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父子

油菜花父子

35年前,養蜂人沈克泉巧遇“油菜王”,從此父子兩代人與“高產油菜”結下了難分難捨的情緣。35年父子相繼,只為一株油菜的夢想。報紙頭條、央視新聞……讚譽與聲名接踵而至。然而,沈昌健對新浪表示,自己與夢想的距離還有“不遠不近一大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油菜花父子
  • 人物:沈克泉 父子
  • 本質:高產油菜
  • 背景:我國植物食用油自給率只有38%
35年的油菜夢,35載,“一棵油菜的研究”,夢想在路上,還有“不遠不近一大步”,“一棵油菜”里的兩代人夢想,

35年的油菜夢

能與夢想扯上邊的事從來都不會容易。聽說自己被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稱為“中國夢”的典型,47歲的農民沈昌健有些不好意思。農民父子搞油菜科研,在此之前,許多人“不是說我們父子‘追夢’,而是說‘做夢’
35年父子相繼,只為一株油菜的夢想。報紙頭條、央視新聞……讚譽與聲名接踵而至。然而,沈昌健對新浪表示,自己與夢想的距離還有“不遠不近一大步”。
儘管被稱作“超級油菜”,實際上沈昌健培育的新品種還在等待作物新種審定,不得投產,也無從獲益。長達幾年的審定程式中,樣本送檢和精細化的田間管理都需要大量資金精力。由於缺錢,沈昌建的油菜育種只能“慢慢走”,通過審定所需的時間也許會格外漫長。
這35年來,一家人鑽研油菜,賺了名聲也賺了累,就是沒賺到錢。沈昌健的妻子朱春貴忍不住插一句:也許現在自家在鄉里是名氣最大的,但也是背債最多的人家。
要耐得煩,沈昌健說服妻子也說服自己。油菜的事,最後還是靠油菜說話,“這和名氣沒得么子關係吧。”

35載,“一棵油菜的研究”

