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茲·舒伯特

弗朗茲·彼得·舒伯特,奧地利作曲家。生於維也納的一個教師家庭。自幼從父、兄學習小提琴和鋼琴, 1808年成為維也納皇家教堂唱詩班歌童,同時在學生樂隊演奏小提琴,並學習作曲。在此已作有歌曲、重奏曲、鋼琴曲和交響曲。1813年起,在學校任助理教師,並從事作曲。僅1815一年內就創作了250餘首歌曲。1818-1824年任宮廷音樂教師。去世時還不滿32歲。作為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傑出代表,他生前受歧視,死後才得到很高的評價,成為和莫扎特、貝多芬並列的音樂大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蘭茲·舒伯特
  • 國籍:奧地利
  • 出生日期:1797
  • 職業:作曲家
簡介,貧困的作曲家,軼聞,經歷,相關資料,

簡介

法蘭茲·舒伯特
法蘭茲·彼得·舒伯特(1797-1828),素有[歌曲之王]之稱的舒伯特,1797年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附近郊區的李希塔爾,他9歲的時候,樂器演奏的能力已經遠遠超過了父兄。11歲時的舒伯特進入了康維特音樂學院就讀,從此舒伯特便開始嘗試作曲,只要他靈感一來,樂思就源源不斷,甚至連上課的時候也不停地寫曲。舒伯特所寫的曲子非常受到校長薩里耶利的欣賞,甚至還特別交代和聲老師盧度卡來教導舒伯特,不料盧席卡竟然向薩里耶利報告說:“似乎上帝自己在教舒伯特,這孩子不等我教就樣樣都性了”。
1913年,舒伯特離開了康維特學院,選擇了教書的職業。白天教書,而晚上則是利用時間不停地寫曲。1914年舒伯特為李登德大教堂百周年紀念日寫了他生平第一首完整的彌撒曲,並且親自指導首演,結果演出非常成功。舒伯特的名聲就在這一次因緣際會下漸漸的被眾人所知。

法蘭茲·舒伯特
1815年是舒伯特創作最豐富的一年了,光是藝術歌曲,就寫了一百四十多首,其中包括了不朽的名曲,如[野玫瑰]、[魔王]等。另外,舒伯特也在這一年完成了他的第三、四、首交響曲,兩首彌撒曲以及其他各式器樂曲。而舒伯特所寫的藝術歌曲中,除了以哥德和席勒等名詩人的詩作為歌詞外,也採用了一些比較鮮為人知的詩人作品來譜曲,使得那些原已被後人遺忘的詩人,卻因舒伯特的藝術歌曲而流傳於世。
1823年格拉芝市音樂協會頒贈舒伯特榮譽會員的頭銜,為了回報,舒伯特將他所寫的第八號交響曲送給了協會。這首作品只完成了兩個樂章,到了第三樂章僅寫了兩個小節就沒有繼續下去了,而為什麼舒伯特不把不開的迷,這首曲子便是著名的[未完成]交響曲。儘管今日大家已經公認舒伯特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可是在當時,直到他去世為止,他仍是默默無聞的一個人。

貧困的作曲家

弗朗茨·彼得·舒伯特(Franz Peter Shubert)於1797年1月3日誕生在維也納近郊赫田塔爾。父親是一位教師,也略懂一些音樂知識,會演奏一些樂器。他常常在業餘時間裡聚集一群音樂愛好者在家中舉行音樂會,有時,還和家人一道演奏,以消遣自娛。舒伯特因此從小就受到了音樂的薰陶。在家人的演奏中,小舒伯特還要隨時糾正父兄的錯誤。
家裡子女眾多,生活困難。舒伯特11歲時,投考了食宿免費的康維特宮廷歌手學校。入校不久,舒伯特就擔任了學校樂隊的首席小提琴,有時還代理指揮。1812年,又開始從著名作曲家薩利埃里學習理論。

