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現當代史

法國現當代史

本書系《世界歷史文化叢書》之一種書。本書比較系統地敘述了整個20世紀的法國歷史,論述了從殖民帝國的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準備、凡爾賽體系的建立、法國的敗降到抵抗運動和法國的解放整個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歷史的風雲變幻,分析了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的興衰演變和第五共和國的崛起與發展,展現了法國現當代廣闊的社會生活和多姿多彩的文化。本書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體現了歷史的橫通與直通,不僅全面覆蓋法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社會和文化等領域,而且對法國現當代史的發展進程作出了整體性與動態性相統一的敘述;二是內容豐富,史料翔實,包括法文、俄文和英文等語種文獻;三是此書不僅集作者近50年的研究心得,而且充分反映了國內外學術界的研究成果,是一部內容紮實、敘述生動的有關法國現當代史的專著。

基本介紹

  • 書名:法國現當代史
  • 作者:金重遠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2004601 
  • 外文名:Contemporary French History
  •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頁數:467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是一部內容紮實、敘述生動的有關法國現當代史的專著

作者簡介

作者金重遠為復旦大學教授,著名歷史學家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世紀初的法國
一、經濟的發展
二、政治的嬗變
三、社會和文化的發展
四、外交的拓展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法國
一、老對手的重逢
二、血腥的對峙
三、艱難的取勝
第三章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法國
一、走出一戰
二、國民聯盟的執政
三、左翼聯盟的起伏
四、人民陣線的建立
五、滑向新的世界大戰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法國
一、法國的敗降
二、抵抗運動的興起
三、抵抗運動的壯大
四、法國的解放
第五章 20世紀上半葉的社會和文化
一、人口和社會的變遷
二、科技和文化的發展
三、二戰前夕的文化人士
四、二戰中的文化鬥爭
第六章 第四共和國的初創
一、走出二戰
二、第四共和國的誕生
三、艱難的復興
第七章 第四共和國的興衰
一、政治生活的起伏
二、外交鬥爭的跌宕
三、共和國四面楚歌
四、符合民意的“政變”
第八章 第五共和國的崛起
一、建立強大國家
二、啟動獨立外交政策
三、推行“非殖民化”
四、推動歐洲的聯合
五、展開“全球戰略”
六、1968年的轉折
第九章 第五共和國的發展
一、蓬皮杜的執政
二、微調的外交政策
三、德斯坦的執政
四、靈活的外交政策
第十章 第五共和國的演變
一、左翼聯盟的形成
二、密特朗的首次執政
三、密特朗的再次執政
四、社會黨政府的外交政策
第十一章 20世紀下半葉的社會和文化
一、人口和社會的變遷
二、當代社會科學
三、當代科學技術
四、當代文學藝術
五、當代電影
第十二章 進入21世紀的法國
一、席哈克的首次執政
二、第三次左右“共治”
三、席哈克的再次執政
四、21世紀的外交政策
本書使用資料
人名譯名對照
附錄一 20世紀法國大事年表
附錄二 20世紀法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一覽表

