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溜鎮(河溜三大戶)

河溜鎮(河溜三大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河溜鎮隸屬於安徽省 蚌埠市 懷遠縣,位於懷遠縣中部,距縣城20公里,南臨芡河、北靠渦河、西與國營龍亢農場相鄰。307省道蚌(埠)——阜(陽)陽公路在境內橫貫東西;蚌(埠)——阜(陽)——界(首)(南京——洛陽)高速公路在河溜設有出入道口,區位優勢明顯,水陸交通便捷,定格為懷遠縣發展副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河溜鎮
  • 外文名稱:Heiliu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
  • 下轄地區:20個村
  • 電話區號:0552
  • 郵政區碼:233400
  • 地理位置:華東
  • 面積:145平方公里
  • 人口:7.5萬人
  • 方言:江淮官話洪巢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和暖溫過渡帶
  • 火車站:蚌埠火車站,蚌埠火車南站
  • 車牌代碼:皖C
氣候環境,區域人口,社會發展,特色經濟,特色農業牌,加工首飾品,行政區劃,名稱由來,歷史事件,城鎮建設,抗戰時期,旅遊景點,

氣候環境

河溜鎮地勢較為平坦,平均海拔為22.50米,年降水量在8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在13.5℃,屬於溫暖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河溜鎮是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的魚米之鄉,也是歷史悠久的商貿古鎮,解放前有“小上海”之美稱。全鎮總面積145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8.6萬畝。

區域人口

該鎮轄20個村民委員會,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顯示,該鎮總人口7.5萬人。

社會發展

該鎮農業主產小麥、水稻、棉花、玉米等,有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的充足原料,養殖業以水產和畜牧為主,有優質水面1.2萬畝,發展潛力巨大。全鎮有大小電灌站12個,裝機容量達2769千瓦,水利施捨配套齊全,農業生產基本達到旱澇保收。淮南礦物局林場、縣農業局麥豆良種場和棉種場、省級糧食儲備庫坐落其中。鎮內有山東農業果樹專家指導、山東外商投資興辦的皖北名特優果樹高科技千畝示範園和具有一定規模的黃牛養殖場、養豬場、養雞場以及國家批准定點生產的煙花爆竹廠、輪窯廠等企業。河溜鎮的勞動力和水資源豐富,電力、通訊、文化、教育、衛生等設施齊全,是投資興業的極佳選擇。

特色經濟

特色農業牌

河溜鎮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主打特色農業牌,大力實施“一村一品”,讓農民嘗到了特種、特養的甜頭。
該鎮選擇懂市場、會經營、有項目的能人,利用他們在資金、信息等方面的優勢,結合自身特點,發展特色經濟。鼓勵、扶持在村里擔任第一書記的選派幹部和有條件的村幹部帶頭創業,鎮裡在技術引進、資金投入方面給予幫扶照顧,力爭幫扶一個,致富一個;致富一個,帶動一片。該鎮把重點放在技術服務、政策支持和市場調研與反饋上,力爭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向特色要效益、求發展,從而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與先機,湧現出一批諸如肉牛存欄過百頭的養殖大戶和大棚草莓畝均收入達8000元的種植能手,在這些致富能人帶動下,形成了一批種植、養殖特色村。
該鎮已形成了以貢集肉牛、康郢反季節蔬菜和勞廟名特優果品為代表的“一村一品”式的特色經濟,逐步走向產業化、規模化發展之路。

加工首飾品

河溜鎮農家婦女加工首飾品始於2003年。當時,該鎮在浙江義烏創業經營的梅玉龍、裴有飛等人,把在義烏拿到的手鍊、項鍊、耳環、耳墜等首飾品外貿訂單的原材料和樣品,發回河溜,組織家鄉的農村婦女利用農閒時間代加工首飾品。這種代加工方式不需投資、不需廠房、不需技術,加工人群僅需一桌、一凳、一把加工鉗,在室內、庭院、樹蔭下,利用農閒時機,按照樣品進行首飾品加工,每人每天加工收入在20元至35元。機動靈活的加工方式,輕鬆快樂地家門口掙錢,產生了“蝴蝶效應”,形成了該鎮楊湖、倪橋、大成、河溜、毛園、街西等9個村的6000多名農家婦女,比、學、趕、超忙加工特色創收的“風景線”。

行政區劃

河溜鎮下轄村:

名稱由來

河溜鎮,在渦河南岸,渦河曲而南流,經其處轉向東出石樑,因梁石崩褫,夾岸積石,高二丈,水歷其間,水流迅速。因,渦河流經此處,河南岸居住的何姓人居多,而稱何溜,此稱呼在清嘉慶之前就有,後逐漸演變成河溜。河槽窄、水流急,稱:溜。
考證來源:《水經注·陰溝篇》《濄水》中記載:濄水(今渦河)從今安徽省蒙城縣北關,又向東南經過龍亢縣故城南(今安徽省懷遠縣龍亢鎮)又曲而南流出石樑,又向東南流經荊山北,而繼續向東流注。
註:荊山,荊山在渦河南岸今安徽省懷遠縣縣城西南,濄水經兩山峽間,有北肥水焉。又北有渦水亦入淮,謂之渦口(見 張廷玉《明史》志第十六地理一)。