其實,名氣不是現在才有的。在農民育種的艱辛之路上,“一棵油菜”每次帶來的成就與驕傲,不論大小,都是35年來支持沈克泉父子倆走下去的動力。
時間倒回35年前,沈昌健說,父親沈克泉1978年在貴州養蜂發現幾株生長特別好的野油菜,帶回鄉要培育油菜新種。“養蜂還搞出個油菜新品種”,鄉親們嘖嘖稱奇,也讓老沈在村里出了名。
沈克泉曾在湖北念過養蜂專業學校,從外省帶油菜回來育種,當時是想為養蜂提供更好的蜜源。那時沈昌健十一二歲,也許是好奇,總喜歡去摸摸父親被人稱讚的那幾株油菜。沒想到,這一摸就是三十五年。
1982年,剛剛分田到戶的農民們幹勁十足,沈克泉的油菜新種子因為高產省工而大受歡迎。當時縣農業局下鄉掛職的農技幹部譚友斌聽說後,手把手教沈克泉如何系統性的選育新種,贈送農科書籍,傳授科研方法,把沈克泉帶進了雜交油菜培育的大門。
油菜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常常是自花受粉。要想培育出雜交油菜花,必須找出一種只有雌蕊而雄蕊敗育的雄性不育系。而沈克泉從貴州採回的油菜,正是難得的不育系種質材料,沈克泉為其命名為“貴野A”不育系,開始了雜交油菜科研之路。這回沈克泉真在十里八鄉出名了。
就連老伴何秀英,一個普通農婦,也被沈克泉帶著搞起了油菜科研。一起下田育種,一起記錄數據和做學習筆記。沈昌健找出父親沈克泉第二本油菜筆記,扉頁上寫著“一棵油菜的研究--沈克泉1978,何秀英1984”。 “我娘是一點不懂開始自學的”,沈昌健又是感慨又是自豪。
進入90年代,沈克泉的雜交油菜選育越做越大。1990年,在時任臨澧縣科協秘書長的沈文祥協助下,沈克泉等人創建了臨澧縣農村實用技術研究所和臨澧縣油菜研究協會,主要在縣內各大油菜種植戶中開展沈克泉的雜交油菜新組合的試驗示範。
在外開車賺錢的小兒子沈昌健也常被叫回家幫忙鑽研油菜。那時沈昌健開中巴一天能掙200元,過著“從沒那么富裕過的生活”。
到了96年,家裡為搞油菜研究欠債不少。在父親沈克泉的勸說下,沈昌健咬咬牙,賣掉中巴,帶著賣車款回家專門搞油菜研發。油菜育種不賺錢。除了五六畝口糧田和菜地,一家人的生計就靠兒子沈昌健和兒媳朱春貴農閒時外出做些小生意貼補。
在外過慣了開車賺大錢的輕鬆日子,其實回鄉的沈昌健並不甘心成天對著幾畝油菜受窮。但一件小事堅定了他跟著父親幹下去的決心:也許是因為種沈家新種子獲得了油菜大豐收,父親沈克泉在鄉親們口中從“老沈”變成了“沈老”。
接下來叫“沈老”的更多了,甚至五湖四海都有人來討要沈家的種子。在取消農業稅之前,油菜的收入往往是農民用來繳納農業稅的重要現金來源。一畝地里能少用幾個工、多收幾十斤菜籽,沈家父子培育出的油菜新種成了各地農民搶著要的香餑餑。
可麻煩也隨之上門。有人說農民不可能搞出雜交油菜新組合,認定這是在賣假冒偽劣種子,要罰款8000元,還說要坐牢。鬍子都白了的沈克泉氣得當眾哭起來,“難道農民就不能搞科研?”
只是哭過之後還得接著乾。沒有專業儀器,沈克泉父子只能靠更詳細的田間觀察,憑記錄總結規律。2004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貴野A”不育系材料油菜新組合獲國家發明專利證書。 2007年,沈克泉帶著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獨闖”在武漢召開的第12屆國際油菜大會,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2009年12月10日,70歲的沈克泉因病去世,留下的囑咐全是油菜。沈昌健記得父親對自己的囑咐是要我堅持下去,說“油菜不要丟,一定會成功”;還希望油菜育種事業成功後,一直幫自己的科協老幹部沈文祥,能為自己寫本書。
接下來的事依然是堅持著油菜育種。慢慢地,沈昌健一家的油菜故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公眾目光。鏡頭前、聚光燈下,沈昌健表情有些拘謹,一次次講訴油菜的故事。
“其實都是專業(油菜)上的事,說多了也沒意思。成不成都在田裡”,10月30日,送走來為自己鼓勁的縣委書記,沈昌健換上套鞋繼續下田。

夢想在路上,還有“不遠不近一大步”