法蘭茲·舒伯特
舒伯特在寄宿學校時,名為免費,其實度日極為艱難。隆冬時,房內沒有火爐,每日兩餐也難以為繼。舒伯特受凍挨餓,更沒錢買譜紙用來作曲。多虧同學斯邦慷慨相助,才為他解了難題。 在校期間,舒伯特的作曲長進很快,1813年為學校樂隊寫出《第一交響曲》,但不幸即在同年因變聲離開了學校。
為了分擔父親的家累,舒伯特來到父親所在的學校任教。刻板的教書生活令舒伯特十分厭煩。他希望能辭去工作一心作曲,但辭職後便無以為靠,因此,只好勉難為之,為小學生們一遍一遍地耐著性子講解拼音、文法。即使如此,舒伯特在音樂創作上仍然碩果纍纍,這時他又有四部交響曲告竣。
1817年,舒伯特終於鋌而走險,毅然辭職,隻身來到維也納。
年輕天真的舒伯特哪曾想到,此時正值歐洲封建勢力復辟後最黑暗的年代,維也納的奧地利梅特涅政府更是反動勢力的大本營,那裡暗探密布,軍警如雲,稍有不慎,動輒獲咎。舒伯特於一文不名中來到維也納,無依無靠,只好做家庭教師謀生。不覺之中,結交了一群朋友。
舒伯特這般朋友都是具有民主思想、憎惡黑暗統治、熱愛藝術的貧困青年。他們出入相隨,在一起無所不談。對於反動統治當局,更是大加抨擊,毫無顧忌。舒伯特才華出眾,正是其中的核心人物,深遭梅特涅政府忌恨。
舒伯特與這些窮朋友,他們有飯同吃,有屋同住,不分彼此,相濡以沫。
舒伯特是近視眼,11歲起就戴起了眼鏡,眼鏡盒也是隨身攜帶,須臾不離。有一天,突然發現眼鏡盒失蹤了,仔細一找,原來一位朋友拿去改成了菸斗,正用來吐霧噴雲。
朋友之中有位畫家,他的畫室內有台鋼琴,答應舒伯特可以使用。但畫家本人也要在畫室作畫。為了互不干擾,倆人約定,凡畫家不作畫時,便張一面白布窗簾為號,舒伯特始得入內用琴。不想畫家靈感一來,常把舒伯特的事情置諸腦後;或者雖未作畫,也不免忘記踐約。舒伯特一等就是好幾個小時。這位可憐的音樂家只好踟躕街頭,磨鍊自己的耐心。
政治環境的險惡,生活條件的窘迫,都未能阻遏舒伯特堅持音樂創作。

軼聞

法蘭茲·舒伯特
第一件事是說舒伯特獨自出行,飢腸轆轆之下,不覺進了一家酒館。就座後,他才忽然悟到自己身無分文,正要離去,看見餐桌上有一張報紙,隨手拿來瀏覽。不想報上有一首小詩清新優美,動人心弦。詩中寫道:“睡吧,我的寶貝,媽媽的雙手輕輕撫著你……”。舒伯特心中的旋律隨著詩句飄逸而出。他掏出紙筆,順著思路,一氣呵成。他坐在那裡,反覆吟唱,已渾然忘我。酒館老闆忙亂之中,忽然聽到一陣歌聲,尋聲而至,才知道是一位青年在作曲。老闆很喜歡這首新歌,希望青年人抄一份給他。舒伯特提出交換條件:一盤燒土豆。雙方痛痛快快達成協定。誰能料到,這份用一盤土豆換來的手稿在舒伯特百年之後竟賣到四萬法朗! 另一件事是說他和朋友在郊外一家小酒店聚會。一位朋友隨身帶著一本莎士比亞詩集,舒伯特便順手拿來翻閱。在大家的談笑聲中,他已沉迷於詩句之間:“聽、聽、雲雀在天空唱,太陽之神升起。他的馬群在泉邊飲水,泉邊鋪滿了鮮花……”見詩生情,旋律悄然而至。舒伯特不禁說道:“多美的旋律,可惜沒有譜紙!”一位朋友聞聲便在選單上畫上五線,遞給舒伯特。於是,一首優美的歌曲寫成了。它就是當今我們都非常熟悉的《聽、聽、雲雀》。也有人說這次寫的是另外一首歌:著名的《小夜曲》。既是傳說,不深究也罷。
關於《鱒魚》這首歌也有軼聞。
據說這首歌是他半夜醒來躺在床上構思的。當時,他推敲已定,未及點燈便立刻探身起來,不料在黑暗中將墨水灑在譜紙上。這首樂譜的原稿至今仍然完好無損,上面還留著當年的大塊墨水痕跡,可為佐證。

