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天主教魯汶大學

法語天主教魯汶大學

法語魯汶天主教大學(UCL)於1425年建校,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它曾培養了伊拉斯謨(Érasme)、墨卡托(Mercator)、維薩里(Vésale)等優秀的學生,為書寫人類的歷史作出了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語天主教魯汶大學
  • 英文名:Catholic University of Louvain
  • 校訓:Sedes Sapientiae (拉丁)
  • 創辦時間:1425年
  • 所屬地區:法語區小城Louvain-la-Neuve
  • 類別:大學
  • 學校類型:獨立/天主教大學
  • 主要院系:神學院 哲學院 法學院等
  • 知名校友:艾德里安六世 羅馬教皇 伊拉斯謨 文藝復興哲學家,人文學者等
簡介,歷史,科學研究,

簡介

近六個世紀以來,在隨著科學的發展不斷出現的各個學科領域中,它一直不斷地培養著我們對知識的探求和渴望。它曾激勵眾多的著名學者在探索和發現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勒梅特(Georges Lemaître)曾在這裡提出了創世大爆炸的假設;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因其在認識細胞方面的決定性研究成果在這裡獲得了1974年諾貝爾醫學獎
法語天主教魯汶大學

歷史

中世紀時,大學位於佛拉芒城市魯汶。1970年,天主魯汶大學衍生為兩個大學:一個是仍留在魯汶荷語魯汶天主教大學(Katholiek Universiteit Leuven):另一個是法語魯汶天主教大學(UCL),又稱新魯汶大學,其醫學院和聖呂克附屬醫院設在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其他院系遷往新建城市 — 1972年由博杜安國王奠基的新魯汶市,該市現有兩萬人口。法語魯汶天主教大學的兩個校區地處歐洲心臟的優越位置。布魯塞爾的沃律威·聖朗貝爾校區距離市中心的大廣場僅十五分鐘捷運車程,並緊靠交通幹線。新魯汶校區則位於大布魯塞爾區域內,車程僅二十五分鐘,每小時有三班火車可達布魯塞爾市中心。而從布魯塞爾只需幾小時即可抵達巴黎倫敦阿姆斯特丹柏林羅馬馬德里等歐洲其他大都市。
今日的新魯汶大學擁有1800名科研人員,多家醫療中心,三個科技園區,200個實驗室和十個學院,是歐洲大學的首選之一。在歐盟的研究和科技開發項目框架中,無論從所簽契約的數量上,還是立項成功率方面,新魯汶大學均居歐洲大學前列。大學的三個科技園區更增強了業界與大學的緊密聯繫:它們容納了一百多家公司和近4000名員工。其中最著名的有:Carmeuse,Eli Lilly,Pfizer,American Home Products,Ajinomoto和McKinsey等。近年來,新魯汶大學啟動了十幾家衍生公司,其業務集中在信息、生物工業及其他高科技領域。

