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大業/歷史小說館

《洋務大業》以通俗易懂的行文重現了清晚期的歷史畫卷,描述清後期至清末時,清廷洋務派官員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為口號和目的,在全國展開的工業運動。本書從時代背景、內外環境,文化衝突、思想領域等方面對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做了更深層的分析和總結。同時對洋務運動推動中國近代化的歷史進程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洋務大業》全書場面恢宏,語言詼諧,以通俗小說的方式、戲劇演員的幽默,完成對洋務運動的解讀。本書由毛屋堂著。

基本介紹

  • 書名:洋務大業/歷史小說館
  • 出版社: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 頁數:406頁
  • 開本:32
  • 作者:毛屋堂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為宗旨的洋務大業雖然沒有成功,但是為中國的近代化開闢了道路。
《洋務大業》以通俗易懂的行文重現了清晚期的歷史畫卷,描述清後期至清末時,清廷洋務派官員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為口號和目的,在全國展開的工業運動。本書從時代背景、內外環境,文化衝突、思想領域等方面對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做了更深層的分析和總結。同時對洋務運動推動中國近代化的歷史進程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本書由毛屋堂著。

作者簡介

毛屋堂(筆名) 畢業於安徽大學,歷史學學士。長期進行溝通與行銷研究,創辦龍門室內設計裝飾公司,任多家企業發展機構顧問、導師,世界華人作家協會會員,著名作家。出版《規模製勝》、《移動帝國諾基亞》、《職場潛規則》等著述。

圖書目錄

楔子
第一章 千古未有之大變局
一、反攻倒算的來了
二、都來大清拚經濟
三、列強聯合行動
四、我家的鄰居是強盜么?
第二章 在困難中前行
一、磕磕絆絆的探路者
二、外行忽悠外行
三、慈禧的權力平衡術
四、風流倜儻之清流派
五、自強運動之艱難推進工作
六、體制改革何其難
七、政權結構變遷路線圖
八、自強新規劃的艱難行程
第三章 傳教竟然做成大“事業”
一、傳教,信仰乎?事業乎?
二、教士的翻譯工作與文學交流的貢獻
三、法國的特殊保護措施
四、拒收禮品為哪般?
五、傳教事業與舊制度的艱難抗爭
六、向紳士下黑手
七、招致民眾厭惡
八、騰騰燃起的烈焰
九、宗教問題演變成不可克服的政治問題
十、艱難的道歉之路
第四章 東西方的交流之路何其長
一、堂堂第一任出國大使竟是洋人小秘書
二、裂隙湘淮
三、對手的超越動作
第五章 困境下的努力
一、我的兒,能犧牲的,就是你了
二、左宗棠入關
三、兩條路線的鬥爭從未停止過
四、都是腐敗惹的禍

