省通志》
  • 《台灣外記》

藝術形象

年份影視演員
2003年
趙中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