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陽鎮

峰陽鎮

峰陽鎮位於乾縣東北部、距縣城23公里,東臨禮泉縣南坊鎮和乾縣注泔鎮,北接御駕宮鄉,西臨陽峪鎮,南以泔河與陽峪為界。年降水量580毫米。全鎮轄12個行政村,56個自然村,112個村民小組,20511人(2017),15個基層黨小組,383名黨員。總面積88.35平方千米。

峰陽鎮自然資源豐富,以五峰山優質石灰石資源為主,儲量達3億立方米;五峰山林區1.5萬畝,主要品種以刺槐和油松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峰陽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陝西省
  • 面積:88.35平方千米 
  • 人口:20511人(2017) 
  • 平均海拔:941米
  • 年平均氣溫:12.1°C
建制沿革,經濟概況,交通發展,社會事業,風景名勝,五峰疊翠,楊家河水庫,美食餐飲,醬辣子,鍋盔,掛麵,乾州豆腐腦,烙面,

建制沿革

1949年6月,人民政權建立,廢除鄉保甲制,實行區鄉村制。乾縣當時沿用民國區劃,改10鄉為10區,改74保為74鄉。新中國成立後,全縣正式組建為10區72鄉,後整編為10區69鄉,區鄉以序數命名。1956年3月,全縣撤區並鄉,10個區只保留臨平、陽峪2區。69個鄉合併為23個鄉,即城關、陽洪、靈源、大楊、薛錄、馬連、長留、楊漢、姜村、梁村、大王、漠西、新陽、周城、臨平、乾陵、梁山、吳店、鐵佛、陽峪、峰陽、注泔鄉。上述23鄉,其中梁山、吳店、鐵佛、峰陽、注泔、陽峪6個鄉歸陽峪區領導;新陽、臨平、周城3個鄉歸臨平區領導;其餘14個鄉均由縣直接領導。1958年4月,由臨平、新陽兩鄉分出石牛鄉,由吳店鄉分出關頭鄉,全縣成為25鄉。
1958年9月,實行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全縣在25個鄉、248個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基礎上,建立了10個大型人民公社。計有城關、長留、漠西、乾陵4個鄉建成的新華人民公社;陽洪、靈源、大楊3個鄉建成的東風人民公社;薛錄、大牆、馬連3個鄉建成的衛星人民公社;梁村、大王、姜村、楊漢4個鄉建成的紅旗人民公社;周城、新陽、臨平、石牛4個鄉建成的星火人民公社;梁山、吳店兩鄉建成的幸福人民公社;鐵佛、陽峪兩鄉建成的鋼鐵人民公社;關頭鄉建成的春風人民公社;注泔鄉建成的和平人民公社;峰陽鄉建成的峰鋼人民公社。
1958年底,縣區劃作了新的調整,禮泉、永壽兩縣撤銷,併入乾縣。1959年1月。新建立的乾縣(大縣)正式成立,下轄23個大公社。原乾縣境內9個公社(此時吳店鄉劃歸永壽公社).其名稱是:城關、陽洪、薛錄、梁村、臨平、鐵佛、注泔(包括禮泉石潭、石泉兩鄉)、關頭(包括永壽甘井、儀井兩鄉)、峰陽。凡幾個鄉組成的公社,以原鄉為單位,設立管理區,以便領轄全社。
1998年,全縣撤鄉並鎮,設立12鎮8鄉:城關鎮、臨平鎮、峰陽鎮、陽峪鎮、陽洪鎮、靈源鎮、王村鎮、馬連鎮、梁村鎮、薛錄鎮、注泔鎮;梁山鄉、大楊鄉、周城鄉、石牛鄉、新陽鄉、大牆鄉、漠西鄉、關頭鄉。

