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鎮

河流鎮

河流中心鎮位於黃河三角洲開發區,是山東半島和京津唐三大經濟發達地區的連線地帶,又是渤海經濟開發區與沿黃經濟區的交匯處,總面積62.32平方公里,耕地65000畝,78個自然村,常住人口40056人(2017年)。河流鎮這裡四季分明,水土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河流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黃河三角洲開發區
  • 面積:62.32平方公里
  • 人口:40056人(2017年)
  • 耕地面積:65000畝
  • 自然村:78個
概況,簡介,歷史,沿革,郵編,2006年代碼,農業,優良的發展環境,人口,下轄村,教育,景點,特產,

概況

陽信縣河流鎮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首批中心鎮之一,位於黃河三角洲開發區,全鎮總面積62.32平方公里,轄78個村委會,81個自然村,常住人口40056人(2017年),是魯北最大的回民聚居地。鎮政府駐河流店村,郵編251807。
河流鎮河流鎮
自然村:祁家、耿斗、後張、西四廟、牛騰雨、沙呂、王姑庵、栗家、史家圍子、崔家、前張、中四廟、張古風、封家、凌家、崔廟、田家、馮家、前馬、小耿、沈家、高家、呂家、河北宋、韓榜、帽李、後劉、小劉家、張集、沙王、趙家、陳寺林、南曹、丁家、白家、河流街、小李、王下馬、趙伍、趙宋、於家、劉同智、王鴻道、大耿、紅廟、東孟、東周、汪家、尚家、北曹、徐大莊、高池、中孟、西周、張井楊、劉廟街、東馬、郭家、董家佛堂、南萬、東寺楊、毛馬、張三川、東七里坦、豆腐店、大寺楊、馬英房、臨河魏、西七里坦、邢塢、後寺楊、朱家、王大莊、北萬、南宋、西寺楊、西孟、戶李、煙花陳。

簡介

河流鎮是省政府確定的首批中心鎮之一。位於陽信縣東南方向,距縣城10華里。全鎮總面積62.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萬畝,轄79個行政村、常住人口40056人(2017年)。2014年來,河流鎮按照“工業立鎮、外向興鎮”的發展思路,突出特色產業,強化外引內聯,擴大對外開放,培植髮展電子、不鏽鋼製品、畜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形成了以長威電子、華盛皮革、美鼎餐具、卓宸畜牧等骨幹企業為核心的外向型經濟格局。2014年,全鎮外商獨資、合資企業11家,其它外向型企業45家,實際利用外資8000萬美元,其中長威電子公司投資已達4000萬美元。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4.5億元,實現財政收入2611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21.4萬元。坐落於河流鎮鏡內的陽信國際工業園是省級審批的工業園區,占地15平方公里,現建築使用面積8.7平方公里,工業園現有外資企業3家,合資企業6家,其他外向型加工企業20多家,民營經濟大戶600多戶,從業人數1.5 萬元。2004年實現工業產值3.6億元,主要產品有電子元件、不鏽鋼餐具索具、皮革製品、工藝品、建築建材、木器製品、畜牧產品深加工、製衣等八大工業體系,產品暢銷美、英、日、韓、中東及東南亞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河流鎮河流鎮

歷史

自明永樂年間當地形成居民聚落。1945年前,該鎮現轄村莊分屬勞店、商店、城關和何坊4個區管轄。1947年冬建立河流區。1958年9月,建立河流公社。1984年,復稱河流鄉。1995年2月,撤消河流鄉,設立河流鎮。

沿革

1958年建河流公社,1964年改區,1970年復改公社,1984年設鄉,1995年改鎮。1997年,面積63.3平方千米,人口3.7萬,轄河流店、曹家糖坊、西孟家庵、中孟家庵、白家、王鴻道、王下馬、毛馬、馬英房、朱馬、沙王、沙呂、沙高、中四廟、西四廟、小劉家、小郭家、封家、董家、魏家、張三川、七里壇、北萬、東周、西周、北呂、凌家、趙家、戶李、王姑庵、栗家、崔家、趙家、陳家、陳詞林、河北劉、大耿、趙武、小耿、徐大、王大、於家、刑塢、豆腐店、南宋、田家、祁家、史家、韓榜、汪家、高池家、南曹、南萬、張井楊、劉廟街、劉廟、帽李、馮家、崔家、丁家、尚家、耿斗、劉同智、西紅廟、中紅廟、牛騰雨、張家集、沈家、李家、張古風、東紅廟71個行政村。