法蘭茲·舒伯特
舒伯特一生作品頗豐,其中歌曲多達600多首以上。他是18、19世紀以來的第一位以優秀歌曲聞名於世的音樂家。他在歌曲中所表現的對被欺騙、被損害的弱者的同情,正和當時處在封建復辟巨大壓力下的維也納市民階層的思想情感息息相通,這些歌曲又充分地吸收融合了當地民間音樂的特性,所以一經面世,便不脛而走,很快在維也納廣為流傳。舒伯特的歌曲感情真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詞、曲、鋼琴伴奏三者水乳交融、配合密切,為德國藝術歌曲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人們稱舒伯特“歌曲之王”,毫不過譽。他還寫有許多其他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因為作曲家過於貧困,這些交響曲在他生前一直未能有演奏的機會。 舒伯特與貝多芬都住在維也納,長達30年。貝多芬長舒伯特27歲,舒伯特在宮廷歌手學校就讀時,貝多芬早已名及遐邇,成為一代大師了。舒伯特非常崇敬這位偉大的前輩,但礙於靦腆,一直未敢登門拜望。後來,為了使作品出版順利,出版商鼓動他去請貝多芬出面推薦。生計要緊,舒伯特終於壯膽而去。但時值貝多芬外出,他只好留下帶去的作品怏怏而歸。貝多芬在病中看到了這些作品,高興地說:“這裡有天才在閃光!”舒伯特聞訊後,大喜過望,連忙去拜見貝多芬。貝多芬這時已心力交瘁,極度虛弱,他握住這位年輕作曲家的手說:“我的靈魂屬於你!”說完,便溘然而逝。在貝多芬的送葬佇列中,有一位青年手持火把走在前面,因巨大的悲痛而不能自已。他就是才華橫溢的貧苦作曲家舒伯特。
翌年,即1828年的11月19日,年僅31歲的舒伯特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了人間。人們按照他的遺囑把他安葬在貝多芬的身旁,墓碑上刻道:“死亡把豐富的寶藏,把更美麗的希望埋葬在這裡了。”

經歷

法蘭茲·舒伯特
佛拉茲·彼得·舒柏特(F·P·Schubert,1797-1828),1797年1月31日生於維也納近郊里赫田塔爾一個市民階層的家庭里。父親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學校教師。舒柏特的童年是貧苦的,但家裡人都喜愛音樂,使他自幼就接觸到海頓、莫扎特等人的作品和奧地利多民族的民間音樂,促進了舒柏特在音樂方面的早熟。
舒柏特自幼跟隨父親和兩位哥哥學習鋼琴和小提琴。11歲時,他以出色的童年擔任了里赫田塔爾教堂合唱團的歌手,半進入了供給食宿的寄宿學校。在學校的五年中,由於舒柏特的藝術才能,在管弦樂隊中,由第於提琴手升為首席小提琴手,並指揮演奏了不少作品。假日在家裡,經常和家人舉行弦樂四重奏(兩位哥哥拉小提琴,舒柏特中提琴,父親大提琴)。這一切,使他直接體會了很多古典音樂作品,得到了音樂創作方面的知識。13歲時,開始寫作器樂曲,15歲譜出最早的序曲,16歲完成第一交響樂(D大調)。在此期間,他還創作了很多歌曲、大合唱、奏鳴曲,和奧地利民間舞曲素質的12首小步舞曲等。這些形式多樣的作品,已顯露出舒柏特抒情性和歌唱性的創作風貌。
1813年,渴望做一名自由藝術家的舒柏特,毅然離開寄宿學校,但是為了謀 生和逃避兵役,只好在他父親的學校里充任代用教師(這個職務可以免服為期14年的兵役)。在1813-1817年的幾年中,舒柏特堅持自學和寫作,同時受到了德國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特別是浪漫主義詩歌的影響,並深入鑽研了德、奧的民間音樂和維也納古典作曲家的作品,寫下了大量的作品。他寫了5部交響曲、15首鋼琴奏鳴曲以及歌唱劇、喜歌劇、宗教音樂、室內音樂等,而收穫最大的是他寫了300多首歌曲,其中包括著名的《紡車旁邊的瑪格麗特》、《魔王》、《野玫瑰》、《鱒魚》、《死神與少女》等,顯示了舒柏特非凡的創作才能和鮮明的歌曲創作方面的特點。
1818年,舒柏特堅決拋棄了教師職務,來到維也納,憤怒的父親與他斷絕了關係。舒柏特一直沒有固定的職務(他生性討厭禮義,更不肯做宮庭樂師而聽命於顯貴)。因此,1818-1828年這10年中,他是在窮因潦倒中度過的。但是,這10年也是他創作思想更成熟、更定型的時期,新的作品像洪流一般從他筆下流出。在他的周圍,形成了一個進步的藝術家小組。宮庭歌劇院歌手佛格爾(Vogl)成為第一位“舒柏特歌手”,不斷演唱和介紹他的歌曲。從25歲起舒柏特的作品才慢慢有人出版,也獲得一些聲譽。但是,所得的稿酬卻少得可憐,天才的音樂家仍然過著貧苦的生活。