序言

我是在1954.年赴蘇聯留學的,就讀於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大學歷史系。時光飛逝,距今已半個世紀。然而往事並不如煙,大學時代學習和生活情景至今尚歷歷在目。
在萬里之外的異國他鄉求學確非易事,如果說冬日零下二三十度的嚴寒以及以肉類為主的飲食尚可對付的話,那么語言上的障礙和夜以繼日的繁重學習一開始便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所幸在為祖國和人民學習的崇高精神鼓舞下,我和同班的中國同學最終還是克服重重困難,很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回國後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盡心盡力,作出了應有的貢獻。至今我還經常回憶起那一段難忘的歲月,把通過外語去掌握一門科學的艱辛深藏在自己的心中。
列寧格勒大學位於俄羅斯的西北端,瀕臨波羅的海,長期受凝重的歐洲文化的薰陶,匯集了來自俄羅斯知識界的精英。而其歷史系早就以研究法國史而享有世界性的聲譽。法國大革命史的專家卡列也夫、卡瓦列夫斯基和盧企茨基都曾在此任教,而比他們稍後的另一位法國史權威達爾列也曾在這裡工作過。
列寧格勒大學歷史系的教師們繼承了這一光榮傳統,當時教授中世紀史的專家柳勃林斯卡婭便是引導我進入這一科學殿堂的啟蒙老師。她對法國中世紀社會,尤其是對城市生活所作的極為生動的描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對作為西歐文明中心的法國心向神往,夢牽魂系。
從1955年起,我開始學習法語,隨後又把法國史作為選修的專業。畢業論文的題目為“法國人民和西班牙內戰(1936—1937)”,涉及法國現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涉足法國史研究的最初的嘗試。1959年我回國時,將論文的手稿帶了回來,可惜在“文革”期間已付之一炬。
俄國人早就為法國的文明所傾倒,十月革命前,法語在俄國上層社會中十分流行,法國的文學、音樂、藝術一向被視為一種時尚。因此俄國學者對法國的了解是非常全面的,可說是旁觀者清,而且經常解析得入木三分,發人深省。我最初正是藉助於俄語,藉助於俄國學者的著作去了解法國,去熟悉法國歷史的。因此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我使用了相當多的俄文資料,這是不足為怪的。
回國後不久,隨著中蘇關係的日益惡化,從“老大哥”那裡來的書籍也越來越少。於是英國史學家和美國史學家有關法國史的論著便很自然地成為我繼續研究法國的依託。對於美國史學家的著作我實在不敢說什麼恭維話,然而經歷過諾曼人統治和百年戰爭風風雨雨的英國人對海峽之隔的鄰國卻有著相當深刻的了解,出自英國學者筆下的有關法國史的論述都相當精闢,令人信服,因此在本書中英文資料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當然我也十分重視法文資料的收集,但令人遺憾的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對法國的了解只是局限於書本上提供的種種信息,缺乏直接的、感性的認識。
這種情況只有在我國改革開放後才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那是在1983年9月,經中國法國史研究會會長張芝聯先生的推薦,我終於有機會應法國人文科學院的邀請,作為訪問學者去巴黎逗留了9個月。時間雖短,卻收益不小,因為正是在此期間,我打下了進一步研究法國史的基礎。
也就是在20世紀80年代,這一中法史學界頻繁交流的黃金時代,我有機會接觸到許多著名的法國史學家,如索布爾、伏維爾、迪比、阿居隆、勒貝里烏、維拉爾、蒂里、蘇維尼、艾瑪、貝爾熱隆、勒威爾、馬耶、米歇爾等。約見一位知名的法國史學家要比我想像的容易得多了,他們在學術上是如此的“好客”,對自己的學術觀點絲毫也不作保留,幾乎是“傾囊”贈予,令人感動;同時也使我開始相信,終究談本國的歷史還是法國人自己講得最清楚!談到此次法國之行,我當然必須提及著名的漢學家巴斯蒂夫人,正是在她熱心的安排下,我才得以和許多著名法國史學家見面和長談。
在對我接觸和研究法國史的歷程作一簡單的回顧後,讀者不難了解,這裡奉獻給大家的這本題為《法國現當代史》的專著系集我近50年研究心得,也可以說是我大半生心血的結晶。它覆蓋20世紀法國的方方面面,諸如政洽、經濟、外交、軍事、社會和文化等,力圖使讀者能對20世紀的法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進而對這個遙遠的國家產生濃厚的興趣。
法國人民是一個富有才華、勇於創新的民族,已為世界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法國的歷史豐富多彩、曲折動人,法國的當代文化則更光彩奪目,令人稱羨不已,要在一本約50萬字的著作中囊括所有這一切顯然是不可能的。我對此也從未抱有奢望,只是期待讀者能多提意見和批評,以幫助我進一步在這個領域裡有所作為。
今年是中法建交40周年,又是中法文化年和法中文化年,明年還要迎來復旦建校100周年,這三件大事為本書的問世增添了一層更深的含義。
1959年我初來復旦工作時還是一個年僅25歲的青年,而今已年屆70,白髮蒼蒼,垂垂老矣。但我想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學習和工作則是無限的,我仍當奮發努力,老有所為,以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
金重遠
2004年4月於復旦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