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興禪寺

泓興禪寺

泓興禪寺又名泓興寺,原名泓興院。位於乳山市海陽所鎮姜家莊村北,距大乳山約五華里。始建於南北朝北魏時期,迄今一千六百餘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泓興禪寺
  • 又名:泓興寺
  • 原名:泓興院
  • 位於乳山市海陽所鎮姜家莊村北
寺院位置,寺院歷史,寺院介紹,興衰與重建,

寺院位置

泓興寺位於乳山市海陽所鎮姜家莊村北,美麗的大乳山濱海旅遊度假區內,距大乳山約五華里。景色優美,氣候四季宜人。

寺院歷史

泓興院始建於南北朝北魏時期,迄今一千六百餘年,原名泓興尼姑庵,唐貞觀十二年因地震損壞而重修,後改建為大僧泓興寺院。
其始建日期,《乳山市志·風俗宗教編》載為明末,後經考證,泓興寺院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充公改建辦學,拆毀大殿時,釋迦牟尼佛像下有一青石板,內具三個套盆,盆中有一青色碗及海螺殼,其殼載有始建銘記。後六十年代姜格村翻新養正國小,在寺院地基下發現一石碣,上註明唐貞觀十二年因地震故重修云云。其時因保護意識淡薄,石碣被重壘於地下。重建完成的泓興寺搬離了原來泓興院的位置,向北遷移了一段距離,泓興寺於2011年重建完成,並於2012年5月18日舉行了盛大的佛像開光儀式。開光慶典由山東省佛教協會會長、青島湛山寺方丈明哲長老,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滄州市佛教協會會長延參法師主持。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滄州市佛教協會會長延參法師代表諸山長老發表講話。明哲長老致辭。寺院住持為恆門法師。

寺院介紹

寺院建築占地十二畝,寺屬荒、熟地總計一百六十畝。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齋佛堂、客房、寮房、藏經室、鐘鼓樓等,另置供香客頂禮膜拜的各類神像、佛像六百零八尊,是乳山載史以來南部唯一一所寺院。
泓興禪寺
歷史上的泓興寺院斗拱飛檐、碧瓦鱗鱗、朱門赫赫,雖非氣勢壯觀,卻顯殿堂莊嚴。正房五間坐北朝南,單層建築,中三間為大雄寶殿,殿內正中為釋迦牟尼佛像,佛像高一丈八尺,泥胎彩塑,法相莊嚴,左右四尊侍者護持,前有兩尊護法菩薩,空懸一鐵網,中有大鵬金翅鳥彩塑及五百泥塑小羅漢。佛像色彩艷麗、造型生動,大者丈余,小者尺許,各彩塑像或駕祥雲,或騎異獸,形態各異,姿態萬千,與主像相照應,渾然一體。西首是千手千眼觀音殿(俗稱十八隻手神),座前有四尊送子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傳說為古時候一皇帝女兒,自幼虔誠佛教不願出嫁,皇帝欲尋駙馬,女兒堅決不從,後私入道觀,皇帝無奈姑且任之。某日,皇帝出巡,途經女兒出家道觀,遂前去探望。寒暄之餘對女兒講:“你貴為公主,放棄養尊處優在此日夜相伴青燈古佛做道姑,有悖於禮法,真是活受罪”。嚴辭之下道姑不為所動,面呈輕蔑之意,且目不正視其父。皇帝頓時惱怒,遂命左右欲將女兒雙目挖出,道姑立時怒目相向,眾人不敢近前。此時只見道姑頭頂站出一垂髫小兒,面目如道姑一般,自己動手將雙目挖出扔給皇帝,道姑肉身仆地而倒,皇帝方為一時之氣鑄成大錯而心生悔意,後謚封道姑為“千手千眼神”,傳說終非正史,難免牽強附會以解疑釋惑。正殿東一間為伽藍殿,依次供奉關公、周倉、關平的塑像,左右兩牆原繪有壁畫,因年代久遠早已剝落,所繪內容已不可考。
寺院東廂房為四間,北一間是馬棚,內佇關公桃紅馬、白馬彩塑各一尊,馬蹄纏有絆馬索。相傳此二馬原無絆馬索,一日夜間二馬獨自出寺覓食,不料嚼食了四鄰青苗,清晨回時渾身沾滿露水和泥巴,寺人為免日後屢為之,惹鄰爭訟,遂將其蹄絆上繩索。餘三間則羅列為十八羅漢佛像,正對西廂為齋佛堂。兩廂南角隔牆廂房內左右設有把門將軍塑像各一尊,傳為商紂王的兩個將軍,歿後被姜太公呂尚奉為“把門將軍”。二將神色威嚴,怒目圓睜,目如雞卵,腳踩“十大怪”,意為降妖除怪,非正道神靈不得入內。寺院山門東一隅及和正南原設有鐘樓和戲樓,鐘樓黃銅大鐘重達八百斤,每當暮鼓晨鐘之時,聲傳半里。戲樓所在,每逢農曆三月十六,寺院舉辦山會和各種佛事活動,並撒貼邀約各地梨園名伶在此粉墨登場會戲三日,周鄰善男信女及異地香客均擇日紛至沓來,焚香禮拜,寺院一時香火鼎盛。說到此還有一則笑談,曾傳有一精通堪輿的陰陽先生路經此地,看過地理位置說,此地內蘊王氣,姜格村能出九五之尊,建寺壓氣,後因寺內掘井過深,把地氣給破壞了,結果出不了皇帝,只能出一些戲子。這不過是一則荒誕的笑話而已,能否出皇帝誰也說不準,倒是出唱戲的頗為貼合,歷年來姜格村熱衷於戲曲者甚眾。
泓興禪寺
泓興院內及院東側昔日各有一雌一雄兩株銀杏樹。院東一株為雌樹,每到收穫季節一樹淡綠蔚然壯觀,枝繁葉茂、碩果纍纍。院內一株因不結果則被笑譽為雄樹,樹高近10米,冠幅伸展達二丈余,樹圍須五人方能合抱,南部海上往來漁船皆以此樹為航標,當地人拜此樹為“風水寶樹”。歲逢節日趕山會或辦喜事,人們都在樹上掛彩貼紅,以求吉祥如意,方圓幾十里民眾敬樹如神。院內樹北曾有一石碑,下有龜趺,碑正面為正楷陰刻,因幾經興廢僅存殘碑,碑文所述為佛事銘贊。寺院東一眼古井尚存,深達十餘丈,水質甘洌,四時不涸,為人工鑿就。據說鑿至深處,下聞有人語,言之借鑼鈸用,鑿井之人聞之大駭,疑將地鑿穿,遂返。後井口取一大石中間鑿孔以覆,井台加圍高尺許,以繩索系桶汲水。時而久之,井蓋青石磨痕日深,因拔水艱難後改用轆轤汲水。