歷史事件

河溜鎮西距懷遠縣50華里,位於渦河南岸,蚌埠公路途經於此。1938年春,蚌埠懷遠相繼淪陷,國民黨懷遠縣政府及其所屬機關在縣長高明謙的帶領下,移駐龍亢南面的褚韓湖。1940年夏,彭雪楓率領的新四軍四縱隊進駐龍亢鈕家灣,在龍亢開闢了抗日根據地。日寇侵占懷遠後,便加緊對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禁止軍用品、食鹽、布匹、百貨、西藥、紙張等物資進入根據地。當時,河溜鎮處於抗日根據地與淪陷區的交界地帶,而且這裡又是蘇、皖與中原地區的通衢要衝,很多商人將物資從浦津沿線走私到河溜。龍亢、阜陽、河南的大批客商又前來這裡採購物資。因此,自1940年至1944年間,河溜逐漸形成了皖北的商業重鎮。一時間,南來北往,商賈雲集,各種商行貨棧,鱗次櫛比,煙館酒樓,戲棚妓院,燈紅酒綠,喧鬧不息,出現了一派畸形繁華的景象,故有“小上海”之稱。直到解放以後,山、陝一帶當年曾經到此經商的老客,只知道安徽的龍亢、河溜,卻不知道懷遠縣城的所在。當時河溜鎮的範圍,比現在大的多,西至毛家園,東到劉小郢子。數里方圓之內,街道縱橫,商號林立。除沿渦河東西走向的老街文昌街外,還有鳴鳳街、興隆街、怡安街等。因貨物種類繁多,商行的大體分布情況是:東頭文昌街到東嶽廟一段,主要是京廣百貨、香菸西藥;西頭火星廟以西,俗稱“大柳樹”下一段,生意最為興盛,主要經營鹽、布匹、山貨等。各種大小商行約有100多家,其中比較有名的有:遠東商行,為鳳台人廖浩然開設,此人系國民黨軍長廖運澤本家,藍衣社成員。宏大商行,由河溜鎮鎮長沈宏熙及其族弟沈宏炎合股經營。源大商行,由懷遠大戶宋氏開設。國民黨河溜兵站站長何立三,也在四門閣開設一家糧行,此外還有專營食鹽轉運的大華鹽行等。另外,在集鎮西南面的沈家大墳附近,開設有數畝地範圍的牲口行,每日上市大小牲畜都達千頭以上。

城鎮建設

河溜鎮,隨著商業市場的繁榮,各地過往客商的急驟增加,所以服務性行業也興起。河溜鎮上僅浴池就有四處:新華池、大觀園、大興池、月華池等。由河溜大戶葛谷香(外號葛老彎子)開設的大觀園,坐落在九連塘南面,規模較大,遠近聞名。後來,浴池老闆又從揚州等地搞進一批妓女,大觀園也就隨之改頭換面,由浴池而變成了一處煙花妓院。
河溜蘇瞎子開設的永樂園,每日開市,店堂內桌面達50多張。江蘇揚州人何瞎子為在河溜立住根腳,與河溜大戶何姓攀門,開設五味齋菜館,後因遭受一次大火,資本損失,遂改名為一半齋。國民黨騎兵部隊馬標的部下,所開設的清真飯店西月樓,也頗有名氣。此外,還有小洞天、三仙居等比較聞名的菜館。在集鎮西頭的怡安街、興隆街一帶,建有三座大戲院,其中較大的一座戲院,由沈郢的沈傳世經營,常年有京劇、梆子戲、拉魂腔等戲班演出,不少南北馳名的優伶,也經常薈萃於此,諸如京劇演員王福成、王雲樓、張玉艷等,梆子戲的演員大姣、小姣等。

抗戰時期

抗日戰爭期間,懷遠縣城淪陷。日軍採取經濟封鎖手段,致使大批商品在河溜鎮過分地集中,形成畸形發展。商賈旅客結隊成幫紛至沓來,直接促成了河溜鎮夜市的興旺。由於抗戰時期的特殊環境,占據縣城的鬼子兵,隨時會來竄擾,當時駐軍系由青海省調來的騎兵第八師,以保障治安為名取締夜市,曾採取種種強制手段,戒嚴、宵禁頻用。每當黃昏,兵士們荷槍實彈,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如臨大敵。儘管如此,始終也未能扼制住夜市的發展和壯大,後來也只好任其發展了。夜晚,漫步在素有“渦淮鎖匙”、“小上海”美譽的河溜街頭,只見各貨雜陳,攤棚林立,街道兩旁的商行、客棧、店鋪、菜館比比皆是。每家攤點都用汽油燈照明,街市如同白晝。貨主的叫賣聲不絕於耳。此時市場賣貨的、購物的、遊覽的、觀景的熙熙攘攘,蔚成奇觀。

旅遊景點

塗山,“古淮南道名山也”,為古塗山氏國國都所在地,位於縣城東南的淮河東岸。“雙峰峻聳,瞰淮矗立”,與荊山夾淮並峙為勝,大禹曾在塗山劈山導淮、大會諸侯、娶妻生子。塗山有禹王宮啟母石、聚仙台、白狐洞、聖泉、靈泉、安邦定國石、千年古銀杏等30多處名勝古蹟。明代文學家宋濂稱頌為“臨濠(今鳳陽、懷遠一帶)古蹟,惟塗荊二山最著”。荊山,又名寶玉山,位於懷遠城南,“濱淮突起,旁無附麗”,與塗山隔河相峙。荊山林泉清幽,古蹟眾多。古詩云:“西山日出曉煙濃,怪石盤旋似臥龍”詠的便是荊山。荊山有白乳泉、卞和洞、鳳凰池、白龍井、大聖寺、呂祖殿、啟王宮、古城牆等20多處名勝古蹟。
河溜鎮--荊山河溜鎮--荊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