經濟概況

楊家河水庫位於鎮西部,可地下水資源較為貧乏,多為貧水區。
農業區域面積以小麥、油菜、果樹為主,是農業的主導產業。
畜牧業以秦川牛和關中黑豬,養殖羊為主。
建成3.5萬伏變電站一所,通訊塔兩座,建成高規格超標準現代化教學樓一座,被縣教育局評為明星學校,教育質量逐步提高。新打機井5眼,新建供水站1所,鋪設自來水管道6個村約2萬米,全鎮已有14個村通上柏油路。現有衛生院1所,農村信用社1所,郵電大樓1座。全鎮以蘋果、糧食生產為主導產業,充分發揮石灰石資源優勢,加快採石業、運輸業的迅猛發展,農民收入大幅度增長。峰陽鎮名稱的由來:五峰山之南,古稱山之南為陽,故得名峰陽。峰陽鎮轄:薛家、夾咀、西孔頭、豆村、宋村、東胡、居村、白草坡、西胡、馬家原、劉家、雲村、官莊、黃龍、朱家坪、山王、李家、楊家、吳家、川子、黃村。
峰陽地處乾縣北部溝壑地帶,平均海拔為941米,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全年降水偏少。正是這些有利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峰陽蘋果的香甜可口,酥脆迷人。
羊養殖產業
山王村位於峰陽鎮西北19公里處,轄4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173戶767人,區域面積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77.6畝,溝坡地1100畝,人均耕地3.34畝,屬乾縣旱腰帶地區。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民眾生產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尤其是山羊養殖已迅速發展。

交通發展

梁北公路:起於312國道,經峰陽鎮,止於注泔鎮北孔頭村,全長15.609公里。該工程為三級公路建設標準,路基寬度7.5米(實際寬6米),路面寬度6.5米(實際寬5米)。
峰太公路:起於峰陽鎮,途徑夾咀村、南北村、鐵佛村止於太平嶺村,全長18公里。為四級公路建設標準,路基寬度6.5米,路面寬度6米。
公路:國道G312從靈源鎮入境,經過陽洪、城關、陽峪等鄉鎮,乾縣境內近30公里。G70福銀高速斜跨乾縣境內,乾縣有乾縣北和乾陵兩個出口,分別位於陽洪鎮中陸陌村和陽峪鎮南嶺村。省道S107關中環線和S209乾縣—湯浴經過乾縣東南部和西部鄉鎮。
鐵路:西安-平涼鐵路2008年11月20日開工建設,為國家Ⅰ級電氣化單線鐵路,設計時速120公里,運輸能力為貨運量3000萬噸/年,單向客運量160萬人/年。2012年完工,乾縣境有乾縣火車站一座,位於乾縣工業區草谷村
機場:西安鹹陽國際機場距離乾縣35公里,40分鐘車程。可以為乾縣所用。
客運:乾縣有鹹運司及乾交客運兩個運輸公司。有到西安、鹹陽、寶雞、銅川、楊陵、興平、三原等班線。其中到西安客運每天來回600多班次。各鄉鎮均有到西安、乾縣的客車。
貨運:乾縣目前貨運主要依靠公路運輸,乾縣從事汽車貨運大小車輛近2000輛,來往於祖國的天南海北。從事貨運人數近3000人。
客運直達班車:峰陽—乾縣 峰陽—鹹陽--西安

社會事業

峰陽國中地處乾縣最北部的峰陽鎮西大街,1996年遷入現址是一所新建的初級中學,占地30畝,有教學樓、實驗樓各一座,16個教學班,700名學生,教職工52名。有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多媒體教室、微機室(兩個)。現代遠程教育設施等現代化教學設備齊全。教育教學成績均名列全縣前矛,連年被評為先進單位、2004年被評市級文明校園。
峰陽鎮
峰陽鎮衛生院位於該鎮北大街。

風景名勝

五峰疊翠

五峰,即五峰山,距縣城23公里,位於乾縣東北界,北扼永壽,東鄰禮泉,以五峰並峙而得名。此山佳木繁茂,綠水淙秀,層林翠染,蓊蓊鬱郁,山中奇秀,多有勝跡。古志曾云:上有靈湫,禱雨多應。今有寶泉寺、洋人房、石炕、鳳凰窩等十二處景觀,是旅遊、觀光、登山、狩獵、休閒、避暑的佳境,據《民國.乾縣新志》記載“外國人伏天多避暑於此”。
峰陽鎮

