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性土

指法身所住真如法性之土。亦即佛身所依之土。又作法身土、法性淨土、法土。為三土之一,四土之一,五土之一。大乘義章卷十九(大四四·八三五中):‘法性土者,土之本性,諸義同體,虛融無礙,猶如帝網,亦如虛空,無礙不動,無所有等,同體義分,地經所說真實義相,即其義也。(中略)彼土實性,顯成我用,名法性土。’又法性土與法性身,其體本即一真如,但取所證之法體為法性土,取能證之覺相為法性身,並非法性身之外另有法性土。[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賢聖學觀品、成唯識論卷十、成唯識論述記卷十末、華嚴經孔目章卷一、華嚴經搜玄記卷一、大明三藏法數卷二十](參閱‘五土’1056、‘四土’1647、‘佛土’260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性土
  • 意思:法身所住真如法性之土
  • 即為:佛身所依之土
  • 又名:法身土、法性淨土、法土
辭典簡介,中華佛教,

辭典簡介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中的法性土
(術語)三土之一。法性身所住之土也。法性土即真如之理,身土如何分別乎?其體本為一真如,但取所證之法體為法性土,取能證之覺相,為法性身耳。非法性身之外有別體之法性土也。唯識論九曰:‘自性身依法性土,雖此身土體無差別,而屬佛法相性異故。’義林章六末曰:‘自性身土即真如理,雖此身土體無差別而屬佛法相性異故,以義相為身,以體性為土,以覺相為身,以法性為土。’
群疑論曰:‘雖知身土並一真如,而言法性身居法性土者,此以覺照性義名身,法真理體名土,是施設安立謗門說。’是金光明經攝論以如如與如如智為法身,即依合理智為法身故,以理為所覺之法性土,以智為能覺之法性身。已上為法相宗之義。又如台家謂‘成清淨法身。居常寂光土。’(四教儀)。以理體為常寂光土,覺照理體之智為清淨法身。與法相所異者,為覺照之智本來具理性,故與法體皆為理,而法體之理自照也。

中華佛教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中的法性土
指法身所居的真如法性之土。三土或四土之一。又稱法性淨土、法身土或法土。據《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賢聖學觀品〉所述,一切眾生乃至無垢地盡非淨土,住果報故;唯佛居中道第一法性之土。《大乘義章》卷十九說有三種淨土,即法性土、實報土、圓應土;法性土是諸義同體、虛融無礙的本性之土。
又據《華嚴經孔目章》卷一、《法苑珠林》卷十五所述,法性土系以真如為其體。但據《成唯識論》卷十(末)所述,法性土系自性身之所依,身、土皆以真如為其體,但相性義異,故以相屬佛,名自性身,以性屬土名法性土。
[參考資料]《華嚴經孔目章》卷四;《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七(末);《成唯識論述記》卷十(末);《華嚴經探玄記》卷三;《釋淨土群疑論》卷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