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泔鎮

注泔鎮

注泔鎮位於乾縣東北部23公里處,東臨禮泉縣石潭鎮,南以泔河為界與陽洪鄉相望,西與峰陽鄉接壤,北靠禮泉縣南坊鎮。東西南三面環溝,北面靠山,境內地勢北高南低,海拔600——900米,南北長17公里,東西寬3.5公里。總面積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4萬畝,果園面積3.6萬畝。

全鎮有19個行政村,106個村民小組,5328戶,21628人。資源豐富,泔河從注泔環繞而過,地下水甘甜,含鍶量2mg/1以上,經有關部門及專家鑑定可生產優質礦泉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注泔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陝西乾縣
  • 電話區號:029
  • 地理位置乾縣東北部
  • 面積:55平方公里
  • 人口:21628人
  • 方言:乾州話
  • 氣候條件:大陸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響石潭
  • 車牌代碼:陝D
名字由來,行政區劃,自然條件,人文情況,歷史遺蹟,北寺遺址,太白寺遺址,甘泉寺遺址,靈感寺遺址,福泉寺遺址,文化教育,交通建設,乾南公路,陸陌橋,南羊牧橋,蔣家壩面橋,水利建設,紅崖水庫,小水庫建設,醫療衛生,基本設施,經濟建設,總體發展規劃,

名字由來

一是五峰山河水伏地而行於北注泔復出地面最後注入泔河。二是西溝古有泉水,水味甘甜,秦曾建甘泉宮,秦始皇飲此泉水,當地人稱之為“主水”,後有“主水甘泉”得名。

行政區劃

南注泔、南道、北注泔、東注泔、南北坳(北坳、楊家、南坳)、屈家、瓜趙、南張、新升(包括南張村部分)、周家、張家、賀家坳、胡羅村、紅崖、南羊牧、北羊牧、南孔頭、北孔頭、新華(包括天上、半天、陳家坳等村)。
乾縣注泔鎮

自然條件

氣候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24℃,降水量430毫米左右,春季少雨,夏季伏旱,晝夜溫差大,無霜期198天,四季分明,水源較缺,鎮內以果業生產為主導產業,以小麥、油菜為輔助產業。

人文情況

人文歷史資源較為豐富,位於境內的甘泉宮為秦始皇行宮,境內“響石潭”風景優美,為乾縣“八景”之一。

歷史遺蹟

北寺遺址

位於注泔鎮胡羅村北,注泔溝東岸,建國後曾為國小校址,“文化大革命”前拆除,現為打麥場。南北長100米,東西寬70米,地面磚瓦殘片較多,建築痕跡不清,據當地民眾講,原有前後殿。該遺址為寺廟遺址。

太白寺遺址

位於注泔鎮屈家村西北角,緊挨村莊,廟外有一土壕,寺廟於“文化大革命”前拆除,現為屈家村國小所在地。東西60米,南北40米。

甘泉寺遺址

位於注泔鎮街道,中間有乾(縣)南(坊)公路穿過,公路西為學校所占,路之東南部為注泔郵電所,北半部為空地,地面無遺存。其範圍南北78米,東西73米。在該遺址上發現一個蓮花座和一已埋入地下的石佛像,還發現一塊瓷碗殘片,呈豆綠色,碗內底部有花卉,上部有龍鬚圖案,背部有冰裂紋飾。

靈感寺遺址

位於注泔鎮周張村(原三姓村)國小內,南北140米,東西100米,向東向北有擴建,遺址被壓在幾座教室之下。寺內留有唐貞元元年(785)經幢一通,清重修靈感寺紀念碑兩通,一為雍正十三年(1735)立,一為光緒三十年(1904)立。原有石佛像一尊已埋入土中。始建於明而重修於清。

福泉寺遺址

位於注泔鎮蔣家村(現已合併為北孔頭村)南500米,南面和東面均為坡形耕地,西靠泔河溝,遺址範圍南北40米,東西30米,地面散見磚瓦殘片,建國後曾做過國小校址,50年代拆除。始建年代不詳。

文化教育

全鎮共有16所國小,兩所國中,在校學生4213人,教職工28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鎮有文化站、影劇院等文化設施。

