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構造描述

油藏構造描述

油藏構造描述是指對油藏的構造位置及其與周圍構造的關係、構造高點、圈閉範圍及幅度、整體構造形態、成因等進行描述,並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三維建模。

構造研究工作根據不同勘探開發階段的資料情況,可以採取以鑽井資料為主參考地震資料或三維地震資料為主結合鑽井資料的研究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油藏構造描述
  • 外文名:Reservoir structure description
  • 學科:石油工程
  • 描述內容:油藏的構造位置等
  • 思路:鑽井資料、三維地震等
  • 方法:鑽井和測井方法、動態方法
目的,思路及流程,描述內容,研究方法,

目的

我國石油天然氣勘探工作者習慣於把油氣盆地中控制油氣聚集的局部構造稱為構造或稱為三級構造,包括背斜、鼻狀構造、斷裂構造和不整合構造等,它們使儲集體形成一定的圈閉空間,從而控制石油天然氣使之富集成藏,是構造描述的對象。
傳統意義上的“油氣田構造研究”一般都是通過描述油氣層頂面的起伏變化完成的。油氣藏描述中的“構造描述”除要描述油氣層頂面構造外,還要求搞清楚儲集岩體底面的起伏和變化。這樣實際上是對油氣田構造進行立體描述,勾畫出儲集體的立體形態。
由此,油氣藏構造描述首要任務就是對構造巨觀形態進行描述,建立目的層三維空間的概念。

思路及流程

構造研究工作根據不同勘探開發階段的資料情況,可以採取以鑽井資料為主參考地震資料或三維地震資料為主結合鑽井資料的研究方法。在已投入開發、有較多鑽井資料的油田應採用前者;在鑽井資料較少的詳探開發準備區可以採用後者。
油藏構造描述
兩種工作流程如下圖:
(1)資料準備
1.地震資料:測線位置圖、剖面圖、水平切片;
2.鑽井基本數據表,井斜數據表、井斜水平投影圖;
油藏構造描述
3.常規測井圖;
4.錄井資料:錄井圖、岩心錄井圖;
5.特殊測井資料:如:RFT,HDT;
6.動態資料:測試、試采、投產情況;
7.標準井點陣圖。
(2)地層對比
1.對比的目的:更好地認識構造形態;
2.地層對比的依據:區域地層研究為基礎測井、錄井資料為主參考測試、試采等;
3.地層對比的方法:建立標準柱狀剖面、尋找對比標準層、進行層組對比、確定斷層及不整合。
(3)編繪構造剖面圖
1.選擇剖面要求
縱剖面圖:沿構造長軸方向;
橫剖面圖:通過每個構造高點;
其它剖面圖:控制各級斷層。
2.作圖層:包括全部鑽遇地層
3.比例尺:縱、橫向應一致;
4.剖面方向:以南北子午線為界;
右:正北-北東-南東-東;
左:正南-北西-南西-西。
5.組合斷層,給出剖面構造形態
(4)繪製油藏剖面圖
目的:進一步分析含油氣層組的油氣水分布關係
1.選擇剖面要求
對於簡單構造:縱剖面圖和橫剖面圖兩條;
對於複雜構造:多條垂直主斷層和通過構造高點的剖面。
2.作圖層:油氣層所在層位為中心;
3.比例尺:儘可能與構造圖一致,也可放大;
4.剖面方向:以南北子午線為界。右邊:正北-北東-南東;
5. 組合斷層,給出剖面構造形態
(5)編繪構造發育剖面圖
構造發育剖面圖是反映某地區各沉積階段古構造形態的一系列剖面圖
1.選擇剖面位置:在構造圖上選擇最能反映構造全貌的剖面位置;
2.將剖面上各井的鑽井資料經過地層對比後,算出各沉積時期的地層厚度;
3.有條件時,應對各層厚度作水深和壓實校正;
4.每一個沉積時期繪一條剖面,選定比例尺後,從老到新將每條剖面的基線和厚度標尺(按各時期的最大累加厚度)劃好,將井位按比例尺標在基線上;
5.每個剖面的基線為0,將每口井這個時期的已沉積厚度標出來,再將同期厚度點連成線。
(6)編繪構造圖
構造圖是在平面上用等高線反映地下某一層面構造形態的投影圖。
1.作圖層選定:
a. 油氣層附近或內部的穩定標準層;
b. 含油氣層系或油層組的頂底面;
c. 特殊層面(不整合面)。
2.準備工作:
a. 確定比例尺;
b. 準備數據:井斜校正、海拔校正;
c. 井位底圖:井位、井號、作圖層的海拔、斷層;
3. 組合斷層、繪製斷層面圖、勾繪構造等高線。

