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渡水電站工程設計創新技術與套用

洪家渡水電站工程設計創新技術與套用

《洪家渡水電站工程設計創新技術與套用》是2008年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澤艷。本書內容完整、資料翔實、實例豐富,涉及的技術問題均是當前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技術難題,技術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

基本介紹

  • 書名:洪家渡水電站工程設計創新技術與套用
  • 作者:楊澤艷
  • ISBN:9787508457314
  •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07-01
  • 版次:1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前言,

基本信息

叢 書 名:高山峽谷岩溶地區水電工程實踐技術叢書
頁 數:341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工程 > 水利水電工程

內容簡介

《洪家渡水電站工程設計創新技術與套用》以位於高山峽谷岩溶地區的“西電東送”啟動工程——洪家渡水電站設計創新與工程實踐為背景,圍繞工程布置、200m級高面板堆石壩、300m級高邊坡、廠房新結構、特大型水工隧洞、少開孔壓力鋼管、岩溶勘察及處理等技術,系統地介紹了工程設計與建設中創新技術研究及其套用實例。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1概述
1.1 工程特點與設計創新技術
1.1.1 洪家渡水電站的工程特點及技術難題
1.1.2 設計創新技術
1.2 工程概況
1.2.1 地理位置
1.2.2 工程作用
1.2.3 建設里程碑
1.2.4 參建單位
1.2.5 主要勘測設計過程
1.2.6 水文、泥沙
1.2.7 工程任務和規模
1.3 工程地質條件
1.3.1 區域構造穩定
1.3.2 水庫地質條件
1.3.3 壩址區地質條件
1.3.4 天然建築材料
1.3.5 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1.4 工程布置及建築物
1.4.1 工程等別及設計安全標準
1.4.2 樞紐布置
1.4.3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
1.4.4 泄洪放空建築物
1.4.5 引水發電系統
1.4.6 工程邊坡
1.5 施工組織
1.5.1 施工交通條件及建築材料
1.5.2 施工導流和截流
1.5.3 主體工程施工
1.5.4 施工總布置
1.5.5 施工工期
1.6 設計最佳化與科技創新
1.6.1 設計最佳化
1.6.2 重點科研
1.6.3 新技術、新材料套用
1.7 小結
2 特色工程布置技術
2.1 高山峽谷岩溶地區截彎取直的樞紐布置
2.1.1 樞紐建築物組成
2.1.2 壩址和壩型選擇
2.1.3 工程條件與樞紐布置格局
2.1.4 樞紐布置最佳化調整
2.2 因地制宜的施工總布置
2.2.1 施工總布置條件
2.2.2 施工總布置特點
2.3 小結
3 200m級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壩築壩技術
3.1 壩體變形集成控制
3.1.1 200m級高面板堆石壩的發展及出現的問題
3.1.2 洪家渡面板堆石壩結構參數及特點
3.1.3 200m級高面板堆石壩變形特性研究
3.1.4 壩體變形集成控制
3.1.5 壩體變形控制效果分析
3.1.6 計算分析驗證
3.1.7 國內外水平比較
3.1.8 小結
3.2 接縫止水新結構和新材料
3.2.1 接縫止水概述
3.2.2 防滲與自愈相結合的周邊縫止水新結構
3.2.3 GB三複合橡膠板新型止水材料
3.2.4 具有吸收變形能力的受壓垂直縫新結構
3.2.5 接縫止水施工工藝
3.2.6 套用效果分析
3.2.7 小結
3.3 堆石碾壓和檢測新工藝
3.3.1 堆石沖碾壓實技術及套用
3.3.2 堆石附加質量法檢測技術及套用
3.3.3 小結
3.4 等寬連續窄趾板新結構
3.4.1 趾板的一般結構形式
3.4.2 等寬連續窄趾板結構
3.4.3 套用效果分析及趾板裂縫處理
3.4.4 趾板基礎地質缺陷處理
3.4.5 小結
3.5 面板混凝土“三雙”防裂控制
3.5.1 面板混凝土防裂研究概述
3.5.2 面板混凝土防裂控制
3.5.3 防裂措施的工程套用
3.5.4 實施效果分析與評價
3.5.5 國內外水平比較
3.5.6 小結
3.6 非對稱性壩體安全監測
3.6.1 面板堆石壩安全監測技術的發展
3.6.2 洪家渡壩安全監測問題研究
3.6.3 非對稱性壩體變形監測
3.6.4 滲漏量分區監測
3.6.5 非對稱性監測技術套用成果分析
3.6.6 小結
3.7 河道水流控制與壩料開採
3.7.1 “一枯度汛搶攔洪,後期度汛搶發電”的河道水流控制
