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洞村(雲南丘北縣捨得鄉下轄村)

洋洞村(雲南丘北縣捨得鄉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洋洞村隸屬於雲南省文山州丘北縣捨得彝族鄉捨得村民委,屬於高寒山區。位於捨得鄉東邊,距離捨得村委會6公里,距離捨得鄉6公里。國土面積2.43平方公里,海拔2220米,年平均氣溫12 ℃,年降水量134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洋姜、馬鈴薯等農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洋洞村
  • 外文名稱:The hole in the village
  • 地理位置:雲南省文山州丘北縣捨得彝族鄉捨得村民委
  • 占地面積:2.43平方公里
村情概況,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

村情概況

有耕地總面積794畝,均為旱地,人均耕地4.67畝,主要種植洋姜、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861畝;草地面積1482.3畝;荒山荒地504.6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4戶,有鄉村人口180人,以彝族為主(是彝、苗族混居地),其中彝族95人, 苗族85人。其中農業人口180人,勞動力15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50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11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洋姜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畜牧業。
村莊村莊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794畝,均為旱地,人均耕地4.67畝,主要種植洋姜、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861 畝;草地面積1482.3畝;荒山荒地504.6畝。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30.6%;畜牧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2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0頭,肉牛45頭,肉羊229頭);第二、三產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的2%;工資性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5.1%。農民人均純收入141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人(占勞動力的11%),均在省外務工。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3.2%。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種植業為基礎,大力發展畜牧業,依靠當地區域優勢,種植花椒、核桃等經濟林木,大力發展農業種植,如洋姜、馬鈴薯,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加強民眾的科技培訓,提高種植水平。
畜牧業畜牧業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3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 (占農戶總數的100%)。有3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戶(分別占總數的26.5%和17.6%)。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公里。全村建有小水窖34口。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34戶全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生活用水生活用水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8.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洋姜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畜牧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5戶,共鄉村人口185人,其中男性95人,女性90人。其中農業人口185人,勞動力152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苗族混居地),其中彝族85人, 苗族100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2人,參合率64%;享受低保2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洋洞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捨得中學。該村距離捨得中學6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8人,其中小學生80人,中學生18人。
該村沒建有文化活動室、無圖書室、無業餘文娛宣傳隊。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36.7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不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未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規民約、有關政策法規和村集體的開支和收入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