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泉寺

法泉寺

法泉寺,又名“紅山石崖禪寺”,位於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東南紅山岔,距靖遠火車站約十公里。泉水依崖漩流,寺崖群山環抱,實隴上之明珠,絲綢之要衝,又是靖遠八景之首,有“法泉地靈”之稱。中國百大名寺之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森林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法泉寺
  • 地理位置:位於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東南紅山岔
  • 景點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森林園
  • 又名:紅山石崖禪寺
簡介,歷史發展,基本內容,發覺保護,

簡介

原名紅山法泉寺。在靖遠縣城東7.5公里的揚梢溝口。四周環山,溝內有泉水流出。開鑿於北魏時期,宋崇寧及明景泰、嘉靖年間不斷擴建,逐漸形成洞窟連片,造像豐富,樓閣林立,古木參天的佳景。現存千佛洞、天王洞、達摩洞等36個洞窟,其中4個洞窟有中心方柱,有重點洞窟20個,從29-33號洞窟考證,最早開鑿於北魏(386-534年),歷唐、宋、西夏、明、清、民國,以迄近代,幾經滄桑,屢建屢毀,復加維修,規模不斷宏大。
法泉寺始建於北魏,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經過隋、唐、五代及宋、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鑿修,雕塑、壁畫數量眾多,殿宇樓閣皆依崖而建,連為一體,雄偉壯觀。因岩崖之下有泉水湧出,崖半山腰間又有“墨池”、“月牙”、“龍骨”三泓清泉,以“法門”和“清泉”立說,故名“法泉寺”。

歷史發展

法泉寺歷史悠久,與陝西法門寺、寧夏景雲寺同承一脈。這座古剎名寺,除有北魏時開鑿的石窟外,還有歷代文人騷客的墨寶,寺內原有唐代開國功臣尉遲敬德監修法泉碑記。據《定西文物》記載:石窟於宋徽宗趙佶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明代宗朱祁鈺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和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重修。至清康熙年間,寺院占地達四平方里,有佛田千畝,分前寺後寺,僧侶曾達1500餘人。後又因數經兵燹,勝景幾遭破壞,但昔日風貌猶存。寺內長橋拱臥,清泉回流,榆柳成蔭,曲徑通幽,座座洞窟連群,巍巍殿宇聳立,亭台樓閣,星羅棋布,更有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詞,能工巧匠的彩繪雕塑、使法泉更添盛名。明代兵部尚書彭澤就讀於此寺,所詠的《法泉八景》詩作,至今傳誦;明末清初印度游僧戈桑巴尼遠渡重洋,來到法泉寺講經說法,遠近慕名求學者絡繹不絕;藏族高僧桑加班丹曾主持法泉建寺修閣,收徒會友,一時盛況,非筆墨所能形容。其時法泉寺有天王洞、千佛洞三教洞藏經樓、鴻文閣、長者廟、子孫宮、覺世亭、古塔、臥橋、宋鐘、唐榆、唐柳等古蹟景點。
法泉寺法泉寺