文摘

誰下的黑手?
太平天國平定了,捻軍平定了,鴉片戰爭打完了,大家的日子似乎都好過了,男女老少,似乎都可以在家裡打打扇子,拍拍身上的灰塵,想想今天中午弄什麼好吃的,晚上吃點什麼既能飽飽口福,又能減肥。
的確是有人正在過著這種享樂的日子。
但是,更多的人,卻是過著另類的日子。
在安徽南部、江蘇南部、浙江東部,這些地區以前是全國最富庶的地方,人口稠密。
經過這一場戰爭之後,大街上沒有看到賣豬肉的,倒是有偷偷賣人肉的。
這裡的地面處處是破壁頹垣,孤嫠弱息,僅存者飢疲不堪,面無人色,甚則餓死破屋之中,屍骸縱橫,無人收殮,疫色流行,田土荒廢。
有人不禁要問,這些地方以前是太平軍占領的地域,如此這般慘絕人寰的人禍,是不是太平軍造的孽?
標準答案是:“NO”。
早期的太平軍,紀律嚴明。大家應該還記得東王楊秀清那個砍腳的規定吧:左腳人民戶者即砍左腳。後期的太平軍雖然紀律遠不如以前,但是,造成如此嚴重災難的,還就是清軍老大哥。
我看到類似的記載太平軍情形的書,絕不只一本,而且這樣的書往往稱太平軍為賊。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這些書的作者是站在太平軍敵對的立場上記述他們親眼昕看到的情形。
有個作者叫李圭,他敘述說,這個賊的紀律是嚴明的,太平軍治理下的秩序是安定的。在他的書里,我看到這樣十分觸目的文字:官軍敗賊及克復賊所據城池,其燒殺劫奪之慘,實較賊為尤盛。
這位李圭的描述大致是這樣的:太平軍潰敗之後,官軍就來到了,他們看到財物就搶,看到人就殺,“慘不忍睹,余不堪言”。
堂堂政府官軍,應該是保護民眾,為何看到人就殺,看到財物就動手搶了呢?
有歷史學家對這種歷史現象做了理論上的推論。
歷史學家們的論據普遍有兩點:一是大家都是人,在這個勝利的時候,弄點到手的財物,也不算過;二是報復心理作祟。
以曾國藩的兄弟曾國荃為例,他率領湘軍攻破天京之後,幹嗎去了呢,是不是搞慶祝活動去了?
這個時候,哪有時間搞慶祝活動。現在不趁機撈他一把,以後類似於這種攻陷賊軍巢穴的機會可是不多了。
天京城破時,太平軍只有一萬多人,其中一部分混亂之中突圍出了城。也就是說,留在天京城裡的太平軍,頂多幾千來人。
而曾國藩給皇上的報告裡,非常清楚地說,曾國荃所部在南京城內分段搜殺,三日之間共斃賊十餘萬人。“秦淮河裡,屍首如麻。”
這裡的“麻”,絕不是形容詞,而是真實的情況。就是小學生也算出來了,從幾千到十萬,這多出來的人頭是哪來的呢? 不會是從城外捉來的太平軍吧。那就只有一種可能,湘軍把南京城裡全部的居民都當作賊軍給剮了。
為什麼湘軍要這么做,難道湘軍殺人成性了嗎?
曾國藩手下的湘軍都是孔孟之道的忠實信徒,當然不會把殺平民百姓作為軍隊的本性。
注意一下曾國藩的報告的後半部分,就發現他還有另外一段與之相關聯的敘述。他說,太平軍敗逃時,他們自己還放火焚燒宮殿,把自己的皇宮殿府一把火燒了,大火連燒了三日三夜。
是太平軍自己放火嗎?還是有人別有用心地放火?這已經是一個歷史的謎團,沒有人作記載,也許是有人故意不作真實的記載。
在犯罪學上,罪犯們遺留的證據往往形成一個證據鏈,所有的證據鏈最終都會指向一個目標。
解開一個歷史的謎團也需要證據的鏈條。
在曾國藩報告的後面,我還發現了這樣的記述。中外紛紛傳說,洪逆之富,金銀如海,百貨充盈,但是,湘軍占領後,卻沒能找到任何的庫藏。“克復老巢而全無貨物,實出微臣意計之外,亦為從來罕見之事。”
看到了吧,打了一場大勝仗,燒了很多宮殿,殺了十萬民眾,卻沒有看到一分錢的貨物。真是鬼都不相信啊。
所以,我的推論就是,湘軍占領南京之後,搶劫了全部的貨物,歸為己有。然後縱火焚燒,毀滅蹤跡。
湘軍這樣的做法,其實‘,大家都很熟悉,實在是老一套,一點都不新鮮。在前不久,英法聯軍搶劫圓明園之後,為了顧及自己的面子,不也給圓明園放了一把大火嗎?
為了根除大家的懸念,在這裡,我還找了個旁證。
有個人叫趙烈文,他的真實身份是曾國藩的幕僚,相當于軍隊里的參謀,他喜歡的業餘活動是記日記。在城破之後的第七天,這位幕僚來到了南京,親眼看到了當時的情景,並且在他的日記里記了下來。
那些老弱的本地人,如果沒有在家裡挖窖鑽人地下的話,全部被殺死。看來,戰爭時期,做些深挖洞之類的自我保護工作,實在重要。沿街的死屍,十具有九具是老頭兒的。那些小孩子,有的還沒滿兩三歲,全部丟在地上亂爬著,大家都在那裡做殺小孩子的遊戲活動。全城看不到一位四十歲以下的少婦,而老一點的女人,全都負傷,不是砍十刀,而是砍了數十刀,都倒在地上哀號。這種痛哭的聲音實在讓人受不了。
這就是說,湘軍攻陷南京之後,主要做了兩件重要的工作:殺人和搶劫。殺人的事很簡單,而搶劫的事很複雜:除了搶財物,還要搶女人。順帶說明一下,強壯的男人也成為大家搶劫的對象,因為搶回家去,可以當家奴使喚,強迫他們服勞役,直到他們死去。P3-7