楊家河水庫

楊家河水庫(中型)位於乾縣縣城東北方,距鹹陽約75公里;距西安約90公里,沿312國道可直達,具體位於涇河一級支流泔河中上游乾縣峰陽鎮,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養殖和供水綜合效益為一體的中型水庫。
峰陽鎮
壩址以上控制面積355平方公里。流域為黃土溝壑及塬面,塬面闢為耕地,坡面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水庫於1978年8月完成壩體工程。本庫屬三級水工建築物,按20年一遇洪水設計,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水庫設計總庫容1725萬立米,興利庫容790萬立米。水庫樞紐工程為Ⅲ等,主要建築物為3級。工程樞紐由大壩、溢洪道、輸水洞等建築物組成。大壩為均質土壩,最大壩高48.8米,壩頂長度250米,大壩迎水坡為乾砌石,下游坡種植草皮,下游壩址設堆石反濾。放水洞位於大壩左側,為圓形混凝土洞,洞長117米,洞徑2米,設計放水流量5立米/秒,最大流量23立米/秒,其進口高程719米。溢洪道位於大壩右岸,為開敞式溢洪道,堰形為實用堰,堰頂高程736.8米,堰寬32米,最大泄流量1486立米/秒。
峰陽鎮
得天獨厚的水上資源,若能進行更好的開發,一座集垂釣,遊玩,戲水,避暑等為一體的旅遊資源將是帶動峰陽經濟的又一引擎。

美食餐飲

醬辣子

主料:子姜,紅蘿蔔或者蓮菜(切成小丁丁,越小越好),或者二者混合,千萬不要用土豆(現在街道上賣的基本上都是土豆做的)。輔料:蔥花,瘦肉,肉湯,豆醬或是“王致和”乾黃醬(不能用面醬)。
峰陽鎮
炒醬辣子的程式:倒入適當的油,燒熱後,加入蔥花、瘦肉熗鍋。然後倒入主料,邊炒邊加調料,鹽、豆醬、及混合調料,炒至七成熟,加適當肉湯,炒至略乾,沒有稠湯為止。加入適當味素,以自己的口味加入少許辣椒麵,辣椒麵加入慢火燜一會,使辣椒熟點,拌均勻即可。(拌辣椒麵時鍋要遠離火,不再炒)

鍋盔

鍋盔特點:形如菊花火色勻,皮薄如紙饃膘多,用手掰開是層層,用刀切開如板油。入口越嚼越多,下咽回香無窮。吃起酥、聞起香、耐存放、壽命長。如果帶有乾州鍋盔,同車異座,未見其饃,即聞其味。乾州鍋盔起源於鐵佛鄉太平嶺村,公元六二四年至七零五年,為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修築合葬墓乾陵時,因工程浩大,民工甚眾,烹食困難,監工士卒便用頭盔烙饃,因而得名。茲後多經改進,形成獨具風味的食品。鍋盔直徑八寸,厚六分,形似菊花,內瓤起層,美味可口
傳說,乾陵修築時,成千上萬的民夫參加築陵工程就住在此村,民夫為解決生活問題,就用自己頭盔烙制麵餅。這樣的作法,大家都感到烙制起來方便,一傳十,十傳百,普遍傳開了。大多數民工就是這樣製作鍋盔,烙出來的饃好吃耐放,香味撲鼻,這就是鍋盔的前身。後來隨著人民物質生活的提高,在實踐中技術不斷的改進,用具不斷的革新,鍋盔的質量越來越好,成為民間的傳統食品,經久不衰流傳至今。
製作方法: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對製作乾州鍋盔不 斷總結,不斷改進。把原來柴禾燒在小鍋內烙制改成了用煤烘烤在鏊內烙制,把原來用手揉面改成了用木槓壓面。 這樣以來上下烘烤,溫高氣保,火色均勻,熟的足到,達到耐存放的目的。用木槓壓面,面排揉的到,能使饃色增白, 香氣濃郁,味美可口。具體作法是:麵粉十斤,水四斤(水 溫要按季節掌握),酵面夏季五兩,春季七兩.冬季一斤, 鹼面按季節零點五至一兩,面水酵面,搭上鹼面,和成面 團,放在案上用木槓邊折邊壓,壓的過程中,再加麵粉二 斤左右,直壓到面光色潤,酵面均勻時,分成一斤三兩重 的小塊,再分別逐個用木槓邊壓、邊轉,製成圓直徑八寸, 厚六分的菊花式圓形餅,上鏊烙制。第一鏊是上下火,火 候要小而穩,主要是給饃被木槓壓後產生的波浪上面上 火色,讓酵面進一步發酵和最後定型,然後進第二鏊。二鏊是一面火,火候較旺,因火旺鏊內可放一個鐵圈,將饃 置於空中,主要是起烘烤作用,兩個鏊一共要達到三翻六轉,大約十分鐘可烙制而成。
峰陽鎮

