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花臉

油花臉

油花臉俗稱毛淨。多用墊胸、假臀等塑形扎扮(叫做扎判),以形象奇特笨重、舞蹈身段粗獷而嫵媚多姿為其特點;有時用噴火,耍牙等特技。源於崑曲,《天下樂·嫁妹》的鐘馗即油花臉的代表性形象。京劇受崑曲影響亦有此類角色,如《鬧天宮》的巨靈神、《單刀會》的周倉等,但不另分油花臉一行,而由架子花臉或武花臉應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油花臉
  • 俗稱:毛淨
  • 用處:墊胸、假臀
  • 含義 :架子花臉或武花臉應工
行當類型,花臉歷史,

行當類型

生、旦、淨、醜各個行當都有各自的形象內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規制;每個行當具有鮮明的造型表現力和形式美。下面對主要行當作個簡要的介紹。
生 是戲曲表演行當的主要類型之一。扮演男性人物。生的名目初見於宋元南戲,泛指劇中男主角。歷代戲曲都有這一行當,近代各地戲曲劇種根據所扮演人物年齡、身份的不同,又劃分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點。
老生 生行的一支。因多掛髯口(鬍鬚),又名鬚生。扮演中年或老年男子,多為性格正直剛毅的正面人物,重唱功,用真聲,念韻白;動作造型莊重、端方。
小生 生行的一支,與老生相對應,小生扮演青年男性,不戴鬍鬚。高腔和地方小戲系統劇種多用真聲演唱。崑曲和皮簧系統劇種多以假聲為主、真假聲結合。
武生 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男子,其中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兩類。長靠武生:裝扮上“扎”靠,戴盔,穿厚底靴子而得名。扮演大將,一般使用長柄武器。表演要求功架優美、穩重、沉著,具有大將風度和英雄氣魄。念白講究吐字清晰,峭拔有力,重腰腿功和武打。短打武生:常用短兵器,表演以動作輕捷矯健,跌扑翻打的勇猛熾烈見長。舞蹈身段要求漂、帥、脆,乾淨利索。武生也兼演部分武淨戲。
旦 戲曲表演行當的主要類型之一,女腳色之統稱。早在宋雜劇時已有“裝旦”這一腳色。宋元南戲和北雜劇形成後仍沿用旦的名稱,運用上又略有不同。崑山腔成熟期,形成正旦、小旦、貼旦、老旦四個分支。其後各劇種又繁衍出眾多分支。近代戲曲旦腳根據所扮演人物年齡、性格、身份的不同,大致劃分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專行,表演上各有特點。
正旦 旦行的一支。原為北雜劇行當名,泛指旦行中主角。在近代戲曲中的正旦已成概括一定類型的獨立行當。主要扮演嫻靜莊重的青年、中年婦女。重唱功,多用韻白。因常穿青素褶子,故又名“青衣”。