描述內容

油藏構造描述的主要內容如下。
1.構造位置及其與周圍構造的關係
在一個構造盆地中,各次級構造空間的配置以及它們與相鄰構造的生成聯繫,決定了該盆地中油氣的生成、運移、聚集和分布特徵。各次級構造的產狀特徵、空間位置及其與周圍構造的關係,受到更高級構造的控制。雖然,在一個具體的構造盆地中,各局部構造有千差萬別,在不同的時間域,不同的空間域出現若干種構造類型,但是這一系列的局部構造又是一個有機整體的“構件”,因而,各種構造都有其特定的分布範圍,各種構造之間存在著特定的內在聯繫。
在一個含油氣盆地中,由於構造運動的多期性和多次R加作用,使得多種構造的性質特徵、分布範圍和所處位置等參數不同,因而形成的油氣圈閉形態和條件不同,往往決定了該構造中油氣藏的性質及其富集程度不同,所以弄清油藏所處局部構造的基本特徵及其與周圍構造的有機聯繫是油藏構造描述的任務之一。
2.構造高點的位置及特點
油藏儲集層頂面的最高處稱構造高點。它是油藏儲集層的最高部位,也常常是油藏中含油高度最大、油井產量最高的地帶。構造高點附近往往是油藏主體部分所在,因此,它是油藏勘探和開發的主要指向。所以構造高點在構造主體中的位置、高點周圍的構造特點和其它次高點的分布情況等,是油藏構造研究的重要方面。
3.圈閉範圍及幅度
圈閉範圍及幅度決定油氣藏(田)的大小。大型油氣藏(田)是範圍較大及(或)幅度較高的圈閉(群)中油氣富集的結果。不同圈閉範圍參數的確定方法也不同。例如背斜型圈閉,是以該背斜的等高線深度之最低圍限值為標準的,其幅度等於構造高點與最低圍限等高線值之差。而斷塊圈閉情形要複雜得多,如斷鼻形圈閉其範圍是構造等高線最低限與控制斷層圍限區域,而圈閉幅度等於斷鼻構造高點與最低圍限等深線值之差。事實上自然界中的圈閉類型是豐富多彩的,因此,圈閉範圍及圈閉幅度的確定方法亦是多種多樣,必須根據具體的圈閉類型具體分析。
4.整體構造形態及圍斜部位產狀
油藏整體構造形態是構造描述的重點內容,應當做詳細準確的描述和展示。
圈閉描述中圍斜部位產狀的精細描述是立體標定圈閉的重要途徑之一,在不考慮斷層因素的情況下,一般可以認為存在7種基本構造,即水平層、低傾角單斜層、高傾角單斜層、無傾沒褶皺、傾沒褶皺、雙傾沒褶皺和彎窿。這7種基本構造式樣可以標定圈閉圍斜部位的產狀特徵,一般局部圍斜以雙傾沒褶皺為特徵,斷層構造以傾沒褶皺為其基本形態,而單斜斷塊具有高傾角的單斜。
根據地震資料及地層傾角測井資料,可以判斷圍斜部位的構造形態,其中地震資料較為直觀,由剖面特徵能基本反映,但是隨著勘探程度的深入以及開發工作的展開,當有些“微型”圈閉不能在地震資料上明顯顯不時,可以藉助地層傾角測井資料進行分析,一般採用J種圖件,即傾角與傾斜方位關係圖、傾斜方位角與深度關係圖、傾角與深度關係圖、東西向視傾角與深度關係圖、南北向視傾角與深度關係圖,其中最基本的是傾角與方位角關係圖。
5.構造成因
構造成因是受該構造形成條件制約的。常見的背斜構造形成條件是多樣的,其形成可能與褶皺作用、基底活動、地下柔性物質活動、剝蝕作用及壓實作用、同生斷層活動等諸因素有關。同樣斷塊構造亦具有複雜的形成條件,在壓性條件下可以形成逆掩構造、推覆體,也可沿壓剪下面產生走滑斷塊,而張性條件下則可產生各種張性斷塊。所以,構造成因是複雜的,相似的樣式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構造形成環境,可以是壓性的,或者是張性的,亦可以是垂向拱升或重力作用的結果,而同樣的構造環境可以產生不同的構造樣式。例如水平壓性環境下可以產生背斜、向斜構造,但亦可以產生逆掩斷塊乃至推覆體等,褶皺拱曲部位還會有派生的張性斷塊等。因此,準確描述構造成因不僅有助於確定該構造的樣式,而且有助於指導相鄰區域的勘探開發。
6.構造內的斷層
勘探和開發的實踐表明,斷層活動兒乎無所不在,尤其是在斷陷盆地中兒乎所有的構造都可能存在斷層,斷層不僅破壞了地層連續性,而且對於油氣藏的形成和破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石油地質學中己就斷層的封閉作用、通道和破壞作用及油源通道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斷層描述的主要內容有在三維空間上的位置,即基本產狀、要素(走向、傾向、傾角、落差、水平位移等);主斷層的精細描述;斷裂系統及空間組合等。
7.構造縱向的繼承性與複合性
地質構造是在漫長的地質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構造變動方式亦在不停地轉換,儘管構造變動變化紛繁,但是由於空間上具統一性及時間演化上具連續性,因而不同地質時代的構造在前後次序上必然存在一定的聯繫,這就是所謂構造的複合疊加。事實上繼承性構造對油氣的生成聚集更為有利,如大型繼承性地塹往往是多套油源岩系有利的發育場所,而長期繼承性突起(地壘)往往為凹(窪)陷群圍限,是長期的油氣運移指向,利於形成大型油氣藏,濟陽凹陷的孤島、孤東等油氣田就是分布在這種大型繼承性突起之上。
8.建立構造總體兒何形態的三維數據體
以上從不同方面論述了含油構造的研究內容,油藏描述工作最終要體現在構造的定量化描述上。當有了較為詳細的構造地質資料時,則可建立構造總體幾何形態的三維數據體。
①建立統一的三維坐標系;
②建立構造頂面深度數據組;
③建立遮擋物(斷層、不整合面)深度數據組;
④採集含油砂體頂底面深度數據組。
鑽井、測井及地震資料在統一的大地坐標系下,可以獲取各項要素的深度資料及合適的採樣密度,這樣一個較為完整的構造幾何形態描述可在計算機上實現。

