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太太

洪太太

《洪太太》是一部由程乃珊所著的短篇小說結集,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洪太太
  • 作者:程乃珊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2152928
  • 外文名:Madam Hong
  •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 頁數:286頁
  • 開本:3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內容簡介

《洪太太》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此次編選的"程乃珊小說系列",以"上海題材"為著眼點,囊括程乃珊長、中、短篇小說代表作,全方位書寫老上海風花雪月、風雲變幻,描繪上海灘的世態人情與弄堂生活,細膩筆墨耐人尋味。《洪太太》收錄其短篇代表作十餘部,包括《媽媽教唱的歌》、《呼喚》、《尷尬年華》、《父母心》等。

作者簡介

程乃珊,浙江桐鄉人。1965年上海教育學院英語專科畢業。任中學教師20年之久。1979年在《上海文學》發表處女作《媽媽教唱的歌》,1982年始從事專業文學創作。主要代表作有《藍屋》、《窮街》、《女兒經》、《金融家》等。1991年始穿梭於滬港兩地,涉足傳媒和紀實寫作,著重關注滬港兩地文化、經濟、民生的差異和淵源,代表作有《雙城之戀》、《老香港》、《上海嘶情話》等。近年關註上海文化的研究和紀實,先後出片反了《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FASHION》、《上海羅曼史》、《上海先生》等上海系列紀實散文集。

圖書目錄

“歡樂女神”的故事
天鵝之死
阿瑞“安蒂”
聖誕老人的自述
寒天情思
喔,我親愛的“糖”姑姑
媽媽教唱的歌

呼喚
尷尬年華
父母心
小松鼠
黃絲帶
調音
“在我心有空處為你
洪太太
搖搖搖,搖到外婆橋
山青青水粼粼
茫茫人海
不足掛齒的故事
在一個古老的小鎮上,有一個姑娘
後記/嚴爾純