法蘭茲·舒伯特
由於朋友們的調解,1822年,舒柏特和他的父親重歸於好。但他在生命的最後几上,疾病的折磨和現實生活對他的精神折磨一起向他襲來,使他陷入深深的育痛苦之中。他在寫給親友的信中說:“我現在已經不是我們覺得第一件事物都具有青春氣息的那個幸福的時候了,來代替它的,是對悲觀現實的不幸的默認,幸而我還在儘可能地用我的想像力來裝飾這個現實。”“你想一想我這個人吧,燦爛的希望已化為烏有,愛情和友誼也只能帶給我痛苦,我的安靜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的心是痛苦的,我永遠,永遠也不能使它恢復了^”。
1828年3月26日,朋友們在維也納為舒柏特舉行了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作品演奏會,並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長期的窮因生活和精神折磨,使舒柏特一病不起,同年11月19日逝世。死時還不到32歲。根據他的遺願,親友們把他埋葬在一年前去世的貝多芬的墓旁(一年前他曾為貝多芬的葬禮執紼)。在他的墓碑上刻著:“死亡把豐富的寶藏,把更加美麗的希望埋葬在這裡了。”
舒柏特最後10年的代表作品有:《未完成的交響樂》、《C大調交響樂》、《鱒魚五重奏》、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郎》(Die Schone Mullev)、 《冬之旅》(Wintevveise)以及《天鵝之歌》曲集等。
舒柏特短促的一生,留下了大量的、體裁形式多樣的音樂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歌曲、交響樂、室內樂和鋼琴小品。就其創作的一般特徵可歸納為如下幾點:
在反動的梅特涅政權殘酷的高壓政策下,舒柏特的題材是以個人的愛情和戀愛痛苦為中心主題,從中表現出社會給人們所造成的苦難。在他的一些作品中,突出地體現了失望與希望,黑暗與光明之間的徘徊。同時,也有許多

法蘭茲·舒伯特
表現出人類的豐富的精神生活體驗的主題。在他的作品中,普通人的快樂和大自然的生活與流浪、孤獨、痛苦及漂泊的浪漫形象互相交織著。
舒柏特的作品具有廣泛的人民性。他把民間音樂的素材與古典的體裁形式緊密地結合起來。民間歌曲和風俗舞蹈是他作品的藝術基礎。
歌曲的影響貫串在舒柏特人部創作之中。他用如歌的曲調來表現器樂作品中主導的、詩意的形象。而且往往用以前創作的抒情歌曲的曲調來作為器樂作品的主題,如《“鱒魚”五重奏》第四樂章便是歌曲“鱒魚”主題的變奏;《d小調四重奏》採用了歌曲“死神與少女”的主題;《鋼琴狂想曲》是用“流浪者”歌曲為主題等。
舒柏特的和聲具有邏輯性。他充分運用大小調和各種三度調性對比以主等音轉調等手法,呈述的方法也很多樣。同時,通過調性、音區、和聲上的色彩變化,刻畫音樂形象,刻畫個人心理狀態的發展等,具有典型的浪漫派的音樂風格。

相關資料

1.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49626.html
2.http://www.xgesx.cn/blog/user1/wangyoulie/archives/2006/2007.htm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