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溪

《泛溪》是唐代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長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泛溪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長律
  •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落景下高堂,進舟泛回溪。
誰謂築居小,未盡喬木西。
遠郊信荒僻,秋色有餘淒。
練練峰上雪,纖纖雲表霓。
童戲左右岸,罟弋畢提攜。
翻倒荷芰亂,指揮徑路迷。
得魚已割鱗,采藕不洗泥。
人情逐鮮美,物賤事已睽。
吾村靄暝姿,異舍雞亦棲。
蕭條欲何適,出處無可齊。
衣上見新月,霜中登故畦。
濁醪自初熟,東城多鼓鼙。

作品注釋

浣花溪也。此當是上元元年秋作。
落景下高堂①,進舟泛回溪②。誰謂築居小③?未盡喬木西④。遠郊信荒僻⑤,秋色有餘淒⑥。練練峰上雪⑦,纖纖雲表霓⑧。
(此溪上遠見之景。《杜臆》:自卜居浣花至此,始溯溪西遊。誰謂築居之地果小乎,特未盡覽喬木以西耳。今一望遠郊,秋色在目,對雪見霓,斯亦奇矣。)
①越王貞詩:“參差落景遒。”宋子侯詩:“挾瑟上高堂。”②謝靈運詩:“對嶺臨回溪。”③又:“躡險築幽居。”④《詩》:“遷於喬木。”⑤《周禮》:任遠郊之地。⑥宋王微《詠賦》:“秋色陰兮白露商。”⑦吳均詩:“練練波中白。”⑧劉孝綽詩:“秋月始纖纖。”束晳《讀書賦》:“抗志雲表。”
童戲左右岸,罟弋畢提攜①。翻倒荷芰亂,指揮徑路迷。得魚已割鱗②,采藕不洗泥。人情逐鮮美,物賤事已暌③。
(此溪上近見之事。彼兒童戲逐者,罟攜得魚,翻荷采藕,本取鮮美。今乃傷鱗帶泥,則是賤其物而乖事理矣。)
①罟以取魚,弋以取鳥。畢字作盡字解,不作掩禽之畢。舊引《莊子》“畢弋綱罟”,易誤。《詩》:“弋鳧與雁。”②《莊子》:“得魚而忘筌。”③《晉史論》:事暌其趣。
吾村藹暝姿,異舍雞亦棲。蕭條欲何適,出處庶可齊①。衣上見新月②,霜中登故畦。濁醪自初熟③,東城多鼓鼙④。
(末敘泛溪回舟也。日瞑返掉,猶之身老息機,故曰出處可齊。夜酌新醪,而忽聽鼓鼙,則歸溪亦非安枕之地矣,此章三段,各八句。)
①陸機詩:“出處鮮為諧。”②張正見詩:“新月半輪空。”③嵇康書:“濁醒一杯。”陶潛詩:“漉我新熟酒。”④【朱注】成都城,在草堂之東,故曰東城,舊指東都者非。《記》:“君子聽鼙之聲,則思將帥之臣。”出郭
從舊次,編在上元元年成都詩內。草堂在郭外,從城中復歸草堂,故有“還與舊烏啼”之句。舊說謂自青城還成都,新說謂從成都往青城者,皆非。前詩云“已右出郭少塵事”可證。古詩:“出郭門直視。”
霜露晚淒淒①,高天逐望低②。遠煙鹽井上③,斜景雪峰西④。故國猶兵馬,他鄉亦鼓鼙⑤。江城今夜客⑥,還與舊烏啼⑦。
(此出成都郭外而作也。上四,郭外晚眺之景。下四,郭外夜宿之情。《杜臆》:故國兵馬既未可歸,他鄉鼓鼙又未可去,故還與舊烏作伴。故國,指東都。他鄉,指成都。時思明未滅,故蜀常備兵。前詩云:“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哀。”可以互證。)
①《記》:“霜露既降。”②“高天逐望低”,因霜露之氣所掩也。薛道衡詩:“高天澄遠色,秋氣入蟬聲。”③蜀有火井煮鹽者,初以柴火引發,後火起井中,連日不斷。遠煙,即煮鹽之煙也。《蜀都賦》:“家有鹽泉之井。”劉註:蜀都臨邛,江陽、漢安縣皆有鹽井。④《元和郡縣誌》:雪山,在松州嘉城縣東,春夏積雪,《圖經》:雪山,在維州保寧縣西,南連乳州白狗峽。⑤鼙,騎上鼓也。⑥張九齡詩:“江城何寂寞,秋樹亦蕭森。”凡城郭臨江者皆謂之江城,此詩江城指錦江城。如《歲暮》詩言江城,《玩月》詩言江城,皆屬梓州,以有射洪江也。客,公自謂。⑦唐劉垍詩:“無勞拂長袖,直待夜烏啼。”

作者簡介

杜甫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