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古代地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津,是古代一個地名。出名的有孟津、夏津等。

孟津 在老城鄉扣馬村東同盟山下,是古時黃河中下游一個重要渡口,東漢靈帝時,為環衛京都洛陽的八關之一。史書最早記載孟津者為《左傳》魯昭公“二十三年(前519年)春,王正月……,晉師在平陰”,距今2504年。《尚書·禹貢》:“導河積石……東至於砥柱,又東至於孟津”。《尚書·泰誓》:“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師渡孟津。”
夏津 地處山東省西部平原、魯冀兩省交界處,因春秋時期“華夏會盟之要津”而得名,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悠久歷史。因盛產棉花,素有“銀夏津”之美譽,被評為國家級優質棉標準化生產基地。林果業發達,擁有長江以北最大的黃河故道生態森林公園,素有“百果之鄉”的美譽。
富平津 約在老城鄉小寨村北,東漢桓帝時始有富平津的記載。
小平津 在老城鄉花園村西北。東漢靈帝元年(184年)三月置小平津,列為環衛京都洛陽的八關之一。
冶坂津 在白鶴村東北,即鐵謝渡,對岸為吉利區冶戍村。
委粟津 在白鶴鄉牛莊村北,因邙山委粟峰得名。
平陰津 在白鶴鄉白鶴村西北。《史記》載,秦二世三年(前205年)“趙別將司馬卬方欲渡河入關,沛公乃北渡平陰,絕河津。”
硤石津 在王良鄉河清村東,因在邙山硤石峰下得名。清嘉慶《孟津縣誌》稱:“即今之河清渡”。《明史·地理志》載,孟津縣城“西北有大河。又西有硤石津,……又有高渚、馬渚、陶渚,皆大河津濟處。東北有孟津巡檢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