交通建設

乾南公路

由西蘭公路陽洪站向北過泔河,周張(村)、南道(注泔鄉駐地)、北注泔(村)、北孔頭(村)至禮泉縣南坊鎮,接禮(泉)常(寧)公路線。除縣城至陽洪屬西蘭路7.5公里外,余為24.5公里,乾境內長21.5公里。
該路段由於溝、坡地形複雜,從1973年起,開始修路。注泔地段幾經改線,至1979年7月,縣交通局測量設計,從陽洪至南道(村)13.5公里建成路基為7.5米寬的三級沙石公路。成陽地區交通局給予了補助,陽洪、注泔兩鄉民工義務建勤修築各自地段路基,移動土方6000方,拉運沙石3000方,1980年5月竣工。隨後,注泔鄉民工,在南坊鎮民工的協同下,修築了注泔至南坊11公里沙石路面。由於注泔溝南坡段1500餘米路面比較陡峻,陰坡時遭洪水沖刷,損壞路基,晴通雨阻。1986年11月,注泔鄉政府動員全鄉民眾,任務分解到村到戶,拉運沙石,填溝削坡,進行了較大的復修。

陸陌橋

位於縣城東8公里泔河河谷陸陌溝,陽洪通往注泔地區的公路上。1972年3月,縣工交局測量設計,注泔公社民眾修建,8月竣工。橋上部為鋼筋混凝土平板結構,下部為輕型橋台,橋身設5孔,孔徑4米,全長15米,寬7米,高4米。移動沙土200立方米,用鋼筋混凝土26方,砌體170方。1980年為橋加固了八字牆,載重汽—10噸。

南羊牧橋

位於注泔鄉(注泔鎮)南羊牧(村)西泔河谷底。1980年,縣交通局測量設計,並於當年由注泔公社民眾施工建成。該橋是鐵佛通往注泔的交通要道。橋上部為圓弧石拱,下部為重力式橋台結構,全長17米,橋身設有一孔,孔徑10米,淨寬6米,高4.5米,屬混凝土水混平板橋。施工中挖基50立方米,砌體150立方米。載重標準汽—10噸、拖—60噸。

蔣家壩面橋

位於注泔鄉西北隅、北孔頭(村)西注泔溝底。該溝源於五峰山南坡,注入泔河,平時無水。暴雨水大流速,兩岸坡陡溝深,有阻注泔、峰陽北部東西交通。建國初,當地民眾曾在此建一小土壩,常被洪水破壞。1973年,兩地民眾又將其土壩加高約15米,頂面寬5米,仍受雨水沖刷。1981年3月,縣交通局測量設計,並由北孔頭大隊民眾施工,於當年9月建成。橋長18米,橋身設孔,徑12米,高15米,淨寬6.5米。橋上部為等截面圓弧拱,下部為重力式橋台,並加固水混八字牆。施工中挖基250立方米,砌體270立方米。載重標準汽—13噸、拖—60噸。

水利建設

紅崖水庫

位於縣城東北約6.5公里處,注泔鄉紅崖村西之泔河河谷,因所在地而得名。
紅崖水庫是高崖塌方形成的一座自然水庫。1975年7月1日,泔河中游紅崖村西的河道右岸塌方(土方約87萬立方米),注泔公社領導和該社南片六個大隊的支部書記現場察看,決定將其塌方修整和加固為一座攔水壩。經縣水電局研究同意,委託泔惠渠管理站負責設計、施工。同年8月1日起,受益的周張、健全、瓜趙、屈家、新升、南張六個大隊投工修整。經過一年多的奮戰,於1977年5月基本上竣工。1979年8月1日,上游楊家河水庫垮壩,洪流沖入該庫,漫壩頂而下,沖毀工程多處。同年10月二次復工,1980年底,完成了大壩加固、老溢洪道回填和新溢洪道開挖的水毀修復工程。
該庫在原塌方的基礎上,共完成土方15萬立方米,砌石950立方米,混凝土方200立方米,國家投資8萬多元。
攔水壩為天然土壩,壩肩和壩基未做任何防滲處理。壩頂高程610.3米,最大壩高24米,壩長150米,寬35米,底寬245米。水庫左岸加有高2米,底寬10米,頂寬2米的土圍堰。
溢洪道位於壩體左岸,堰頂長度9米,實際最大流量超過100立方米/秒。
紅崖水庫控制流域面積60平方公里,總庫容為110.1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9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4500畝。利用275畝的水面,投放魚苗,發展養魚事業。