花旦 旦行的一支。多扮演性格明快或活潑放蕩的青年女性。表演常帶喜劇色彩,重做功和念白。
武旦 旦行的一支。扮演擅長武藝的女性,按扮演人物的身份和技術特點,又分刀馬旦和武旦兩種類型。刀馬旦多扎靠,騎馬,持長兵器,表演重身段、工架、念白;武旦穿短衣裳,重跌扑翻打,常扮演神怪,多表演“打出手”特技。老旦 旦行的一支。扮演老年婦女。唱念用本嗓,唱腔雖與老生相近,但具有女性婉轉迂迴的韻味。多重唱功,兼重做功。有些劇種稱老旦為夫旦或婆旦。
彩旦 旦行的一支,又叫“丑旦”、“醜婆子”,扮演滑稽或奸刁的女性人物。表演富於喜劇、鬧劇色彩,實屬女丑,故常由醜行兼扮。有的劇種稱“搖旦”。
淨 戲曲表演行當的主要類型之一,俗稱花臉。以面部化妝運用各種色彩和圖案勾勒臉譜為突出標誌,扮演性格、氣質、相貌上有特異之點的男性角色。或粗獷豪邁,或剛烈耿直,或陰險毒辣,或魯莽誠樸。演唱聲音宏亮寬闊,動作大開大闔、頓挫鮮明,為戲曲舞台上風格獨特的性格造型。據說此行當是從宋雜劇副淨演變而來。“花部”興起後,淨扮演人物範圍不斷擴大。淨行根據角色性格、身份的不同,劃分為若干專行,表演上各有特點。
大花臉 淨行的一支,也叫正淨、大面。扮演劇中地位較高,舉止穩重的人物,多為朝廷重臣,故造型上以氣度恢宏取勝。表演上重唱功,唱念及做派要求雄渾、凝重。
二花臉 淨行的一支,又稱副淨、架子花臉、二面。大都扮演勇猛豪爽的正面人物。以做功為主,重身段工架,唱念中有時夾用炸音,以點染特定人物的威勢和性格上的剛烈。一些勾白臉的奸臣,也屬二花臉範圍。
武二花 淨行的一支,也叫摔打花臉、武淨。以跌扑摔打為主,不重唱、念。
油花臉 俗稱毛淨。多用墊胸、假臀等塑型扎扮(叫做扎扮),以形象奇特笨重、舞蹈身段粗獷而嫵媚多姿為其特點,有時用噴火、耍牙等特技。有名的鬼魂形象鐘馗,在中國戲曲舞台上就是扎扮造型,非常獨特。
醜 戲曲表演行當主要類型之一,喜劇腳色。由於面部化妝用白粉在鼻樑眼窩間勾畫小塊臉譜,又叫小花臉。宋元南戲至今各戲曲劇種都有此腳色行當。扮演人物種類繁多,有的心地善良,幽默滑稽;有的奸詐刁惡,慳吝卑鄙。近代戲曲中,醜的表演藝術有了長足的發展,不同的劇種都有各自的風格特色。醜的表演一般不重唱工而以念白的口齒清楚、清脆流利為主。相對地說,醜的表演程式不像其他行當那樣嚴謹,但有自己的風格和規範,如屈膝、蹲襠、踮腳、聳肩等都是醜的基本動作。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術特點,大致可分為文丑和武丑兩大支系,表演上各有特點。
文丑 醜行的一個支系。包括人物類型極廣,除武夫外各種醜腳均由文丑扮演。
武丑 醜行的一支,俗稱開口跳。扮演機警幽默、武藝高超的人物,念白口齒伶俐,吐字清晰真切,語調清脆,動作輕巧敏捷,矯健有力,擅長翻跳撲跌等武功。

