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永寧寺

洛陽永寧寺

洛陽永寧寺,位於北魏洛陽城內,北魏熙平元年 (516)建造,是當時著名的皇室寺院。寺內木構樓閣式高塔於永熙三年(534)毀於火災,後寺漸廢。遺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洛陽永寧寺
  • 地理位置:今河南省洛陽市東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 創建於:北魏熙平元年(516)
正文,配圖,

正文

位於北魏洛陽城內,北魏熙平元年(516)建造,是當時著名的皇室寺院。寺內木構樓閣高塔於永熙三年(534)毀於災,後寺漸廢。遺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
北魏佛教盛行。永寧寺殿前立高塔,塔和佛殿並重,為當時佛寺布局的典型形式,對研究印度佛寺建築形制和中國固有建築形制的融合及演變有重要意義。1963年起,對遺址進行了勘察和發掘。
布局  據發掘,永寧寺,總平面呈長方形,周長1040米,四周有夯築圍牆,殘高0.6~2.3米,牆基寬2.8~3.5米。據《洛陽伽藍記》記載:“寺院牆皆施短椽,以覆之,若今宮牆也。四面各開一,南門樓三重,通三道,去地二十丈,形制似今端門。……東西兩門亦皆如之,所可異者,唯樓兩重。北門一道,上不施屋,似烏頭門。”考古勘查和發掘基本證實了上述記載,還查明寺院東南、西南建有角樓。寺院的東、西兩門正對塔身。塔基南、北都發現夯土基址,最北部的大型佛殿基址現被壓在鐵路路基之下。文獻記載,佛殿形制猶如當時宮城正殿太極殿。寺院有“僧房樓觀一千餘間”,據探查材料估計,大致建在塔和佛殿的東西兩側。
木塔  《洛陽伽藍記》記載這座寺院“中有九層浮圖一所,架木為之,舉高九十丈,有剎,復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師百里已遙見之。”經探查,塔基在寺院中部,夯土築成,東西101米,南北98米,夯土厚度在2.5米以上。夯土基的表面,即原木塔台基周圍的地面,為石灰三合土面層。木塔台基在夯土地基中部築起,周圍青石包砌,長寬均為38.2米,與《水經注》所記“浮圖下基方十四丈”基本相符。台基高2.2米,表面為三合土面層。台基四面的中部各有一墁道;從出土遺物來看,台基並有石欄桿、螭首。台基上木塔原有內外五圈木柱,呈方格網狀,發掘所見的方形石礎或遺蹟計有124個。發掘證明古籍所記木塔每面九間屬實,原狀應為每面三門六窗。第四圈柱以內,為土坯砌築的實體,長寬均為20米,殘高3.6米。這一土坯砌體的南、東、西三面各殘存五座壁龕遺蹟,寬各 1.8米,深20~30厘米。土坯砌體的北部有登塔木梯的跡象。從遺蹟看,塔內牆面似有壁畫,外牆面塗紅色。木塔的中心部位下有地宮,到近代遭盜掘破壞。經發掘得知地宮約1.7米見方;發掘至5米深,未發現遺物

配圖


永寧寺今址全貌
永寧寺九層木塔復原圖
永寧寺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