3.7.2 料場開採規劃
3.7.3 小結
4 岩質特高邊坡及堆積體邊坡處理技術
4.1 樞紐工程邊坡問題
4.1.1 壩址區邊坡概述
4.1.2 樞紐區岩質高邊坡問題
4.1.3 壩址區堆積體邊坡問題
4.1.4 邊坡研究綜述
4.2 300m級近直立壩肩特高邊坡處理
4.2.1 基本地質特徵
4.2.2 穩定分析評價
4.2.3 工程處理措施
4.2.4 穩定覆核分析
4.2.5 安全監測效果分析
4.2.6 小結
4.3 大規模進水口順層特高邊坡處理
4.3.1 基本地質特徵
4.3.2 穩定分析評價
4.3.3 工程處理措施
4.3.4 穩定覆核分析
4.3.5 安全監測效果分析
4.3.6 小結
4.4 塌滑堆積體邊坡處理
4.4.1 1號塌滑堆積體邊坡處理
4.4.2 2號塌滑堆積體邊坡處理
4.4.3 小結
5 廠房新結構技術
5.1 研究概述
5.1.1 工期提前對廠房結構的新要求
5.1.2 傳統廠房結構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5.1.3 廠房新結構的主要研究內容及成果
5.2 牆板式新型機墩結構
5.2.1 結構布置研究
5.2.2 結構計算分析
5.2.3 結構研究結論
5.3 鋼管混凝土新型排架柱
5.3.1 結構布置研究
5.3.2 力學性能與工作機理分析
5.3.3 結構計算分析
5.3.4 結構試驗研究
5.3.5 試驗研究結論
5.4 丌形懸臂鋼吊車梁
5.4.1 結構布置研究
5.4.2 結構計算分析
5.4.3 結構研究結論
5.5 新結構的套用及運行效果
5.5.1 大跨度牆板式新型機墩
5.5.2 大噸位鋼管混凝土排架柱及7c形懸臂鋼吊車梁
5.6 小結
6 岩溶地區特大水工隧洞成洞技術
6.1 技術背景
6.2 圍岩“固結圈”襯砌理論及其配套措施
6.2.1 國內外技術現狀
6.2.2 圍岩“固結圈”襯砌理論的提出
6.2.3 固結圈承擔外水壓力分析
6.2.4 固結圈灌漿檢測評價
6.2.5 錨桿錨固及檢測評價
6.2.6 排水降壓措施
6.2.7 實施效果
6.3 充填型溶洞的新型管棚法成洞
6.3.1 新型管棚法的提出
6.3.2 新型管棚法的原理
6.3.3 新型管棚法的套用
6.4 防空蝕集成措施
6.4.1 高流速水工隧洞防空蝕措施
6.4.2 洪家渡溢洪道隧洞的防空蝕措施
6.4.3 HF粉煤灰抗沖耐磨混凝土的套用
6.4.4 蝶形鋼模台車的套用
6.5 小結
7 埋藏式高強壓力鋼管少開孔技術
7.1 技術背景
7.2 鋼管與回填混凝土的縫隙特性及結構分析
7.2.1 縫隙特性分析
7.2.2 壓力鋼管結構分析及評價
7.3 回填補償收縮混凝土性能研究
7.3.1 混凝土自身體積膨脹補償量估算
7.3.2 室內試驗結果及分析
7.3.3 生產性覆核試驗及評價
7.3.4 回填補償收縮混凝土檢驗
7.4 壓力鋼管脫空檢測
7.4.1 檢測原理
7.4.2 檢測設備及技術指標
7.4.3 檢測內容及結果
7.5 輔助技術措施
7.5.1 壓力鋼管頂部埋管回填灌漿
7.5.2 塑膠盲材排水
7.6 套用情況及實施效果
7.6.1 套用情況
7.6.2 實施效果
7.7 小結
8 岩溶工程地質勘察及處理技術
8.1 岩溶工程地質勘察
8.1.1 概述
8.1.2 壩址區岩溶工程地質勘察
8.1.3 右岸庫區構造切口岩溶滲漏及處理勘察
8.1.4 岩溶發育規律及分布特點
8.1.5 岩溶地質預報
8.2 岩溶滲漏堵排處理
8.2.1 概述
8.2.2 右岸庫區構造切口岩溶防滲堵漏處理
8.2.3 右岸下游K10溶洞防滲堵排處理
8.2.4 左岸下游灰岩岩溶防滲堵排處理
8.2.5 右岸上游灰岩防滲灌漿處理
8.3 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業務工作簡介

前言

在我國開發建設的水電工程中,洪家渡水電站並不十分為人所矚目。但作為國際上第三座高度200m級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工程,2006年之前國內少有的200m級高壩和最高的土石壩工程,且地處高山峽谷岩溶地區,洪家渡水電站工程具有特有的工程特點和技術難題。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以中青年為主的技術幹部面對這些技術難題,不畏堅難、勇攀高峰,與合作單位一起,開展了大量科學研究,大力進行設計最佳化,取得了節約直接工程投資4。69億元,縮短工期2年3個月的巨大經濟效益。工程蓄水近5年並經歷了高水位運行的初步考驗。實現了安全運行和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的目標。在工程建設中,經科研設計、施工實施和運行檢驗,形成了洪家渡特有的創新技術。其中“高山峽谷地區200m級高面板堆石壩築壩”、“300m級高邊坡處理”和“快速施工大型廠房新結構”等技術得到了國內同行的高度評價,部分成果獲得了國家或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向國家“西電東送”戰略工程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