小水庫建設

南注泔水庫 注泔鄉南注泔村 壩高17米 總庫容25萬立方米 有效灌該面積500畝
蔣家溝水庫 注泔鄉北孔頭村 壩高30米 總庫容30萬立方米 有效灌該面積200畝
北注泔水庫 注泔鄉北注泔村 壩高18.5米 總庫容10萬立方米 有效灌該面積150畝

醫療衛生

醫療衛生條件比較優越,現有一所鄉級衛生院,醫護人員16名,病床20張;另有村級衛生所28個,從醫人員32人。全鎮計畫生育率達到9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基本設施

注泔鎮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村村油路化,村村通電話。集鎮化村莊以南注泔村和南道村為主,進一步壯大商貿業,完成鎮區的合理開發。計畫在鎮政府舊址建集貿交易大棚集鎮商貿中心。根據鎮區地形北高南低的特點,將北水南排,完成主幹道兩側排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的埋設項目。逐步取消主幹道電力、通訊、有線電視桿,集中採取地下裝配。為滿足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今鎮黨委、政府在縣委和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建設基本設施情況如下:
一是道路建設方面,1995年以前,該鎮主幹路(陽南路)是砂石路,通村道路基本上是土路。1995年通過民眾集資475萬元修建油路16條37.8公里(含陽南路17.5公里),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村村通油路,解決了民眾出行難、賣果難的問題。但經過十年的無養護使用,部分村油路已破損,急待修補。特別是2006年銀武高速工程開工以來,大型運輸車輛從注泔鎮主幹道路通行,導致路面嚴重破損,凹凸不平,民眾生產生活極為不便。2008年以來,鎮黨委、政府多方努力,積極爭取道路建設項目,全鎮共完成通村水泥路9條總計28.7公里,累計投資600多萬元;09年6月主幹路(陽南路)全線貫通。該路寬7.5米,全長23.14公里,總投資1700多萬元。以上道路建設項目的實施對村民的出行、果品的銷售以及各種商品的流通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有力的帶動了該鎮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人畜飲水方面:注泔鎮地處渭北旱腰帶,水資源十分匱乏。過去大部分民眾主要是飲用窖水,北部部分村民眾還靠肩挑、車拉解決生產生活用水。在鎮黨委、政府的多方努力下,全鎮新打深井4眼。07年爭取資金80多萬元完成了鎮中心供水工程和新華村人飲工程,解決了4000多人的人畜飲水問題。09年爭取高效節水灌溉項目,投資100萬元,解決孔頭村、南道村3600畝的灌溉問題;爭取20萬元在東南村打深井一眼,解決南部地下水含氟量較高的問題,這些項目預計都將在2009年8月份完工。如今境內共有深井9眼,抽水站4座,基本解決了全鎮的人畜飲水問題。
三是農網改造方面:08年爭取資金46萬元完成了羊牧村的農網改造項目。至此,全鎮12個行政村農網改造已基本完成。