科學研究

科學研究是UCL持續發展的動力之一:200個實驗室、4000名科研工作者分别致力於眾多領域的研究,並與企業、公共機構及國際組織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而科研也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UCL認為科研是大學得以立足,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其保持活力的源泉。在UCL,科研被視為一項事業,研究人員以持久的熱忱、嚴謹的態度,孜孜不倦地投入到這項有意義的事業中。無論是從短期效益,還是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評價,科研都是對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一種良好的投資手段。
UCL傑出的科研工作在國際上也擁有斐然的聲望:有6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博士生從事不同專業的課題研究;在每年所簽署的上千份契約中,有200 多個項目是與外國企業和大學進行合作的。同時,UCL 也在歐盟的諸多科研項目和專題中名列前茅。此外,它還非常積極地參與比利時本國的研究課題,大力支持其所在區域的科技發展。
醫學研究
UCL 醫學院設立有生物醫學、牙科醫學、藥劑學公共衛生學、體育研究、運動醫療和康復等多個科系。約有5000名學生在此註冊學習。醫學院非常重視與其他科研醫療機構發展關係,不僅與毗鄰校區的Saint-Luc大學附屬醫院有著密切的合作,而且還與位於Namur市的Mont-Godinne大學附屬醫院、以及一個重要的醫療教育科研機構組織網路建立了合作平台。正是這種開放的特點吸引了無數國外的學生和學者。
處於歐洲領先地位的研究領域
- 病理學研究所(ICP),由諾貝爾獎獲得者Christian de Duve博士創建。主要從事兩個方面的科研活動,即在基礎生物學領域內進行基礎理論知識及研究方法的探索,以及如何把所獲得科研成果套用於人類的健康和醫療事業中。
- Ludwig研究所,科研人員從事於癌細胞基本機理的研究,致力於在理療方法、檢測技術、外科手術和病人的生活質量等方面進行研發和創新。
- 心臟學研究中心,圍繞心臟代謝失調問題展開研究,主要目的是分析代謝失調細胞及其分子的機制,以及它們的可復歸性,進而提供新的治療方法。
- 神經系統科學研究中心,是醫生、心理學家、工程師和生物學家互相進行科研交流的學術機構,他們在此著重於分析分子生物學、大腦功能和人類行為間的互動關係。
- 流行病研究中心,一直秉持著人道主義救援的傳統,為世界各地的醫療人員提供專業培訓。
理科學研究
套用科學學院、基礎科學學院及生物工程、農業和環境科學學院是UCL的三個理科學院。在活躍的產業化理念的推動下,這些學院分別在人類活動的諸多領域內創造了有價值的科研成果。例如氣候性環保建築、再生性能源、電信安全等研究課題,既給人類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也為企業帶來發展空間。
處於歐洲領先地位的研究領域
- 套用科學學院電子機械學研究中心,從事於電工技術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工程學的系統集成研究,其研究成果涉及汽車和[/url]航空航天[/url]工業。
- 機械自動化系統工程中心(CESAME),共有60多名科研人員,分別從事工業生產模型建造及模擬、流變學、非線性系統的控制等研究項目。
- 生物工程、農業和環境科學學院,收藏有25000餘種生物物種的微生物樣本和35000種生物圖集。這個擁有國際知名度的大型收集系列,為進行原始物種屬性研究以及物種在工業化生產過程中的開發利用(如食品生產和生物修復)等課題提供了廣泛的可能。
- 生命科學研究中心,匯集了200多名研究人員,主要進行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聯合研究,其目的在於揭示微生物和動植物的運行功能。
- 微米納米電子設備和材料研究中心(CERMIN),從事納米技術和納米材料的研究。從材料的生產製造,到其物理和化學性質的分析,以及這些材料在多種套用領域內(如醫學和空間科學)的功用性研究都是CERMIN的強項。
- 牙科生物材料工程與研究中心,著重於生物材料在牙科領域內的套用發展。
人文科學研究
UCL 的人文學科由六所學院組成,有超過一半的學生從事相關專業的學習。這六所學院分別是:神學院、哲學科學學院、法學院、政治經濟與社會學院、哲學與文學學院、及心理學與教育學學院。人文科學的學者們努力培養精湛的學術能力,積極專注於豐富和推廣社會與文化遺產,如在語言工程、藝術作品修復、精算學、消費者權利和特殊心理諮詢等領域都很有建樹。
處於歐洲領先地位的研究領域
- 運籌學計量經濟學中心(CORE),是一所跨學院和跨學科的研究中心,主要研究計量經濟學和運籌學。經濟決策諮詢和評估是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在世界範圍內有著很高的聲望。
- 歐洲問題研究所,在歐洲問題領域內提供、設定多種學科的培訓,如Glaverbel講壇主要探討歐洲演變的課題,Interbrew-Baillet Latour講壇著重於歐洲與俄羅斯的關係,Jean Monnet教研組組則側重於對歐洲問題的介紹、推廣與普及,從而提高人們對歐盟的總體認識。
- 法律哲學中心,是在法律領域內探索和歸納先進的社會、政治哲學和道德倫理假說的學術組織。它的主要目標是建立一個適用於當代社會的民主理論。
- 統計學研究所,以數學統計在多種領域內的套用為主要研究課題,如計量經濟學、生物醫藥統計學、保險精算、運輸策略、工業統計,等等。
