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記(森鷗外創作短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泡沫記》是日本作家森鷗外創作短篇小說,是其“留德三部曲”的其中一部,首次發表於1890年8月的《國民之友》。

《泡沫記》講述主人公日本畫家巨勢是自費留學生,個人自由不受國家制約。巨勢在慕尼黑體嘗了與德國少女瑪麗純真的、泡沫般戀愛,目睹了殘暴國王“施虐狂”性格的醜陋。

《泡沫記》以近代個人主義為基調,通過歌頌戀愛而強調人的民主自由,反抗既成的秩序,強調尊重自我,追求感情的最大解放。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泡沫記
  • 外文名稱:うたかたの記
  • 作品出處:《國民之友》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作者:【日】森鷗外
  • 發表時間:1890年8月
  • 字數:9000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故事講述主人公巨勢在慕尼黑看見一個女孩進咖啡店賣槿花,遭到人們的戲弄,老闆把她逐出了店門,目睹這冷冰凍的場面,對少女的人道同情油然而生,他給了女孩七八個馬克,女孩對此感激不已。
巨勢為女孩深深吸引,將女孩的臉龐和藍眼睛銘記在心上,後來在臨摹維納斯、勒達、聖母瑪利亞、海倫的畫像時,賣花女孩的面各如一團驅不散的薄霧,漂浮在他和畫像之間。最後,巨勢從臨摹名畫轉為表現自己愛的對象,將女孩的形象凝成了美術創作“洛累萊”。
事過六年之後,巨勢在講述自己對女孩的愛以及以此為原型從事創作計畫時,恰巧賣花女孩也在場,巨勢的精神境界讓她無比感動,愛意在相互間實現了互動。
但是瑪麗一家的噩運摧毀了這段感情。
瑪麗的父親是一個王宮裡的畫家,在瑪麗十二歲時,應國王邀請出席了晚宴。國王貪戀瑪麗母親的美色,頓起色慾,瑪麗父親勸阻時慘遭毆打,含恨死去。
之後,瑪麗母親臥病在床,不久也去世了。
對瑪麗來說,巴伐利亞國王是惡魔般的存在。當她和巨勢泛舟湖上,正沉浸於幸福時光時,居然遇到了國王,“啊”的一聲尖叫,當場昏厥過去,巨勢還沒來得及扶助,她就渾身僵硬,隨著船身搖動傾斜,俯身墜入水中,失去了生命。

創作背景

《泡沫記》執筆和問世階段,鷗外在醫學界因為與同僚們的意見對立,自己陷入不可名狀的孤立感之中,故而自己對人產生一種懷疑,對人的存在抱有空無失落感。加之,苦痛的“愛麗絲事件”後遺症影響著鷗外,與登志子無愛的婚姻之去向——離婚意識,攪擾著鷗外的神經,凡此種種,加強了鷗外不敢相信他人、過去和未來的心理取向,促使他一時間執著於“剎那感”。也正是這種悲涼感覺構成了鷗外創作《泡沫記》的心理動力。重松泰雄指出:“鷗外期望用文學領域的活動來補償自己在醫學領域蒙受的打擊。”同時,《泡沫記》的創作期間,鷗外與妻子登志子感情已經不和。鷗外把瑪麗與巨勢塑造成孤獨者,是鷗外自身境遇的藝術性反映。千葉俊二認定,對鷗外而言,創作《泡沫記》,“是自己看清了自己內心的真實,並賦予內心以美的外形”,是“意味著與自己沒能享受到的青春的惜別”。

人物介紹

巨勢
《泡沫記》中的巨勢主要是悲劇的凝視者,他在作品中的存在感顯得靜謐。巨勢如一面鏡子,照出了瑪麗一家的悲劇。
瑪麗
單純的少女,性格脆弱敏感,一直深怕巴伐利亞國王,最後落入水中溺亡。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日語的“泡沫”(utakata)特指漂浮水面上的氣泡,它多被用於象徵短暫無常容易消失的事物。鷗外以“泡沫”為小說題目,重點突出的是“泡沫觀念”,詳言之,即指人對於“泡沫”般虛幻無常的人的命運的哀嘆、無奈與痛恨。這是浪漫詩情飄漾的《泡沫記》中的人生主題,巨勢與瑪麗之間的戀愛是黃金般的戀愛,然而也是“泡沫式的戀愛”。
人的死亡引起的悲傷之殘酷性,多種多樣。若是看護病人,看護者人力已盡之後病人死去,人們能以“聽天由命”的思維方式安慰活著的人的精神苦痛,對死者的思戀可在精神能承受的範圍內達到理性的斷念。可是瑪麗的死,事出意外而驟然,是無法預測的毀滅性精神打擊,是遭到突發性惡運襲擊的愛的悲劇。由此產生的精神衝擊之深重,難以想像。
從愛的美學立場考察,《泡沫記》以近代個人主義為基調,通過歌頌戀愛進而強調人的民主自由,反抗既成的秩序,強調尊重自我,追求感情的最大解放。鷗外在《泡沫記》中明確勾勒出了主人公對愛的情熱與憧憬,以及愛的挫折、幻滅與人的憂鬱,這一切構成了愛的諸種價值形態。

藝術特色

《泡沫記》可以說是“留德三部曲”的作品中以情節取勝的一部,它整體採用了順敘的敘事順序,只是在主人公向旁人講述他與賣花少女的邂逅以及少女回憶自己身世兩處採用了插敘手法。這兩段插入式的倒敘對揭示人物關係和刻畫人物性格至關重要。
必須注意到,《泡沫記》在故事情節構成方面雖然遠比《舞姬》錯綜複雜,但有的地方給人以不自然的感覺。巨勢與瑪麗的偶然重逢,國王的強行“戀慕”,國王和瑪麗同時命殞施塔恩貝格湖,偶然性和唐突感偏多,難免留下了人為斧鑿的痕跡。
然而,畢竟瑕不掩瑜。鷗外於《泡沫記》中強調的愛對藝術創作的積極作用,以及倡揚的具有民主主義特質合理自我化的愛,不乏其理想性、超前性和現實性,這種追求文明進步和極富人性的愛,永遠不會過時,永遠不會褪色。
《泡沫記》中故事情節的設定很離奇,小說中的男主人公巨勢與女主人公瑪麗時隔六年再次偶遇,瑪麗的父親同巨勢一樣是個畫家,瑪麗與母親長相、名字一模一樣,國王愛戀瑪麗的母親,並且“發瘋發狂似的”等等一系列情節的鋪墊導致最後的悲劇。所有這一切,都是鷗外精心策劃的即完美又有缺憾的劇本。

作品影響

鷗外在《泡沫記》中明確勾勒出了主人公對愛的情熱與憧憬乃至幻滅,這一切構成了愛的諸種價值形態,所以,《泡沫記》被公認是日本浪漫文學史上一篇不可多得的傑作。

作品評價

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教授肖霞:《泡沫記》在描寫命運悲劇方面是神秘的。但描寫命運的目的是揭示人的愛欲,而不是形而上的東西。

作者簡介

森鷗外(1862年2月17日-1922年7月19日),日本醫生、藥劑師、小說家、評論家、翻譯家。曾赴德國留學,深受叔本華、哈特曼的唯心主義影響,哈特曼的美學思想成為他後來從事文學創作的理論依據,著有《舞姬》、《阿部一家》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