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莊漢墓

洛莊漢墓

濟南章丘洛莊漢墓位於山東省章丘市棗園街道辦事處洛莊村西約1公里處。漢墓自1999年6月開始發掘至今共發現33座陪葬坑,出土各類珍貴文物3000多件,特別是19件編鐘、107件編磬和三輛大型馬車的發現,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考古界的高度重視。洛莊漢墓的考古發現被列為2000年度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莊漢墓
  • 坐落:章丘棗園街道辦洛莊村西一千米處
  • 朝代:漢
  • 出土文物:3000多件
  • 發掘時間:1999年6月
  • 發現:33座陪葬坑
  • 重要性:2000年度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墓地挖掘,主要項目,文物介紹,主要收穫,科學價值,呂姓諸侯王墓,墓葬結構,重要發現,洛莊漢墓編鐘,

墓地挖掘

漢墓自開始發掘,特別是19件編鐘、107件編磬和三輛大型馬車的發現,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考古界的高度重視。洛莊漢墓的考古發現被列為2000年度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主要項目

濟南章丘洛莊漢墓遺址公園的主要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文物展示區、編鐘、編磬演奏區、餐飲購物娛樂區。在表現方式上,通過立體布展、原樣複製、比附外延、場景再現、遊人參與等方式,全方位、多功能地展示洛莊漢墓所擁有的深厚文化內涵和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最終建設成為一處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獨具特色的文化價值、富有吸引力的旅遊價值的綜合性歷史文化展示中心。
駕車馬頭上的裝飾物--當盧駕車馬頭上的裝飾物--當盧

文物介紹

洛莊漢墓樂器坑內的文物,其中僅石磬一項就出土了107件,比中國漢代考古發掘的石磬總和還多。
罕見的“錞於”罕見的“錞於”
在3米寬20米長的樂器坑內,一共出土文物140多件,其中石磬有6套,大多保存完好,而且每個石磬上都有編號,這就為解決石磬排列和懸掛的順序提供了重要參考。在出土的文物中最神奇的是19個保存完好的編鐘,這些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文物一露出地面便發出閃亮的光芒,在編鐘外部雕刻的花紋也非常精細。這些編鐘保存完好,經過輕輕擦拭便能打擊出美妙的音樂,同時樂器坑內還出土了許多鼓類打擊樂器和彈撥樂器。這些文物向我們生動顯示了漢代宮廷樂隊的宏大場面。

主要收穫

洛莊漢墓位於山東省章丘市棗園街道辦事處洛莊村西約1公里處,1999年6月,村民在土丘附近取土時偶然發現銅器,章丘市博物館聞訊進行了緊急清理。1999年7月,經山東省文物局批准,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考古調查和進一步清理,斷定這裡是一座大型漢代墓葬,將其稱之為“洛莊漢墓”。對這一發現,盜墓分子聞風而動並試圖進行盜掘。為了使洛莊漢墓免遭進一步的破壞,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山東大學考古系和濟南市考古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於2000年3月進駐洛莊漢墓工地,開始對其進行大規模的考古勘探和墓室外圍遺蹟的科學發掘,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果。
洛莊漢墓歷經一年多的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收穫巨大。擇其要而言之,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其一,實施了對洛莊漢墓的全面調查和勘探,確認了洛莊漢墓是一座西漢時期的大型墓葬。其二,通過勘探,基本探明了其主墓室的結構和形制,是一座有東西墓道的“中”字形豎穴木槨墓。其三,環繞墓室發現並發掘陪葬坑和祭祀坑32座,從而對整個墓葬的結構和布局獲得了較為全面的認識。其四,從陪葬坑中發掘出數以千計的文物,其中不乏文物精品和珍品。其五,在墓道東端發現了墓葬建造或埋葬過程中的遺蹟。根據墓葬結構和出土文物,初步斷定洛莊漢墓是一座西漢初年的諸侯王陵墓。

科學價值

呂姓諸侯王墓

洛莊漢墓是迄今發現的年代較早的一座西漢諸侯王墓。秦亡漢興,漢承秦制,繼續實行郡縣制,但漢初實際上是郡、國並行,其諸侯王國,大者“夸州兼郡,連城數十”(《漢書·諸侯王表》),並且“宮室百官同制京師”(《漢書·諸侯王表》)。因此漢初諸侯王陵作為規模僅次於帝陵、結構與帝陵相似的墓葬,是研究漢代埋葬制度尤其是帝王陵墓制度的重要對象。我國漢代的諸侯王墓自20世紀50年代末在河北定縣北莊首次發現以來,迄今已經發現諸侯王和王后墓43座,其中年代較早的有河北石家莊小沿村發現的趙景王張耳墓(年代為漢高祖五年,即公元前202年)以及山東臨淄大武發現的齊王墓陪葬坑(年代為漢文帝元年,即公元前179年)。洛莊漢墓出土遺物具有西漢初年的特點,發掘者根據陪葬坑中出土的“呂大官印”、“呂內史印”等封泥並結合文獻記載推斷,墓主人可能是死於公元前186年的呂國第一代王呂台。如果這一推斷不誤,那么洛莊漢墓是迄今發現的年代僅晚於趙景王張耳墓的一座漢初諸侯王墓,並且是唯一的一座呂姓諸侯王墓。