經濟建設

注泔鎮地處乾縣北部旱原,素有“果鄉”之稱。在注泔鎮黨委、政府在縣委和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定不移地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和政策,以奔小康總攬農村工作全局。根據該鎮地處渭北旱塬丘陵溝壑區,海拔高(800——1000米),晝夜溫差大,十年九旱,靠天吃飯,極不適應糧食作物的生長,但這又是蘋果和酥梨的優生區,果品種植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實際,因地制宜反覆研究,充分論證,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果品生產為主導產業,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帶動全鎮經濟全面快速發展。為此,注泔鎮大力發展果品生產,注泔鎮已成為全國聞名的優質果品、酥梨基地鎮。全鎮果樹栽植面積增加到4.87萬畝,其中新栽核桃1000畝,新增紅提葡萄600畝、達到1500畝,酥梨800畝、達到9000畝。在周家村建成三合養豬場,全鎮生豬存欄4580多頭,建成高標準現代化養雞場2個,蛋雞存欄12萬隻。
該鎮累計爭取項目資金5000多萬元,完成了縱貫全鎮南北23公里陽南路鋪設項目,以及12個行政村30.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鋪設工程;完成了鎮供水中心、新華村、注泔村人畜飲水工程和孔頭村、南道村的節水灌溉項目,有效解決了4000多畝果樹灌溉和1萬多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完成了東南村等6個村的陣地建設項目、紅岩水站壩面除險加固工程、羊牧村等3村農網改造工程、張家等4村349戶“三告別”建設任務和37戶災後重建任務,以及鎮文化站和中心幼稚園建設改造任務。如今投資400萬元的注泔鎮集中人飲項目已全面完成。
2012年,該鎮將在東南村等南部4村新栽酥梨2000畝,酥梨套袋500畝,建成百畝酥梨示範園2個,成功註冊“泔河”牌酥梨;完成東南村2000畝坡改梯項目,發展雜果林;在孔頭村、東南村分別建成200畝秦川牛養殖場1座和50畝奶山羊養殖基地1處,年底存欄分別達到100餘頭和1000餘只;在孔頭新村、注泔村全面推行沼氣和太陽能進戶,力爭這兩個村每家每戶用上新能源。
大力發展果品生產,截至1999年底,全鎮蘋果和酥梨面積已發展到3.8萬畝,年產水果總量6000噸。1999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完成4195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完成3914萬元。糧食產量達到1600萬噸,大家畜存欄1200頭,生豬存欄3200頭,雞存欄1.2萬隻,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01元。全鎮以果業生產為主導產業,果園面積48000畝,占總耕地面積的88%,2008年全鎮GDP達1.38億元。

