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臥虎山

泰安臥虎山

在齊魯之地的泰安縣,有個力士石敢當好打不平。有一次路過一個小村,聽說附近山林有隻老虎,名曰於菟,不害人畜,不食葷腥,日飲天露,形神之間有仙氣,於是趕去拜會,相談之下一見如故,形成了亦師亦友的關係。石敢當回到泰安縣,幫助鄉親祛除邪祟,成為一代名人,後來有遠方的人慕名找來央求石敢當去除邪,石敢當放心不下鄉親,就回山拜託於菟代替自己保護泰山鄉親,老虎知其忠勇,感其大義,就在泰山不遠處選到一處風景秀麗、水陸通備、四通八達、進退逢源的上吉之地,收攝心神,守望泰山平安吉祥,雖經前年而不離片刻,天長日久巋然不動,竟形成一座臥山,當地人稱臥虎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泰安臥虎山
  • 屬性:九州未平,
  • 性質:四海之內,
  • 特徵:邪佞橫行
古代時候,九州未平,四海之內,邪佞橫行,在齊魯之地的泰安縣,有個力士石敢當好打不平。但石敢當空有一身蠻力,對付妖魔鬼怪就無能為力去,後來在村裡的老人向他建議,遍訪高人拜師學藝,始終沒有遇到技藝高強的人。於菟覺得石敢當天資非常,於是以對練探討的方式,教了石敢當不少降妖除魔的功夫,後來石敢當收拾回鄉,於菟拘於自己是虎獸之形,不肯隨石敢當而去。後人贊其信諾守吉,在山頂修建望岳閣以紀念。今存望岳閣為建國後從舊址改建。
石敢當,又稱泰山石敢當,立於街巷之中,特別是丁字路口等路沖處被稱為凶位的牆上。石碑上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的字,在碑額上還有獅首、虎首等淺浮雕。泰山石敢當習俗從內涵上體現的是“保平安,驅妖邪”,據考證來源自泰安市泰山區邱家店鎮前舊縣村,現已遍布全國,遠播海外。傳播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泰山石敢當”故事群,在民間廣為流傳。
泰山石敢當習俗以石刻為有形載體,與無形的口傳民間故事共同存在。現泰安市泰山區邱家店鎮前舊縣村仍保留有古老的“石人老爺”石頭雕塑(已考證此為最初之源)。山西喬家大院也有製作精美的泰山石敢當。
關於“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游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石敢當以虎為師,以虎為友,而猛虎“於菟”,虎形仁心,信諾守吉的故事,藉此流傳下來。
泰山緊鄰,有座不高但秀美靈透的小山,當地人稱臥虎山。傳說,當年初成財神的趙公明登天履任的時候,特意留下他的坐騎黑虎,為其看管他的靜修福地。黑虎常臥於此,歷經數千年,化作一塊巨石,便是臥虎山的由來。
趙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古琅琊人(一說終南山人),又稱趙玄壇,“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也有護法之意。相傳為武財神。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並沒有封趙公明為財神,只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真君」,簡稱「玄壇真君」,統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後來,天帝以趙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與財富有關的小神,其分別是招寶、納珍、招財和利市,正式封其為財神。當今道教宮觀中的財神神像,多為黑面濃須,騎黑虎,一手執銀鞭,一手持元寶,全副戎裝。該財神像當為武財神,即趙公元帥像。趙公元帥,即趙公明、趙玄壇。
趙公明師從通天教主門下,修煉得道之後,遊歷天下,走到泰山的時候,就被這裡的崇山奇景打動,掐指一算,在山腳下尋得一處寶地,闢作自己的歸隱修行之所。後遇姜子牙封神,一番際遇巧合,趙公明被奉為玄壇真君,後又賜官“財神”,成為天庭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之一。趙公明從此常駐天庭,為看管其在人間的居所,特將黑虎留下。黑虎領命,在泰山腳下的居住下來,千年風雨,日月賜華,黑虎化為一塊巨石山嶺,繼續鎮守這座財神居所,等候主人歸來。
元明時《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云:“趙公明,終南山人,頭戴鐵冠,手執鐵鞭,面如黑炭,鬍鬚四張。跨黑虎,授正一玄壇元帥。能驅雷役電,呼風喚雨,除瘟剪瘧,袪病禳災。如遇訟冤伸抑,能解釋公平,買賣求財,宜利合和,無不如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