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贛方言語音研究

洞口贛方言語音研究

《洞口贛方言語音研究》第一部記錄洞口贛語的書籍,由龍海燕編纂,民族出版社出版,《洞口贛方言語音研究》採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比較法和統計法。以《切韻》音係為參照,通過縱向比較來考察洞口贛語的歷史演變情況;並且從橫向的角度來比較它同洞口湘語和江西贛語的異同。

基本介紹

  • 書名:洞口贛方言語音研究
  • 作者:龍海燕
  • ISBN:710509784
  • 頁數:368頁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12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語言贛語
內容介紹,全書目錄,洞口概況,作者簡介,贛語概況,

內容介紹

贛語是我國南方的一種重要的漢語方言,它的標準音點是江西省的省會南昌市。多年來研究的人員頗多,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很豐厚。湖南師範大學鮑厚星先生、江西師範大學顏森先生、南昌大學劉綸鑫先生都長期致力於贛語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也有一些中青年學者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應該說人們對贛語的認識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

全書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洞口縣的地理、人口及歷史概況
第二節 洞口方言的研究情況及選題意義
第三節 方言點的設定和調查對象
一、方言點的設定
二、調查對象
第二章 洞口贛語各個代表點的語音系統
第一節 洞口贛語內部的共性與差異
一、洞口贛語內部的共性
二、洞口贛語內部的差異
第二節各個代表點的語音系統
第三章 洞口贛語的聲母
第一節 全濁聲母
一、古全濁塞音聲母的演變情況
二、古全濁塞擦音聲母的演變情況
三、古全濁擦音聲母的演變情況
第二節 古清音聲母的演變
一、幫端見
二、知精莊章
三、心生曉書非
四、影母
五、透滂敷
六、溪徹清初昌
第三節 古次濁聲母的演變
一、疑微日
二、泥來母
三、明母
第四節 洞口漢語方言的歸屬
一、關於洞口漢語方言歸屬

洞口概況

洞口縣的歷史非常悠久。從新石器時代起,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1974年在洞口區花古鄉七里村出土的文物“石斧”,經鑑定產於新石器時代,距今約6000年。1986年在高沙區石榴村出土的文物“鳥獸壺”,據鑑定是西漢早期的遺物。但直到西漢時期,洞口境內仍為苗瑤族居住。東漢桓帝在元嘉元年即公元151年,派官駐守都梁(洞口舊屬)以鎮苗。漢族人口才從此慢慢入境。北宋末年,金遼侵犯中原,北方漢族大批南遷。元末明初,大量漢人從江西的泰和、豐城等地紛紛遷入,因而把江西的贛語帶到洞口縣境內。明末清初,又有大批漢族從閩、鄂、魯、豫、皖等地遷入,定居在今洞口境內的蓼水、平溪江、黃泥江的中下游一帶。而原來的瑤族、苗族等土著居民則被擠進雪峰山內。漢族居民遷入洞口後,一般以姓氏為紐帶集中居住,如三陽王家、馬鞍曾家、山門尹家等等。據考證,1986年全縣共有姓氏299個,其中清代以前遷入的137個,占總姓數的45.8%,民國年間和新中國建立後從外地遷入的有162個,占總姓數的54.2%。
從歷史行政區劃看,秦代洞口縣屬長沙郡;漢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稱都梁侯國,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稱都梁縣,屬零陵郡;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年),改都梁縣為武岡縣,屬昭陵郡;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析武岡縣東北地區置都梁、建興二縣,洞口屬建興縣管轄,仍隸屬昭陵郡;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年),又合武強、建興、都梁三縣為都梁縣;隋朝開皇十年(590年),原來三縣合併而成的都梁縣又併入邵陽縣,洞口因而屬邵陽縣管轄;隋大業元年(605年),從邵陽縣內析置出武攸縣,洞口為武攸縣轄地;唐代武德四年(621年)易武攸縣為武岡縣,另置建興縣,洞口屬建興縣;唐武德七年(624年)並建興入武岡;北宋崇寧五年(1106年)武岡設軍,領武岡、蒔竹、臨崗三縣,洞口在武岡縣管轄之內。

作者簡介

龍海燕,1968年生,湖南洞口人;語言學博士,貴州民族學院副教授。2003年,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獲語言學碩士學位。同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系,從事歷史比較語言學專業的學習和研究,並師從季永海教授學習滿文滿語。2006年,獲語言學博士學位,任教於貴州民族學院民族文化學院。教學之餘,師從同事隨班學習過黔東南苗語、黔西南布依語等民族語言。現主要致力於布依族語言研究。主持或參與各類課題3項,發表專業論文多篇。

贛語概況

贛語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在語言學上是指分布於江西贛北、贛中、贛東、贛西以及湖南東部(包括洞口縣以及綏寧和隆回的北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西北部具有較大相似性的一種語言,包括近一百個縣市,使用人口約5500萬,是漢語八大語系之一。
贛語歷史十分悠久,還保留著許多遠古時的印記,比如“站”是國語中最普通的辭彙,而贛語族群卻說成“企”,商周時的華夏族就是這么說的。“企”的甲骨文和金文描繪了一個側立的“人形”,特彆強調了“腳掌”,生動的表示了“站立”的意義。後來隨著隸書的出現,“人”和“企”開始分離。在“企鵝”一詞中,“企”字任然保存了古義,說明它不是普通的鵝,而是站立著的鵝。
其實早在西漢時期,贛語就已經開始初具規模了。贛語的發展歷史主要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是秦漢時期,在秦國統一六國之後,由於經濟政治上的需求,組織了一系列、強制性的人口遷移。而從這時候開始,贛語由此開始茅芽。而在兩晉南北朝的270年中,出現了7次南下移民的高潮。這時候的贛語也形成了一種新的漢語方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