掛麵

乾縣掛麵採用上乘精粉,加鹽水和成麵團,人工反覆揉搓成長蛇狀的大條,壓在瓷缸內“回性”兩晌,再將大條分成小條,掛在竹竿搭成的面架上拉絲。麵條徐徐附落,漸漸由粗變綢,狀若髮絲,晾曬風乾,落
峰陽鎮
下大架放上案板切做八寸長短,用馬蓮草紮成小把。掛麵手工做成,細、白、筋、光,面絲細勻,加上烹調時湯煎、油旺、醋酸,並以嫩韭菜、白菜心、雞蛋餅切碎置湯中做"漂稍",色、香、味俱佳。酒後食用,解酒開胃,引人食慾。
食用酸湯掛麵時,先將掛麵在鍋中煮熟,用笊籬撈出後放入涼開水中冰過,再用筷子撈成小撮,在甑笆上濾淨水澆酸湯食用。調製酸湯十分講究,開水中兌上陳醋,加上骨頭湯或肉湯,再添上五香調料煎熬,湯沸後放入香油、大油,佐以切成碎片的雞蛋餅、蔥花、韭菜、白菜心、香菜等漂稍,將掛麵挑入細花碗裡,澆湯即可享用。
峰陽鎮
乾州酸湯掛麵講究汪(油要多)、煎(湯要熱)、稀(面要少),湯清亮溢香,百步可聞,入口油而不膩,下肚舒腸開胃,食後不僅醒目提神,又可舒脾健胃,是慶賀佳節和招待賓客的美味佳。

乾州豆腐腦

豆腐腦與豆腐是同一家族,但又有一定的區別,即豆腐是凝固體,豆腐腦是半凝固的流汁。豆腐腦的製作工藝是,先將淨黃豆磨成豆瓣,去皮後放入清水中浸泡4個小時左右,到豆瓣膨漲成發白時撈出,倒入磨漿機或石磨中磨成細豆漿,用布將細豆漿過濾,將取過豆渣的漿汁倒入鐵鍋里,用旺火燒開後,倒入專桶 內,再將熟石膏用清水化開,放入瓦缸內,將桶里豆漿趁熱倒入,約5分鐘,即成豆腐腦。
峰陽鎮
製成後顏色雪白,柔嫩光潔,翻而不散,攪而不斷。食用時,用勺舀起盛入碗內,澆上適量的調和湯,再撒上黃豆、香菜、榨菜末、辣椒油等佐料,紅白相間,風味特異,吃起來鹹辣清香,爽滑利口,香味撲鼻。所以,對於乾州豆腐腦,有僅國內旅遊者喜愛,就連外國人也常常圍坐在小攤上吃的津津有味。
傳說 修築乾陵時士卒工將門 用黃豆磨成豆漿,沖沸後飲用,後來有人不慎將石膏倒如豆漿中,豆漿既凝結,有人放膽去嘗很是好吃,此後便有意給豆漿中放入適量石膏讓其凝結一種新的食品就這樣產生了。因見其狀酷似腦髓,故起名豆腐腦,流傳至今。