序言

中國正在進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時期,而中華民族復興的起源,在於中國的近代化,而中國的近代化起源,在於——歷史學家們公認的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到底是一場怎樣轟轟烈烈的運動?它為什麼之後又沉寂了,它為什麼只延長了清王朝幾十年的壽命?它為什麼沒有引導中華民族直接復興,而復興的偉業要曲曲折折走到我們今天?這些實在是讓中國人的心情變得格外沉重的話題。
正是基於這樣一系列的思考,觸發了我深入研究洋務運動的動機。
我把研究的著眼點儘量附著於人物的命運。在政府高層,滿人文祥是一個真正有思想、有手腕的人,雖然他在書里出現的頻率不高,實際上,他擔當了黑衣宰相的角色。漢人李鴻章是這項運動的主要發起人,也是主旗手,然而,他領導的洋務派卻遭受了各個方面的壓力,用“壓力山大”這個流行的詞語來形容,也不為過。在北京有頑固派、清流派的瘋狂進攻,而兩派人馬又是慈禧用來牽制她的權利競爭對手奕沂的工具。
幸好李鴻章是一個政治鬥爭的高手,他不但沒有被政治鬥爭的漩渦吞沒,反而在一次又一次的風險中顯現了自己昂揚的鬥志。更讓人驚嘆的是,在國際風雲變幻的那個時代,他從西洋人那裡看到了中西文化的差異,不僅開出了自強的處方,而且用飽滿的精神,組織人力、物力、財力加以落實。
正是洋務派的努力奮鬥,倡導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從政治到經濟,從科舉考試到文化教育,從宗教鬥爭到國際交流。洋務派的事業不只是局限於辦洋務企業,它的寬度達到了國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等各個方面。
而洋務派遭受的壓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它要直面洋人的軍事進攻,還要面對洋人合法的經濟掠奪、合法的宗教侵入、合法的稅收控制、合法的鴉片買賣;洋務派辦的企業要面對數量巨大、資金雄厚、技術先進的洋人的企業的排擠、競爭。
它同時要面對國人保守思想意識的拖累,面對資金、人才、技術以至企業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的缺失……它遭遇的難題可以用一個貼切的詞來描述:難以想像。這個詞,用在洋務事業的困難面前,絕不是誇張,而是貼近了事實的真相。
面對巨大的挑戰,洋務派表現出了讓後人驚嘆的勇氣,使出了很多的手段。
然而,洋務運動最終歸於失敗了。
為什麼一個巨大的事業,在無數人的努力之後,歸於失敗了呢?
有沒有一個國家,經歷類似的過程之後,走向另一條道路,或者叫成功之路呢?
這是一個跨度很大的研究課題。這也讓我把眼光從中國窺視到了日本,而且從洋教在當時中國生存的景況中,又找到了某些註腳。
今天的地球村,比起那個時代的地球村,距離越來越小,信息傳遞越來越快;那時的大清人,需要面對從西方來的全新的文化、科技、體制、宗教、商品……當今天的我們一再強調開放時,一步步走向資訊時代時,我們將要面對更多的西方來的文明成果。在深化改革開放的今天,在一步步認清科學發展觀偉大價值的今天,我們有沒有必要看一看前人走過的路(有彎路,有直路)?在我動筆寫作這本書時,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然而,我卻寫得興味盎然,因為,我在做其中一點我認為極有價值的工作:以我們今天的眼光,以我們今天資訊時代的價值觀,以我們今天網路時代的視角,重新解讀我們前人用生命、鮮血、無數的代價走過的那段不平坦的路。
毛屋堂
2012年11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