“沈家熬出頭了!”現在只要出門,沈昌健總能聽見鄉親在身後說。自己想找領導請求支持,似乎也更容易了。
但油菜的事不是名氣可以解決的,沈家油菜育種的步伐照舊,難度也照舊。沈昌健解釋說,“科研就是科研”,育種的事不是自己有信心或大家關心就可以少試驗一年少幾組數據的。離夢想實現,自己還有“不遠不近一大步”
沈昌健說,自己培育出的雜交油菜“沈油雜”202、819等新種,即使普通種植,突破了畝產200公斤的大關,而且因為稀疏種植,每畝植株僅2200株,可以節約大量田間管理的勞動力。這樣的種子,適合又要打工又想在田裡多抓些收入的農家,在市場上應當有足夠的競爭力。
然而,從2000年起根據種子法,未通過國省兩級審定的作物新種子,一律不得推廣、生產和進入流通環節。換而言之,沒有任何收益。對於沒有資金和設備支持的農民育種家而言,這是一個可怕的煎熬。
沈昌健的新樣品想要通過審定至少需要三到五年。一年的篩選試驗、兩年的區域試驗、其後還有生產試驗。審定程式本身是免費的,可每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對比樣本,高標準的田間管理和樣本檢測,這些都意味著持續高強度的資金與人力投入。
現在沈昌健的“沈油雜”202、819已進入區域試驗環節,五畝送檢試驗田裡有300個單株樣本,每個樣本送檢一次就是200元;300畝的示範片裡還欠著兩萬多的工錢,馬上要施肥又是兩萬的肥料錢……而對於已經35年沒有主業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飯靠田,科研就只能靠借”。 30多年來,沈克泉、沈昌健父子倆自籌資金150多萬元,這幾年政府也常有資助,可沈家裡欠下了不少債,“幾乎所有親戚都借遍了。”
妻子朱春貴說,就在今年八九月間,正在實習的小女兒沒有生活費打電話回來,家裡卻怎么也湊不出錢,自己放下電話就哭了。為了節約工錢,儘管六年前就為搭試驗棚摔傷了腰,到現在都一直是有啥粗活自己先上,“我多乾一個工,就少花一個工的錢。”
湖南省農科院作油菜專家李莓研究員對新浪表示,育種是一門嚴謹的科研,但充滿著不確定性,“像藝術甚至賭博”。即使在科研院所,有著充分的資源保障下,也有研究人員一輩子都培育不出一個新種。而油菜是雌雄同株、自花授粉,雜交育種更是難上加難。
對於農民育種家來說,育種的壁壘就更高了。科研單位的新種培育可以憑藉實驗室里更好的設備和更高的投入、更大的規模來少走彎路,李莓稱,甚至在西方和一些巨型種業公司,已經在實驗室里直接設計作物某種品性了。而農民育種家只能靠自己的堅持與運氣。
“不能通過作物審定,則前功盡棄”李莓說,如果審定不合格,相同DNA的種子不能再次參加審定。越來越高的投入,極不確定的收益,讓沈昌健這樣的農民育種家越來越少。“像雜交玉米大王李登海那樣,由農民育種家到種業巨頭的故事也許再難複製。”
“那是別人的事”,沈昌建說自己的油菜育種也許得“慢慢走”,但怎么也會走下去。
“如果拿西天取經比,九九八十一難,我也許到第八十難了吧。”

“一棵油菜”里的兩代人夢想

聽著自家被稱作“逐夢者”典型,沈昌健總表情不太自然。等到育種成功了,種子能上市推廣了,閒暇時沈昌健也常為自己描繪夢想實現的那一刻。
35年的油菜之路得到了太多專家和好人的幫助,要辦一個發布會來告慰大家,把所有人都請來見證,最好“像嫁女兒那樣”盛大。
“我當不了李登海,也搞不起種子公司”。等現在的種子通過審定了,沈昌健說會賣給種子公司,拿著資金去滾動開發下一代油菜雜交新組合,“接下來的目標是畝產300公斤。”
湖南省澧縣國家油菜示範園負責人李遠華曾表示:“沈油雜202新品種,試驗5畝,畝產225公斤,與2010—2011年度全國參試的35個雜交油菜比較,具有以下優勢:莖稈粗,分支多,抗性好,莢長角密,籽多飽滿,抗倒伏及抗病蟲害和抗冰凍能力強。今年測產預計畝產達到250公斤左右。這個產量可排到全國前三了!”
“專家說,我國植物食用油自給率只有38%,而適合種油菜的冬閒地還有1.2億畝。如果我們的貴野A不斷繁育出產量高、油質優、抗性好的品種,對國家作出貢獻,那就是我的中國夢。2015年我們的品種有望通過省級審定。如果推廣100萬畝,一畝保守增產50公斤。按每公斤6元算,可為農民增收3億元吶!”
當然在這之前,沈昌健最想做的就是,拿著通過審定的種子和報告書,去父親的墳頭給父親看看。
2009年父親沈克泉逝世後,按遺囑葬在了試驗田對面的山坡上,“這樣父親就可以天天看著我們的油菜了。”
“我不能辜負”沈昌健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