烙面

乾縣烙面,軟餅色黃,麵條筋長,醋酸油汪,辣麵調湯,特別可口。烙面做法:先用溫水將上等白面攪拌成糊狀,再用飯匙把麵糊倒進燒熱的鍋內,四周轉開,等麵糊淌到鍋中心時,用匙抹平。這時鍋底火不能停,燒到麵餅的四周捲起,翻過來烙,直到兩面黃色均勻為止。吃時可調五味湯,蘸著吃,也可用烙面夾著炒菜吃,但最好先用油、鹽、醋、大蒜、味素、五香粉、蔥茬等調好湯水,給湯里放些辣麵,再把嫩韭菜、白菜心、雞蛋餅切碎,放進湯,然後把烙面切成條放在碗裡,用燒煎的湯澆上吃。
峰陽鎮
說起乾縣烙面的來歷,可能已沒有多少人知道了。相傳:在很早很早以前的一個寒冬,有個皇帝要到好峙縣(今乾縣)黑松林打獵。好峙縣縣令膽顫心驚,又喜又怕。他知道,服侍好了皇上,就能升官晉爵;如果稍稍大意,就會株連九族。他風急火燎地傳來傘縣最有名氣的張廚師安排御善。張廚師隨差役來到縣衙大堂,抬頭一看,只見縣老爺當堂正坐,忙上前請安, “父母官在上,受小民一禮!”說著就跪了下去。縣令離座下堂,滿臉堆笑地扶起張廚師: “免禮!免禮!今天朝廷傳下聖旨,明天萬歲爺要到咱縣黑松林打獵,你要小心侍候吃喝”。張廚師一聽,嚇得渾身象篩糠一般,忙說, “小人笨拙無能,還是請父母官另尋高手廚師。”縣令一聽火了: “什麼?老東西,你一家人活得不耐煩了!今日吾老爺把話挑明,如把皇上侍候好了,吾老爺重重有賞,如其不然,就象這個!”說著,抓起案頭上一隻硯台,往地上一摔,硯台立時成為碎塊。張廚師從大堂出來,心裡想:皇宮裡有多少天下名廚在用山珍海味,魚翅燕窩烹製佳肴,就這,常常還因不合當今萬歲爺的口味而被無辜殺害,何況咱……張廚師愁腸百結地回到家裡,急得無計可施,心想,只有拼著自己一人去死,好讓家裡人逃個活命。這時,全家人抱頭痛哭:唯獨小女兒不哭也不語,靠著鍋台,怒眉瞪眼地沉思看。天快亮了,張廚師急忙吩咐老伴快準備逃難的乾糧。老伴去盛面,一不小心,撞倒了罈子,頓時,小女兒心中有了主意;那皇上每天山珍海味不離口,腸胃填滿油脂,見了禽、蛋、魚,肉一定心裡發膩。我何不用咱農家的粗糧蕎麵攤成薄餅,再切成麵條形狀,放進碗裡,然後.在鍋里加水,加肉湯並放上鹽、醋、胡椒粉、辣子等調料,湯熬成後,再撇上芫荽做飄菜,將湯澆入面碗,吃起來既柔軟又筋長,皇上一定喜歡。想到這,心頭一陣高興,急忙奪過母親手中的面碗說; “媽,不用怕了,明天的飯由我去做,保證皇上不會責怪的”。第二天,張廚師沒讓小女兒去替代自己,而是照著女兒昨夜所說的如法炮製,果不然,做成後香飄滿堂。皇上一碗吃下去,滿頭大汗,二碗咽下肚,膩去胃開;三碗填進肚,展臉舒眉。吃罷,皇上立即傳旨給縣令加官晉爵。
峰陽鎮
鏟糕鏟糕
後來,張廚師就在縣城開了個麵店,因為這種面是先烙後切,所以就叫它“烙面”。
從此,每逢過年過節,乾縣一帶人都要吃一頓烙面;在北山區(尤其以峰陽鎮周邊為最)更把它看成宴客的佳品。
其他小吃】 涼皮,麻辣米線,涼拌肘子,扯麵,鏟糕等名鎮西北。
五峰山的傳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