研究方法

油氣田勘探階段構造研究的重點是構造與油氣聚集的關係,而進入油氣田開發後,構造研究的內容更多更細,主要是進行微構造的分析,以便對構造進行精細描述,準確地掌握地下構造的性質、形態特徵及分布範圍等。另外,就是對斷層的性質、封閉性及裂縫的分布和發育規律的研究。總之,油氣田地下構造的研究成果是勘探部署、儲量計算、開發設計及動態分析的重要依據。
油氣田地下構造特徵的研究有多種手段,各有其特點。
1.地震方法
地震勘探可以提供油藏的測線剖面圖及構造圖。利用它可分析一個地區的構造形態、高點位置、閉合面積、閉合高度以及斷層特徵,具有完整、齊全、連續的特點。但準確性較差,因此必須用鑽井資料校正才能較真實地反映構造特徵。
2.鑽井和測井方法
通過鑽井能夠得到各井各層的分層數據、岩性特徵、層位的重複與缺失及斷層斷點的深度等資料,利用這些資料不僅可以建立起鑽井地層剖面,還可恢復地下構造。由於鑽井資料可靠,用它去校正地震構造圖,就能為詳探和開發提供與實際情況相吻合的構造特徵圖件。在鑽井資料較多的情況下,通過鑽井剖面的地層對比,可獲得各地層界面的實際高程、起伏狀況、岩性特徵、含油、氣、水情況及斷點的位置、層位、落差等資料。據此繪製而成的構造圖件,能進一步加深對地下構造的認識。
3.動態方法
生產過程中可以獲得井下地層的含油、氣、水資料,以及井間油水動態資料等,套用這些資料既可檢驗構造研究成果的準確性,如斷層的連通與否,分層是否正確等,又可為構造研究提出問題,如構造的形態及局部變化等,以便配合其它資料使構造的解釋更準確,更符合地下的真實情況。這在注水開發的油田中作用尤其明顯。這是一種構造特徵分析的輔助方法。
以上各種研究手段所獲得的資料途徑不同,其構造解釋成果的精度就存在差異。而勘探開發的階段不同,各項資料的貧富相差懸殊,也影響構造特徵解釋的準確性。資料的豐富程度及資料的精度決定了構造解釋的可靠程度,如鑽井資料雖然準確,但在勘探初期,由於打井少,資料的控制點不足,也會降低構造圖的可信度。因此,油氣藏構造特徵的分析往往是採用多種手段進行綜合研究,這樣才能使研究成果與真實情況接近或吻合。只有獲得準確的信息,才能對油氣田地下構造的形態、細微變化等特徵做出正確的判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