總體發展規劃

(一)、鎮域經濟發展規劃
注泔和諧廣場注泔和諧廣場
1、穩定發展現代農業,按照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原則,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的基礎上增加特色經濟作物,不斷擴大周張村的大棗,健全村的酥梨,東南村的露地蔬菜,注泔村的清水蓮菜,新華村、北孔頭村的紅提葡萄和紅薯,南北坳村的地膜西瓜的規模,進一步的搞活農村經濟,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2、依託312國道、銀武高速公路優越的交通條件,積極推動現代化加工業發展,促進農副產品深加工,逐步形成新華村、北孔頭村紅薯加工、南道村、東南村烙面等農產品深加工為內容的企業加工群體,逐步帶動全鎮民營加工業發展。
3、進一步壯大商貿業,完成鎮區的合理開發,在鎮政府舊址建集貿交易大棚一座,建集日用品、農資等為一體的農貿超市2個,打造一個集生活服務、農資服務、農機維修、餐飲娛樂為主體的集鎮商貿中心。4大力發展旅遊業,建設響石潭風景區和秦甘泉宮遺址旅遊景區,形成以農家樂和自然景觀觀賞為主體的旅遊體系。
5、不斷壯大手工業品發展,在現有孔頭村手工業協會加農戶的基礎上,打造孔頭手工業品有限公司,把這項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二)、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1、道路建設。
整修現有鄉村道路,到2012年通過爭取項目資金支持,實現主幹路及通村公路硬化率達100%,村內街道硬化率達50%以上。
2、水利建設及人畜飲水工程
全面完成紅岩水庫乾渠及支渠的水泥翻新和南道村節水灌溉管網埋設項目;擴建健全村、羊牧村、注泔村等3座水庫,增加蓄水量;徹底改變農田灌溉難的問題,基本實現水源自給自足。加快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到2012年使自來水覆蓋率達90%以上。
3、電網建設
該鎮電網建設已基本完成,電網改造率達85%,羊牧村電網改造項目現已啟動,到2012年使電網改造率達100%。
4、新能源建設
大力推進沼氣池建設,在張家、瓜趙兩村52戶的帶動示範下,羊牧村200戶沼氣池建設也正在加緊建設之中,爭取到2012年全鎮40%以上的戶用上沼氣,引導民眾使用太陽能率達到20%以上。
(三)、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規劃
1、教育事業
按照“相對集中、擴大規模、方便入學、改善條件”的原則,結合注泔鎮教育資源現狀,整合全鎮教育資源,保留注泔國中和三姓國中兩所中學,撤去紅岩國小、屈家國小、賀家坳國小、北羊牧國小、南道國小、東注泔國小、南北坳國小、南孔頭國小、調整後設國小9所,即東南國小、三姓完小、瓜趙國小、健全國小、羊牧村國小、中心完小、注泔國小、新華國小、孔頭完小,配齊配強各學校教學設備及師資力量。
2、衛生事業
實現村村建有標準化衛生室,實現衛生室定人員、定場所、定業務和統一管理、統一購藥、統一培訓的“三定三統”管理方式;進一步推行農村合作醫療體系,使參合率達95%以上;建設注泔衛生院為融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康復、健康教育、計畫生育指導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
3、科技文化事業
全鎮實現村村通有線電視,農戶使用率達50%以上;建成集文化活動、圖書閱覽為一體的鎮文化中心並發揮宣傳科技文化作用,館藏書籍數量達10萬冊以上。
4、體育事業
建成集休閒與健身於一體的街道廣場一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推進體育事業發展。
5社會保障事業
推進農村養老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以及慈善事業的發展,切實解決農村特困民眾和弱勢群體在醫療、住房、就業、子女就學、法律援助方面的困難,不斷提高農村五保對象生活水平;建設注泔養老院,切實做好優撫對象的安置工作。
(四)、集鎮建設規劃
1、排水工程。鎮區地形北高南低,北水南排,完成主幹道兩側排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的埋設項目。
2、逐步取消主幹道電力、通訊、有線電視桿,集中採取地下裝配。
3、環衛工程。
4、亮化工程。初步完成集鎮主幹道沿街樓房亮化工程,規劃建設重點景區和街道休閒廣場。
5、為滿足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集鎮新規劃區範圍調整為南至南羊牧村,北至注泔村。
(五)、土地利用規劃
1、壓縮城鎮建設用地標準,避免城鎮建設外延無限制擴大。
嚴格按照控制建設占用耕地指標,控制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充分挖掘城鎮存量土地的潛力。在城鎮周邊建設綠色空間,同時劃定一定數量的基本農田,用來控制城鎮發展。城鎮2012年規劃人口6700人,用地規模1620畝。
2、村莊建設立足內部挖潛,鼓勵遷村並點,向中心村、中心集鎮方向發展。
全鎮現有12個行政村,村莊用地5415畝,人均用地212.21平方米,因此對於村莊建設規劃不再增加新的用地,由村莊內部自行消化解決。同時,在村莊建設改造上,嚴格執行建設部頒布的村民用地標準,積極引導向中心村和中心集鎮方向發展。
3、加快土地開發復墾步伐,大力增加耕地面積。
據土地適宜性評價,我鎮有宜農地約2640畝公頃,通過一定投入能夠實現現有耕地後備資源供大於求。
4、積極推進土地整理工作的開展。
土地整理是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對土地的重新配置,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使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得以實現。到2012年,全鎮的建設用地(包括鎮村居民宅基用地、道
路交通用地和水利設施用地)將達到9885畝,其中將占用耕地2369畝。通過土地整理、開發、復墾出耕地2370畝,使耕地總量基本保持不變。
(六)、基本農田保護規劃
1、基本農田保護指標
按照注泔鎮總體目標以及乾縣國民經濟發展有關指標,在對全鎮5.5萬畝耕地利用現狀、利用特點、耕地潛力分析和耕地需求預測的基礎上,確定本鎮基本農田保護指標為:
一級基本農田4000畝,一級保護率為100%;
二級基本農田1300畝,二級保護率為97%;
按2012年規劃人口平均,2012年全鎮人均2.06畝基本農田。
2、基本農田保護區布局
全鎮基本農田保護區主要劃定在東南、周張、瓜趙等村莊,其中東南村基本農田保護率指標最高,達112%;南注泔、南道等村莊(城鎮周邊)耕地占全鎮比例很小,加之其經濟發展較快,建設項目較多,在此次基本農田調整劃定中,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劃定較少。
3、基本農田調整劃定
①、依據區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從實際需要出發,結合農村土地承包,核實基本農田變動情況;要將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上,確定面積和四至範圍,設立界址樁和保護標誌牌;在基本農田保護圖上標出地塊位置、地塊編號;填寫基本農田保護地塊和面積匯總表。
②、要落實保護人,使之有專人擔負保護與監督責任;
③、要建立台帳,編制基本農田保護登記表,記載每一塊基本農田
的面積、坐標、保護人及其責任等基本情況,以便於管理和監督。
④、落實目標管理責任。鎮政府與各村委會基本農田保護責任人應簽定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規定基本農田數量、地力保護、環境質量指標,並建立相應的獎懲措施,形成責、權、利一體化的管理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