花臉歷史

戲曲表演行當類型之一,俗稱花臉。以面部化妝運用各種色彩和圖案勾勒臉譜為突出標誌,音色宏亮寬闊,演唱風格粗壯渾厚,動作大開大闔、頓挫鮮明,表現性格氣質豪邁或粗獷的人物形象,如包拯、張飛和曹操等即為淨扮。是戲曲舞台上具有獨特風格的性格造型。
宋元南戲和北雜劇始用淨的名目,一般認為是從宋雜劇和金院本的副淨演變而來。宋雜劇、金院本的副淨是以插科打諢、滑稽調笑為特徵的喜劇腳色。南戲和北雜劇的淨,一方面繼承了副淨的喜劇表演傳統,同時也開始向表現正劇人物轉化,因而出現了分化的趨勢。它們實際上已包容著這兩種不同表演風格的人物形象:一類是喜劇性的,其中大量的是被批判或被嘲諷的反面人物,如南戲《小孫屠》的朱令史、《琵琶記》的拐兒,雜劇中的許多權豪勢要、貪官污吏、流氓潑皮等,表演上帶有濃厚的滑稽調笑成分;正面人物的喜劇色彩則常常表現為性格的幽默和詼諧,如南戲《荊釵記》的鄧謙、雜劇《風雨象生貨郎旦》的貨郎張古。除此之外,不少場合還留有副淨的單純插科打諢的痕跡。
另一類是正劇性的,包括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正面人物如雜劇《尉遲恭單鞭奪槊》的尉遲恭、《都孔目風雨還牢末》的李得(即李逵);反面人物如雜劇《趙氏孤兒大報讎(仇)》的屠岸賈、《龐涓夜走馬陵道》的龐涓,南戲《荊釵記》的万俟、《拜月亭記》的聶古丞相等。這些人物雖然都由淨扮,但已排除了滑稽調笑的成分,並且開創了運用特殊造型手段以塑造人物形象的先例,如《單鞭奪槊》對尉遲恭的描述:“若非真武臨凡世,便應黑煞下天台”,“則聽的語如鐘,喝一聲響亮春雷動”,說明尉遲恭的形象要勾黑臉,用宏亮的寬嗓。明中葉以後,傳奇作品創造了大批具有獨特性格氣質的人物形象,有的嗚咽叱吒、氣勢磅礴(如《千金記》的項羽、《宵光劍》的鐵勒奴),有的詭譎奸詐、兇殘暴戾(如《鳴鳳記》的嚴嵩、《精忠記》的秦檜、《紅梅記》的賈似道),都要求在形象塑造上有鮮明的表現;傳奇作品中還有很多與北雜劇一脈相承、同樣具有獨特氣質的人物如關羽、張飛、包拯、李逵等,原來因受雜劇“一人主唱”形式的限制,只能由正末或外扮演,為了突出其性格氣質的特點,也要求在表演的性格化程度上有所提高。這兩類人物形象推動了淨的表演在前人開創的基礎上進一步分化。王載揚《菊莊新話》記清初“村優淨色”陳明智的事跡時提到:“凡為淨者,類必宏嗓、蔚跂者為之。”陳明智演《千金記》的項羽,“蘸粉墨為黑面”,“振臂登場,龍跳虎躍”,“聳喉高歌,聲出鉦鼓鐃角上”(焦循《劇說》),就反映了這一時期淨行表演的嶄新面貌。到清代中葉崑山腔表演藝術發展的成熟期,淨扮的人物範圍及其藝術特點漸趨穩定,淨、醜明確分工,形成了大面(淨)、二面(副或付)、三面(醜)三個行當。(見《揚州畫舫錄》)大面的出現標誌著淨的正劇化,喜劇性人物則歸入付和醜扮,大面中又有紅面、黑面和白面之分。李斗《揚州畫舫錄》記大面演員周德敷“以紅、黑面,笑、叫、跳擅場。笑如《宵光劍》鐵勒奴,叫如《千金記》楚霸王,跳如《西川圖》張將軍”;白面演員馬文觀以扮演《鳴鳳記·河套》的嚴嵩、《荊釵記·參相》的万俟等擅場,並把白面的特點概括為“聲音氣局,必極其勝,沉雄之氣寓於嬉笑怒罵者,均於粉光中透出”,據此可知大面扮演的人物類型及其表演特色。與崑山腔同時流傳的弋陽諸腔的淨,由於傳奇劇本可以互相改調而歌,在藝術交流中也經歷了大致相同的道路,並以黑面形象的獨特創造與崑山腔的淨腳表演相媲美。花部勃興後,特別是京劇形成以後,對淨的表演藝術進行了更多的磨練和提高,扮演人物的範圍不斷擴大,藝術上更為豐富和圓熟,這又引起了淨腳內部各行腳色的新的分化和融合,繁衍出眾多的分支。由於各個劇種的分行方法和習慣不盡相同,因而在具體名目上呈現出錯綜複雜的現象,如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及其藝術、技術特點,大致可歸納為大花臉和二花臉兩大支系;二花臉中又有武花臉、油花臉等若干分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