後記

乃珊走得太匆忙,她有許多構思想要付諸文字,但沒能如願。她太熱愛寫作了,太熱愛生活了,她感到寫作是她的最大享受,一支筆一張紙為她開拓了一個廣闊的天地,任她自由翱翔,所以她說:“一天不寫幾個字,這一天就白活了。”在她生命的最後十六個月中,手寫與口述相結合共寫了十一萬字。她太敬業了。
她太熱愛上海,太熱愛靜安區了。她出生在靜安區,老宅在靜安區,嫁到靜安區,最後歸宿仍在靜安區。她寫老上海沒有做作,沒有虛構,沒有憑想像,就是像流水蕩漾一樣從她筆端潺潺流到紙上。看她寫的文章就像在聽她講故事一樣流暢。她寫她的家庭幾代人的崛起,在家庭環境的薰陶與感染下,她具備了一個從中產家庭走出來的女性所具有的寬容、率直、善良、睿智、孝順的品質。因此,她有廣大的讀者群,她的作品無須刻意的吹捧,讀者是最有發言權的。
她從香港回上海定居後不再是專業作家了,但她毫不在乎。一個好心人對剛回上海的乃珊說:“你可以申請專業作家了呀,你原來不就是專業作家嗎?”乃珊說:“專業作家是少數人認可,而作品是靠大多數讀者認可的。優越的條件會使我變懶。”好心人說:“那么你是為了稿費吧?”乃珊說:“誰不要稿費?我不會裝清高,但我要是為生活而寫作的話,早就餓死了,稿費要隔兩三個月甚至半年一年才付,且稿酬標準又低,你認為我是為餬口而寫作嗎?我現在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比你低吧!作家是用作品說話的,我不是街邊賣偽劣商品的小販,要一群撬邊模子撬邊。”這也是激勵她努力寫作的動力。她自嘲地說:“我自認是專業作家,是我‘爸爸’(丈夫)批准的,是我‘爸爸’發工資給我的。我生活得很舒心,我有穩定的家庭,這足夠了。我想的不是趨炎附勢,而是抓緊有限時間把心裡要說的話一一流淌在筆端。上海要寫的東西寫不完,單單靜安區還有許多老故事可挖掘,一條老弄堂,一幢老房子,一位老人都有他們的故事。”她觀察極為仔細,認真做筆記,收集資料,她從香港回上海後基本上每年出一本書,都能上排行榜。她對自己的作品珍愛有加,每出版一本書,拿到樣書後就一直拿在手中反覆閱讀,疼愛至極。她會在書中看出哪裡被改過了,哪裡被刪了,哪位責編是盡責的,她可以非常準確地指出。在電子通訊不太發達的時期,她的稿子基本上都由我送到出版社,再從責任編輯手中拿回來需修改或修改好的稿子(包括拿稿酬),這些額外的瑣事都不需要她操心,她只要安心寫作。
夏天,乃珊早上五點左右起來梳洗後即開始寫作,我為她準備早餐,待她可告一小段落時即進早餐,用畢後繼續寫作,直到吃午飯;下午和晚上是訪友、採訪、娛樂、應酬;晚上是從不寫東西的,保證休息。冬天起床稍遲,但寫作規律一如既往。她坐到書桌前就會思潮湧動,不容別人打擾,這時如果我要她去吃早飯她就會大發脾氣,我只能悄悄地走開,自己識相,等著她來吃早飯。等到她來吃時就會氣呼呼地對我說:“謝謝儂,我在寫東西時你不要來打岔好喔?!”我只好不響,悶頭吃早飯,過一會兒她會主動說:“爸爸,對不起,我不歡喜在寫得起勁的辰光有人來干擾……”然後她會說:“爸爸你抱抱我。”我們的氣氛很和諧。她說:“你抱我一下,就像大地母親給安泰俄斯力量一樣,也給了我力量。”
自從乃珊走上寫作道路後,她是全身心地投入,一心撲到寫作上,生活的料理自然是由我擔當。她生活的自理能力較差,她討厭進廚房,討厭做繁雜的工作,所以她的鞋帶永遠系不好。她在香港生活工作的十來年中,很少在家吃飯,與朋友相約聚會為多數,既可採訪又可聊天解悶。凡在家裡,我不在時,她就只吃水果。每天去中環上班需坐一小時的渡輪,在港外淺碼頭上岸,走過一條近千米的能避風雨的長廊即到中環,不會經過太陽暴曬和雨淋,但這就需要多多走路。當時她才一百斤多一點,確實很辛苦。但香港的這段生活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是補上了插隊的一課,這為她回滬後寫就了一本對比香港與上海的《雙城之戀》打下了基礎。當時她就提出了社會的穩定要像橄欖一樣,中間部分是中產階級,這部分多了,社會就穩定了。這觀點因在當時提出過早,被刪除了,而日本的報紙《朝日新聞》上卻發表了她的這個觀點。
乃珊從香港返回上海後,開始用紀實的筆法來抒發她的感受,首先她用大量圖片充實她的文字,既能說明問題,印證文字的真實性,又可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其次,她感到老上海是個寫不完的題材,她開始從老上海傳承下的許多優秀建築、歷史人物等著手開始她的紀實寫作。曾有人說她“寫老上海是沒有出路的”,但乃珊卻認準了這條路,一直走下去。表演藝術家秦怡老師曾說:“乃珊是八十年代後小資情調的開拓者。”
乃珊的寫作完全是愛好,她曾說:“我寫的東西只要讀者喜歡,我就滿足了,我不奢望流芳百世。”但她寫的《藍屋》、《窮街》、《女兒經》對一些六十歲上下的讀者來說卻記憶猶新,他們常常對乃珊說:“我們是讀著你的小說一起成長的。”我想,讀者是毫無功利的最好的評判員。有位哲人曾說過:“民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乃珊該多留些東西給我們,但她過早地走了,留下的遺憾難以彌補。無可替代。
上海文藝出版社的土壤里培育出了乃珊的《丁香別墅》、《金融家》、《你好,帕克》、《山水有相逢》等作品,這給乃珊踏上文學創作道路夯實了基礎。乃珊在天之靈一定會十分感激上海文藝出版社為她的作品做了較系統的回顧,畫上了潤濡飽滿的句號。
從乃珊的作品中可引發我們許多共鳴、思考,激發我們對生活的熱愛,拓展我們的思維和胸懷。
乃珊曾說有一句話我從沒對她說過,今天我在此白紙黑字寫上,你在天之靈一定會感受到的——我愛你,乃珊!!
2014年3月30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