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黑斑病

油桐黑斑病又稱葉斑病,是油桐葉和果實的常見病害,也是主要病害之一,我國油桐產區普遍發生,發病林分可提前約1個月落葉、落果,削弱樹勢和降低桐果出油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油桐黑斑病
  • 別稱:葉斑病
  • 性質:是油桐葉和果實的常見病害
  • 危害:削弱樹勢和降低桐果出油率
症狀,病原,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症狀

葉片上的病斑初期為圓形褐色小斑點,後擴大成多角形,直徑5-15mm,呈暗褐色,又名角斑病。多個病斑相連後,使葉枯焦早落。後期在高濕條件下,斑兩面長出黑霉狀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桐果感病後,初期呈淡褐色圓斑,後擴大成近圓形黑褐色硬疤,又名黑疤病,直徑可達1-4cm,稍凹陷,潮濕時也會長出黑色霉狀物。

病原

無性階段為油桐尾孢菌Cercospora aleuritides Miyake。分生孢子座黑褐色,上叢生淡褐色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尾形,直或彎,有2-12個橫隔膜,近無色至淺褐色,大小為71-114×3-4.5μm。有性階段為油桐球腔菌Mycosphaerella aleuritidis (Miyake)Ou.,假子囊殼多在葉斑背面埋生,黑色球形,直徑60-100μm,以乳頭狀突起外露。子囊成束,圓管形至棍棒形,內含8個橢圓形、雙胞、無色的子囊孢子,雙行排列,大小9-15μm×2.5-3.2μm。子囊間無假側絲。

發生規律

病菌以假子囊殼在病葉、病果的病斑內越冬,次年油桐展葉期,子囊孢子成熟,風雨傳播,萌發後由氣孔侵入葉片,開始初侵染。5月以後,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多次重複侵染,7-8月為葉、果發病盛期,至采果落葉後越冬。千年桐品種抗病,三年桐品種感病。尤以葡萄桐最易感病。海拔560m以下發病重。幼林和20年生以上的成熟林較4-16年生的壯齡林發病重。密度大和管理粗放的純林發病重。重病區歷年發病都較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種植抗病品種。
(2)加強林區管理:適時適地種樹,結合營林措施,在發病林區內每年采果落葉後,收集落葉,落葉集中堆肥或燒毀,減少侵染菌源。
(3)藥劑防治:在病菌孢子飛散高峰之前(5月中旬和7月中旬)選用40%多菌靈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灑1-2次。在缺水山區,可噴撒草木灰石灰粉混合劑(1:1或3:2)也有較好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