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塔·雷

洛塔·雷,1931年8月6日生於德國班貝格,1986-1998年任瑞士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分校過程工程研究所教授,研究主題包括“微粒的處理、流體動力學基本原理、以及高溫條件下氣體和固體物質的反應技術”。目前他仍在此領域做諮詢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洛塔·雷
  • 外文名:Lothar Reh
  • 出生地:德國班貝格
  • 出生日期:1931年8月6日
簡介,個人成就,相關資訊,

簡介

洛塔·雷(Lothar Reh)教授1931年8月6日生於德國班貝格。1955年獲卡爾斯魯厄大學化學工程學位,之後被法蘭克福德國金屬公司聘為研發工程師。1961年獲得卡爾斯魯厄大學校外博士學位,後轉至德國魯奇能源與環境公司工作,在新工藝過程的初步設計、建設和大規模套用等各個階段,都發揮了領導作用。1978-1985年,雷教授擔任當時德國最大的過程工程公司魯奇集團的研發中心主任。

個人成就

由於發明了利用循環流化床焙燒氧化鋁的工藝,1971年獲得德國化工技術與生物工程協會授予的馬科斯·布赫那獎。雷教授在工作中積極推動企業與大學間的研究合作,獲聘卡爾斯魯厄大學榮譽教授,1982-1996年在該大學講授高溫條件下氣態和固態物質的處理。1990-1994年,擔任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機械與過程工程系主任。
雷教授加入了國內外多個科學委員會和組織,一直積極熱情地工作。因在流化床燃燒技術研究中做出了開拓性貢獻,1987年,他在波士頓舉辦的美國機械工程協會第九屆國際流化床燃燒技術會議上獲獎;由於在循環流化床技術方面的重要研究,1996年榮獲在北京召開的第五屆國際循環流化床會議“傑出成就獎”;由於在高速流化研究和技術研發方面的傑出成就和開拓性貢獻,1999年榮獲在維爾茨堡召開的第六屆國際循環流化床會議“傑出成就獎”。雷教授在各種學術刊物和學報上發表了158篇論著,擁有約77項國際專利。

相關資訊

1975年,雷教授應邀在北京Techno-Germa工業博覽會上發表演講,這是他與中國的首次聯繫。1984年,雷教授在來到中科院化學冶金研究所,首次就“高溫條件下微粒的處理和環境控制”這一題目發表了一系列演講。其後他與中科院多相反應重點實驗室和清華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九十年代開展了長期合作。1998年,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簽署了目前仍在發揮作用的合作研究協定。1991年,國際純化學與套用化學聯盟以及中國化學學會發起了首屆“中國化工安全研討會”(吉林)。雷教授在北京的各種研討會上做了一系列關於清潔燃煤技術、硫氮化物排放控制、以及材料回收再利用的重要講座,並對中國“顆粒學”的研究做出了貢獻,在中國的知名度逐漸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