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葉山螞蝗

波葉山螞蝗,種拉丁名: Desmodium sequax Wall.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小鼠腹腔注射莖、葉的乙醚或水提取物1000mg/kg,出現活動減少、翻正反射消失,死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波葉山螞蝗
  • 拉丁學名:Desmodium sequax Wall.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波葉山螞蝗
  • 分布區域:分布四川、湖北、貴州、雲南、台灣等地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飼用價值,地理分布,

形態特徵

豆科,落葉灌木,莖高1~2米,直徑達4.5毫米,圓柱形,小枝和小葉柄密被短柔毛。三出複葉,托葉2片,長約3毫米,呈披針狀線形;葉柄長1.5~3.5厘米,上面微凹;頂端小葉圓菱形,長4.7~10.5厘米,寬4~8厘米,先端具短尖頭,邊緣自中部以上呈深波狀;兩側小葉較小;小葉具柄,基部有小托葉;葉面綠色,幼時有毛,後漸脫落,葉背灰白色,被有緊貼的柔毛。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梗長5毫米:苞片早落;萼片基部結合,萼筒長2.5毫米,萼齒三角形,與萼筒等長;花紫色,長8毫米,花冠蝶形,旗瓣圓形至橢圓形,翼瓣貼生於龍骨瓣上;雄蕊10,基部結合;子房線形,疏被短柔毛。莢果串珠狀,約具10節,易斷,節近方形,密被帶鉤的褐色小毛。花期7~8月。果期10月。
波葉山螞蝗—墨線圖波葉山螞蝗—墨線圖

生長習性

直根型,入土較深。喜稍陰濕的環境,生活力較強,在草叢中、灌叢中,林下均能生長良好,且競爭力較強,以其茂盛的枝葉覆蓋地面,使一些草本植物和灌木生長不良。主要行種子繁殖,其種子成熟後,串珠狀的莢果易於斷落,且由於果皮上多腺毛,易粘附人的衣服或畜體,通過這些途徑得以更廣泛地散播種子。波葉山螞蝗對土壤適應範圍較廣,壤土,粘土和沙土均能生長,在酸性和中性土上也都能生長良好。

飼用價值

波葉山螞蝗的葉和嫩枝為山羊所喜食,牛馬也偶爾採食,其葉可採摘凋製成乾草或制乾草粉,用於冬季缺草時補飼牲畜。其化學成分如表61所示,可看出其粗蛋白質和無氮浸出物含量均較高,在發展草粉加工業中是一種有價值的飼用植物。在我國南方還可用於荒坡灌草叢草地的改良,既可飼用,又可保持水土,值得進一步研究。此外,波葉山螞蝗的根可作藥用,有補虛、驅蟲,止咳定喘的功效。

地理分布

波葉山螞蝗在我國分布於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等省,在國外,印度、越南也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