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陰鎮

河陰鎮

河陰鎮,地處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府所在地。轄城東、城西、城北、城關、郭拉、鄧家、童家、西家嘴、大史家、張家溝、紅柳灘11個村委會和城東、城關、城西、城南 4個居委會。是素有“梨花之鄉”和“青海小江南”之稱的塞北名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河陰鎮
  • 外文名稱:Heyin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 下轄地區:大史家、張家溝
  • 電話區號:0974
  • 地理位置:貴德縣縣城
  • 面積:32.67平方千米 
  • 人口:35691人(2017年) 
  • 氣候條件:高原大陸性氣候
  • 車牌代碼:青E
歷史沿革,民俗風情,產業結構,基礎設施,旅遊資源,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年(1931年)設大南鄉,1938年設河陰鎮。1949年設河陰市,1953年改為河陰鎮,1958年為貴德公社河陰管理區,1959年分設河陰公社,1984年改為河陰鎮。
公元前60年,西漢在此設河關縣;唐儀鳳年間,設積石軍,此後曾幾度為吐蕃屬地。元代至元八年(1271年)設貴德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貴德為歸德,明洪武八年,改歸德州為歸德守御乾戶所,隸屬臨洮府河州衛;清乾隆三年(1738年),歸德改隸屬西寧府管轄;乾隆二十六年,復改歸德為貴德;乾隆五十七年,置貴德廳。民國2年,改廳為縣。1949年9月18日,貴德縣解放,縣人民政府成立,縣府設在河陰。
在六百多年前,河陰已有了“城”的規模和氣度。明洪武八年,河陰就已開始築城;乾隆十三年,在城外設關廂;民國19年,設義君、誠正、協和三鎮,民國27年,三鎮合併,易名河陰鎮。1959年,改為河陰公社,25年之後的1984年,撤社建鎮。

民俗風情

河陰鎮有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和文化。社火是民眾性的大型娛樂活動,節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開路
貴德縣在全省位置貴德縣在全省位置
燈、龍燈、楊林、獅子、旱般、拉花姐、八大光棍、眉戶戲等民間傳統社火節目。每年的農曆正月初八至十五,是民間演社火的日子,為春節增添熱鬧的氣氛。

產業結構

現代農業和設施畜牧業發展形勢良好。形成了以冬小麥、蔬菜和水果為主的種植業。
河陰產業結構表現為以農業為基礎,與旅遊業相關的餐飲、商貿等服務業對地區經濟帶動作用日益凸顯,逐漸成為河陰地區的支柱性產業,旅遊產業逐步成為民眾增收的新的經濟成長點。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農村水、電、路、廣播、電視、網路等“村村通”已基本覆蓋。

旅遊資源

貴德古城、南海殿、乜納塔、黃河濕地、經筒廣場等一批旅遊重要景區景點在我鎮境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