興衰與重建

民國七年春,鎮屬養正國小依寺而建,與寺院一體共存。分四教室,每教室為三間,當時海陽所尚無中學,其校建制和規模相當於現今的初級中學。建校伊始,校規肅嚴,秩序井然,學生為童子軍,身著深藍制服,頭頂大檐帽,人手一支童子軍棍,經常在校方的組織下,掣彩旗、敲鑼鼓、吹洋號到各地旅遊交聯。
民國八年,廿一年,寺內主持順應時勢兩次將祖遺寺產荒、熟地一百六十畝等一切什物捐於養正國小及姜格村公會場(其時捐、辭貼留存)。寺內最後一位主持法號“覺修”於一九三二年棄釋就儒,“自釋袈裟不再誦經以禮佛”,其後寺院香火等費由姜格公會供奉。
民國二十七年,原海陽縣專署劉占鰲蒞校並撰文以勵之:乳山蒼蒼,黃海洋洋。優盡傑染,造福利鄉。興學育才,國之棟樑。盈門桃李,遍於四方,淒世身切,樹人之行。傑顏自得,有德者昌。後來才學者有之,解放前海陽所漁民聯合會領袖姜國元,文革時任文化部部長於會泳,之後原山東省文聯主席、省文化廳廳長於占德,前國家外交部駐瑞士大使辛福坦等少時皆在此校就讀。
一九四五年秋,寺院大殿及兩棵銀杏樹先後被毀,自此泓興院及養正國小統改為姜格完小,部分寺院遺物被姜氏祠堂收存,佛教活動終止。
泓興禪寺
現規劃恢復的泓興寺位於大乳山—佛教文化東方琉璃世界內,占地約20畝,建築面積約3500平方米,預計投資3000萬元人民幣,建設周期2年。寺院設計採用明清建築風格,依山面海,曲徑通幽,建成後的泓興院將與藥師琉璃塔、日月同輝遙相呼應,佛教文化氣氛濃郁、氣度非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