墓葬結構

洛莊漢墓不僅年代早,更重要的是墓葬的全面勘探和陪葬坑的發掘,完整地揭示了其墓葬結構。考古發現表明,西漢時期諸侯王墓在結構上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鑿山為洞、因山為藏的崖洞墓,如著名的河北滿城中山王墓、江蘇徐州獅子山楚王陵等;第二種是在山坡或平地上深挖豎穴墓坑、坑內構築木槨的豎穴土石坑木槨墓,如北京大葆台廣陽王“黃腸題湊木槨墓、山東長清雙乳山木槨墓等;第三種是在山坡上開挖墓坑並用石頭構築墓室的豎穴石室墓,如廣州南越王墓等。根據對洛莊漢墓的地面勘察和初步鑽探,可知墓室大致為方形豎穴,深度在15米以上;東西兩側有墓道相連,總體平面呈“中”字形,東西總長170多米,墓上用夯土築成封土。雖然墓室內部的棺槨結構尚不得而知,但就墓室結構而言,顯然屬於上述第二種,即豎穴土坑木槨墓。但值得注意的是,環繞墓室四周發現有13座大型陪葬坑。這些陪葬坑平面均呈“凸”字形,陪葬坑內分類埋葬馬匹、車馬、兵器、倉儲類器具、以及成套的樂器等。這種在墓室外圍挖坑埋入器物進行陪葬的現象,在秦漢帝陵考古中都曾見到。洛莊漢墓陪葬坑的發掘進一步證明,豎穴木槨墓和環繞墓室挖建陪葬坑作為“外藏槨”所構成的一整套埋葬制度,秦代即已有之,西漢時期成為帝王陵墓廣泛採用的做法之一,只不過在規模上王陵比帝陵小而已。

重要發現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洛莊漢墓室周圍還發現19座可能屬於祭祀坑的埋葬遺蹟,這在漢代考古中屬於首次發現。這些祭祀坑平面呈“凸”字形或長方形,規模小於陪葬坑,分類埋葬有水牛、馬匹、各種小型泥俑和木俑、陶器、漆器、獸骨等。它們與陪葬坑的最大不同,在於它們不是與墓室同時挖建的,而是在墓葬的填埋過程中形成的,並且坑內的埋葬物多為馬、牛及小型俑類等非實用品,顯示出它們具有祭祀的性質。這些祭祀坑的發現說明,西漢王陵在埋葬過程中多次舉行複雜的禮儀活動。另外,洛莊漢墓東墓道南北兩側發現的經過處理的柱洞遺蹟,也是漢代帝王陵墓考古中首次發現的重要現象。發掘者根據柱洞遺蹟的地層關係和處理情形推測,在陵墓修建或入葬時,為舉行某種儀式而在主墓道兩側修建有木構建築物,埋葬完畢將這些建築物拆除並對柱洞進行填埋加固處理。洛莊漢墓祭祀坑和建築物遺蹟的發現,不僅為西漢諸侯王的埋葬制度和埋葬過程及其禮儀活動的研究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資料,而且為漢代考古提出了新的重要的課題。

洛莊漢墓編鐘

記者從章丘市獲悉,出土於洛莊漢墓的編鐘近日即將現身在法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的“漢風—中國漢代文物展”。據悉,這是洛莊漢墓編鐘第二次出國展覽。
據悉,“漢風—中國漢代文物展”是為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與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合作承辦的國際水平文物大展,展覽時間為10月21日至2015年3月1日。此次展覽精選來自全國各地27家文博單位的文物,是迄今反映漢代歷史文化的最大規模精品文物展覽。章丘洛莊漢墓出土的編鐘保存狀況完好,承載古樸悠長的漢風古韻,富有優秀的文物價值、豐富的歷史研究價值,較好地體現了我國漢代歷史文化底蘊,成功入選參展文物名單。
記者了解到,洛莊漢墓位於章丘市棗園街道洛莊村西。在1999年至2002年進行的洛莊漢墓考古發掘中,發現了30多座陪葬坑,出土了3000多件各類珍貴文物,特別是在洛莊漢墓主墓室陪葬坑內出土的19件編鐘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考古界的高度重視。洛莊漢墓編鐘2010年曾在義大利米蘭市皇宮博物館“秦漢—羅馬文明展”進行展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