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途講堂刑法

法途講堂刑法

《法途講堂刑法》是2016年開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途講堂刑法
  • 作者:于越
  • 出版社:開明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1日
  • 頁數:586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312958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2017年刑法/國家司法考試法途講堂》特點:
首先,常考特殊性問題。刑法考題中往往有意避開某一知識點下常見、普通的情況,反而著力考查那些容易被考生忽視的特殊問題。如2015年考到的婚內強姦是否構成強姦罪?男子在火堆里救出女朋友,沒救出母親,是否構成不作為犯罪?2016年考到的某人實施殺人行為時不滿14周歲,被害人在醫院死亡時已滿14周歲,是否成立故意殺人罪?某人在破壞鐵路軌道時,將螺栓砸飛,擊中在玩耍的幼童,致其死亡,是否構成破壞交通設施罪的結果加重犯?
第二,常考關聯性問題。刑法中的每一個考題都不只是考查一個知識點,往往會將相關的知識點聯繫起來考查,考生需要在複習時,注重挖掘點與點之間的關聯性。如《刑法修正案(九)》中有關****的罪名有三項:組織****罪,非法出售、提供試題、答案罪,代替考試罪,考試時可能會將三者聯繫在一起。例如:甲利用乙出售給其的試題和答案,安排三名大學生丙、丁、戊在地方公務員考試中代替他人參加考試。甲成立組織****罪,乙成立非法出售試題、答案罪,丙、丁、戊則構成代替考試罪。
第三,常考爭議性問題。刑法的魅力之一在於刑法研究中的學派之爭,在許多問題上也總是存在諸多觀點,很難說哪一種觀點合理,正是這些不同的立場、觀點的爭論,促使刑法學不斷發展。而過去的刑法教學卻忽視了這一點,通說觀點幾乎“一統天下”。為了啟迪廣大考生的思維,提高考生多維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司考刑法中從2008年開始引入了“觀點展示”這一新的題型。縱觀2008年到2016年的真題,每年都會出現這種題型。如盜竊是否要求“秘密性”?是否承認死者對隨身財物的占有?對於未達到法定年齡、無責任能力人的侵害行為,能否實施正當防衛?等等爭議性問題都考查過。
正是因為上述變化,導致許多考生做題時總感覺不適應,總覺得刑法題和自己的思維不在一個“頻道”上,這道題是不是出錯了?每年考試結束之後,在網上對官方答案提出異議的同學很多。而《2017年刑法/國家司法考試法途講堂》力圖為參加2017年司考的同學完整地呈現出應試必備的刑法學知識體系,囊括歷年已經涉及的考點和未來可能涉及的考點,力求清晰地勾勒出刑法複習中的那條主線“總論一分論,犯罪一刑罰”。《2017年刑法/國家司法考試法途講堂》有以下特色:
傳統重點十新穎考點。《2017年刑法/國家司法考試法途講堂》的每個章節之下除了詳細講授刑法考試中的傳統重點,又引入了近年真題中出現的全部新穎考點,並在此基礎上有所拓展,使得《2017年刑法/國家司法考試法途講堂》更有預測性、前瞻性。如被害人自陷風險的法理,對象錯誤與打擊錯誤的區分,禁止的錯誤與反向禁止錯誤,涵攝的錯誤(甲醉酒誤以為駕駛的拖拉機不屬於“機動車”,有無醉酒駕駛機動車的故意?),原因自由行為的法理(如乙知道自己可能會暈倒,進入商店後果然暈倒砸碎的財物,是否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
精講知識十經典案例。《2017年刑法/國家司法考試法途講堂》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化繁為簡,精細化的剖析每一板塊的知識要點,並對易錯點、易混點進行特別提示,對關聯考點進行總結歸納,彰顯應試“技術流”的特色。針對目前80%以上的考題都是案例形式,《2017年刑法/國家司法考試法途講堂》在每個板塊之下,有機地羅列出筆者精心收集的諸多案例,同學們可在閱讀過程中,將目光不斷地往返於考點與案例之間,以充分學懂考點、吃透案例。
代表真題十神題模擬。真題是司考重要的複習資料,因為歷年真題告訴我們過去是怎么考的?未來可能考什麼?從2002年開始到2016年,有15年的真題作為複習參考,這些真題是我們把握考試方向、學習重要考點的“聖經”。《2017年刑法/國家司法考試法途講堂》將歷年的一些代表真題拆分到每個章節之下,附有詳細的答案和解析,另外,筆者精心命制了大量的模擬題,這些題目極具仿真性、預測性,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方便同學們在學習之後立即投入實戰,將學與練結合起來,真正提高應試得分能力。
希望《2017年刑法/國家司法考試法途講堂》能夠幫助所有即將參加2017年司考的同學破迷開悟,攻克“燒腦”刑法!

圖書目錄

刑法總論
第一章 刑法概論
第一節 基本概念
第二節 刑法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 刑法解釋
第四節 刑法的效力範圍
第二章 犯罪構成
第三章 構成要件的符合性
第一節 危害行為
第二節 不作為犯罪
第三節 行為對象
第四節 危害結果
第五節 行為的時間、地點與方法
第六節 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
第七節 行為主體
第四章 違法排除事由
第一節 違法排除事由概述
第二節 正當防衛
第三節 緊急避險
第四節 被害人承諾
第五節 其他違法排除事由
第五章 積極的責任要素
第一節 故意、過失
第二節 目的與動機
第三節 事實認識錯誤
第六章 消極的責任要素
第一節 刑事法定年齡
第二節 刑事責任能力
第三節 期待可能性
第四節 違法性認識的可能性
第七章 犯罪的未完成形態
第一節 犯罪未完成形態概述
第二節 犯罪預備
第三節 犯罪未遂
第四節 犯罪中止
第八章 共同犯罪
第一節 共同犯罪概述
第二節 不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形
第三節 共同犯罪的形式
第四節 共犯人的分類及處罰
第五節 間接正犯
第六節 教唆犯
第七節 幫助犯
第八節 共犯的特殊問題I:共犯的脫離與中止
第九節 共犯的特殊問題II:共犯與身份
第十節 共犯的特殊問題III:共犯與不作為
第十一節 共犯的特殊問題IV:共犯與錯誤
第九章 罪數
第一節 認定罪數的標準與方法
第二節 實質的一罪
第三節 法定的一罪
第四節 處斷的一罪
第五節 其他罪數形態
第十章 刑罰論
第一節 刑罰的概念、特徵和目的
……
刑法各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