- Hoover經濟和社會倫理講壇,以當代社會中經濟、社會和政治科學中的道德倫理問題為中心展開開放式的研究與探討。
國際交流
UCL 在國際上廣泛活躍的校際合作,是其一流教學、科研及區域服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開放的意識和行動為UCL帶來了卓然的價值:國際間的團結互助、文化的多元主義和普遍主義,及民主精神。
UCL 分別與佛拉芒區、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250餘所院校簽訂了交換學生的協定。此外,歐洲Erasmus交換生項目也為增進歐洲內部的交流提供了更便利的條件。
目前,UCL的國際交流合作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的:
* 較高的留學生比率:UCL五分之一以上的學生是來自五洲四洋120多個國家的外國留學生;
* 無數的交換學生、教師和學者大大地提升了其國際性,尤其是歐洲境內的Erasmus交換體系和全球性的Erasmus Mundus、CLUSTER、TIME和CEMS交換計畫促進了國際交流。UCL四分之一的畢業生都曾經在合作院校完成過交換生學業;
* 與南、北半球,開發中國家、高速發展國家以及已開發國家院校的研究所建立合作政策是開創國際交流的另一途徑;
* 積極參與各種學術研究機構網路的活動,如CUD、Coimbra、AUF、CINDA、FUCE和FIUC,等等。
與中國院校、研究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
2007年5月,UCL與同濟大學共同簽署了一項合作協定。該協定包含了在很多領域內的合作項目,如建築與城市規劃、醫學、經濟和管理等。由UCL、同濟大學和清華大學共同設立的有關城市規劃與發展計畫管理的繼續教育培訓項目,第一期於2007年暑期舉行,中國方面選派30名學員在新魯汶接受培訓。
UCL套用科學學院(FSA - UCL)是CLUSTER協會的一部分,而清華大學也是該組織的成員。在這個合作框架內,通過檔案審核後,清華大學的學生與FSA-UCL的學生擁有相同的申請碩士研究生的條件。其他領域內的合作項目正在探討之中。
為了能夠在UCL與浙江大學間開展廣泛的合作,兩所學校於2007年初達成了一項合作協定框架。在此之前,政治科學與國際關係系的Schmiegelow女士已於2006年6月與浙大簽定了一份交換生項目。另一個由運籌學與計量經濟學中心(CORE)的J. Thisse教授負責的項目正在審核中。此外,CORE還將再次接受來自浙大的博士研究生。UCL的畢業生宋華盛和李金珊已在浙江大學任職。其他項目還在進一步的探討中。
UCL正在與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系就交換學生及教師和學者的協作項目進行磋商。這項計畫將促進雙方深層次的往來,屆時UCL的教師將前往中國授課,而中國方面的博士生或博士後也可來UCL完成課題研究的一部分。另外,UCL還將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大力促進比利時文學與文化的推廣。
營養生物化學實驗室教授Yvan Larondelle先生早在若干年前就已經與安徽農業大學開展了合作研究項目。在此期間,已有多名安徽農業大學的博士後在UCL從事了科研工作。 Larondelle 教授所領導的課題小組主要從事分子理論在無酒精飲料--冰茶類飲品配製中的套用研究。中國不僅是此類飲料的最大消費國,同時也是該類產品最主要的原料生產國之一。
Yvan Larondelle教授與Marc Francaux教授受首都體育學院之邀,於2007年3月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一系列與《運動生化和營養生化》課題相關的科研會議。他們的參與,一方面有助於課題組與歐盟相關法規標準的銜接,另一方面也為課題組帶去了諸如《多酚類物質在腸內的生理作用》等科研成果。通過這些有成效的接觸,雙方於2007年 5月在北京簽定了一份合作協定。這或許是為中國運動員備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所進行合作的第一步。
* 武漢病毒研究所
多年來,Jacques Mahillon教授與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科研人員保持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在他的推動下,UCL微生物研究組將在近期迎來一名來自武漢的博士後。 UCL非常重視建立與中國的合作關係,以上所列出的只是UCL與中國眾多合作項目的一部分。
統計
# 22000名學生來自120個不同國家、不同階層
# 130000名畢業生活躍在世界各地
# 5000名教師、科研人員和員工
# 成立於1425年,培養了比利時法語區近半數的高校畢業生
# 幾百個各學科領域的學位
# 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的教師團隊
# 圖書館藏書2000000冊,8500份常見期刊,15000份電子期刊
# 根據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06排行榜,魯汶大學在全球排名第76位,在歐洲大學中排名第24位,並是全球第二的法語綜合大學
# 魯汶大學是20所獲得歐洲學分轉換系統(ECTS)認可的高校之一
# 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員和五分之一的學生來自國外
# 每年1000多項研究契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