基本內容

法泉寺簡介 法泉寺,又名“紅山石崖禪寺”,位於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東南紅山岔,距靖遠火車站約十公里。泉水依崖漩流,寺崖群山環抱,實隴上之明珠,絲綢之要衝,又是靖遠八景之首,有“法泉地靈”之稱。 法泉寺始建於北魏,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經過隋、唐、五代及宋、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鑿修,雕塑、壁畫數量眾多,殿宇樓閣皆依崖而建,連為一體,雄偉壯觀。因岩崖之下有泉水湧出,崖半山腰間又有“墨池”、“月牙”、“龍骨”三泓清泉,以“法門”和“清泉”立說,故名“法泉寺”。 法泉寺歷史悠久,與陝西法門寺、寧夏景雲寺同承一脈。這座古剎名寺,除有北魏時開鑿的石窟外,還有歷代文人騷客的墨寶,寺內原有唐代開國功臣尉遲敬德監修法泉碑記。據《定西文物》記載:石窟於宋徽宗趙佶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明代宗朱祁鈺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和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重修。至清康熙年間,寺院占地達四平方里,有佛田千畝,分前寺後寺,僧侶曾達1500餘人。後又因數經兵燹,勝景幾遭破壞,但昔日風貌猶存。寺內長橋拱臥,清泉回流,榆柳成蔭,曲徑通幽,座座洞窟連群,巍巍殿宇聳立,亭台樓閣,星羅棋布,更有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詞,能工巧匠的彩繪雕塑、使法泉更添盛名。明代兵部尚書彭澤就讀於此寺,所詠的《法泉八景》詩作,至今傳誦;明末清初印度游僧戈桑巴尼遠渡重洋,來到法泉寺講經說法,遠近慕名求學者絡繹不絕;藏族高僧桑加班丹曾主持法泉建寺修閣,收徒會友,一時盛況,非筆墨所能形容。其時法泉寺有天王洞、千佛洞三教洞藏經樓、鴻文閣、長者廟、子孫宮、覺世亭、古塔、臥橋、宋鐘、唐榆、唐柳等古蹟景點。 由於法泉寺久負盛名,50年代屬國家二級文物保護單位,60年代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革”期間,部隊進駐法泉修房建營,寺院橫遭破壞,同時也保護了一部分石窟,後又被降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上級文化部門領導曾多次來法泉寺檢查指導工作。在省市縣各級領導的關懷下,1988年成立了靖遠縣法泉寺文物保護領導小組和法泉寺維修委員會,具體工作由張玉仙負責。張玉仙悟禪醒世,愛國愛教,布藥濟生,積緣貫資,立志修補法泉,重複古剎,保護好這一歷史文化遺產。她不惜羸弱病體和家中拮据的生活,八方看病遊說,資款資物,修復法泉,弘揚法泉文化。經過8年的艱苦努力,修復了23個石窟,補修了大佛殿五方佛十方佛窟、八仙窟、無量祖師石窟、鴻文閣、演陽宮、三教洞藥王洞、地藏王洞、雲封橋、覺世亭等,新建了靈霄殿、書香閣、紫軒閣、天橋、山門、靈台、碧玉堂、天峰塔等,補塑彩繪了大小神佛像上千尊。從九華山接來了8尊木雕像,從緬甸接來了5尊玉佛像,同時發掘出土了唐代的達摩祖師和兩個童子的塑像,極有考古價值。1995年引水入寺,種花栽樹,最佳化環境,法泉寺在整體上恢復了本來面目,局部建築更勝昔日規模。今日法泉寺,窟新閣明,樓宇凌空,清泉回流,榆柳成蔭,曲徑通幽,鳥語花香。法泉寺融建築藝術、雕塑藝術、文學藝術於一體,是人們朝覲、觀賞、娛樂、遊憩的好去處。法泉寺奇特的人文景觀為靖遠古地增添了勃勃生機,成為隴原大地的靈聖寶地。1993年,法泉寺被恢復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千年古剎重放光華。張玉仙修葺法泉寺的昭彰業績,得到省市縣有關部門的肯定和表揚,受到芸芸眾生的敬仰和尊戴。她為了保護法泉文物古蹟,嘔心瀝血,廢寢忘食,櫛風沐雨,演資治病,傾注了全部心血,其功德似法泉涓涓清流,永載青史。

發覺保護

由於法泉寺久負盛名,50年代屬國家二級文物保護單位,60年代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革”期間,部隊進駐法泉修房建營,寺院橫遭破壞,同時也保護了一部分石窟,後又被降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上級文化部門領導曾多次來法泉寺檢查指導工作。在省市縣各級領導的關懷下,1988年成立了靖遠縣法泉寺文物保護領導小組和法泉寺維修委員會,具體工作由張玉仙負責。經過8年的艱苦努力,修復了23個石窟,補修了大佛殿五方佛十方佛窟、八仙窟、無量祖師石窟、鴻文閣、演陽宮、三教洞藥王洞、地藏王洞、雲封橋、覺世亭等,新建了靈霄殿、書香閣、紫軒閣、天橋、山門、靈台、碧玉堂、天峰塔等,補塑彩繪了大小神佛像上千尊。從九華山接來了8尊木雕像,從緬甸接來了5尊玉佛像,同時發掘出土了唐代的達摩祖師和兩個童子的塑像,極有考古價值。1995年引水入寺,種花栽樹,最佳化環境,法泉寺在整體上恢復了本來面目,局部建築更勝昔日規模。1993年,法泉寺被恢復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