郵編

251807

2006年代碼

371622103(78村):~200凌家村 ~201呂家村 ~202趙家村 ~203趙武村 ~204七里坦村 ~205東周村 ~206北萬村 ~207西周村 ~208煙花陳村 ~209王姑庵村 ~210戶李村 ~211陳四林村 ~212河北宋村 ~213栗家皋村 ~214崔廟村 ~215趙宋村 ~216徐大村 ~217小耿村 ~218王大村 ~219張三川村 ~220臨河魏村 ~221大耿村 ~222河流街村 ~223小劉村 ~224郭家村 ~225中四廟村 ~226西四廟村 ~227白家村 ~228王洪道村 ~229曹家糖坊村 ~230東馬村 ~231馬英坊村 ~232朱家村 ~233毛馬村 ~234王下馬村 ~235東孟村 ~236中孟村 ~237西孟村 ~238沙呂村 ~239沙王村 ~240沙高村 ~241封家村 ~242帽李村 ~243馮家村 ~244耿斗村 ~245崔家池村 ~246丁家村 ~247劉同智村 ~248劉廟街村 ~249尚家村 ~250前馬村 ~251西楊村 ~252後張村 ~253前張村 ~254東楊村 ~255大楊村 ~256後楊村 ~257馬劉村 ~258董家佛堂村 ~259紅廟村 ~260牛騰雨村 ~261張古風村 ~262張集村 ~263沈家村 ~264小李村 ~265高池村 ~266史家圍子村 ~267田家村 ~268祁家村 ~269邢塢村 ~270南宋村 ~271豆腐店村 ~272南萬村 ~273張井楊村 ~274汪家村 ~275於家村 ~276南曹村 ~277韓榜村

農業

農業以種養業為主,主產小麥、玉米、大豆、鴨梨、香椿。鴨梨皮薄、核小、汁多無渣,素有
“天生甘露”之稱,香椿更是河流中心鎮的一大特色名產,迄今已有500年歷史,種植面積逾萬畝,綠葉紅邊香味濃郁,實為“宴賓佳肴”。以優質、高效、特色、涵稅型農業為主的農業產業長足發展。全鎮擁有名優特果園達8600畝,成為全縣的名優特果品生產基地,其中早熟梨系列有早酥梨、綠寶石、瑪瑙等品種。
河流鎮河流鎮
河流中心鎮劉廟村是回民聚居地,年宰殺牛4萬頭,羊12萬隻,為魯北最大的畜產品交易市場。

優良的發展環境

投資環境。河流鎮緊靠縣城、緊鄰205國道和濱博高速公路,桑陽路、大濟路貫穿境內,南距濟南120公里,北距北京320公里,距天津港220公里,距青島港360公里,境內公路網四通八達,交通便利,貫穿惠陽三縣城的“大濟路”(魯北大街)通過境內12公里,給河流鎮的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載體優勢。有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省級工業園。園區內建有35千伏的供、變電站2座,電力供應充足,連線縣幸福水庫的自來水管道,可滿足園區生產、生活的需要,寬頻信息網的投入使用,新建80公里的排水管網和55公里的柏油路,園區優良的硬體建設已成為外商投資興業的最佳載體。
人才勞動力資源優勢。電子、不鏽鋼製品、畜產品深加工、服裝、工藝品、木器製品等產業尤為發達,擁有一大批具備先進技術和熟悉經營管理和WTO知識的高科技人才,以及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勞動者素質高,好管理、經營成本小,適合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

人口

常住人口40056人(2017年)。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7710
男 19054
女 18656
家庭戶戶數 10200
家庭戶總人口(總) 37545
家庭戶男 18966
家庭戶女 18579
0-14歲(總) 9301
0-14歲男 4748
0-14歲女 4553
15-64歲(總) 25718
15-64歲男 13127
15-64歲女 12591
65歲及以上(總) 2691
65歲及以上男 1179
65歲及以上女 151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6749

下轄村

凌家村 呂家村 趙家村 趙武村
七里坦村 東周村 北萬村 西周村
陳家村 王姑庵村 戶李村 陳四林村
河北宋村 栗家村 崔廟村 趙宋村
徐大村 小耿村 王大村 張三川村
魏家村 大耿村 河流街村 小劉村
郭家村 中四廟村 西四廟村 白家村
王洪道村 北曹村 東馬村 馬英坊村
朱家村 毛馬村 王下馬村 東孟村
中孟村 西孟村 沙呂村 沙王村
高家村 封家村 帽李村 馮家村
耿斗村 崔家村 丁家村 劉同智村
劉廟街村 尚家村 前馬村 西楊村
後張村 前張村 東楊村 大楊村
後楊村 馬劉村 董家村 紅廟村
牛騰雨村 張古風村 張集村 沈家村
小李村 高池村 史家村 田家村
祁家村 邢塢村 南宋村 豆腐店村
南萬村 張井楊村 汪家村 於家村
南曹村 韓榜村

教育

陽信縣陽信縣河流鎮丁家國小
陽信縣河流鎮三孟中心國小
陽信縣河流鎮中心國小
陽信縣河流鎮劉廟回民中學
陽信縣河流鎮陳家中心國小
陽信縣河流鎮於家中心國小
陽信縣河流中學
陽信縣河流鎮齊發希望國小

景點

狼丘冢
位於陽信縣城東南8公里處,豆腐店村東首。此冢占地4600平方米,高7米。據該冢出土的文物考證,此地乃殷商遺址,明嘉靖《武定州志》載:“此蓋春秋狩於郎之地”。但是民間卻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唐朝大將薛禮征東時,大軍在此夜營露宿,由於長途跋涉,人困馬乏,官兵們酣然入睡。在被敵人團團包圍、面臨全軍覆沒的緊急關頭,有群狼狂吠不止,驚醒薛禮之軍。薛禮帶兵揮戈退敵之際,有狼死於亂軍之中。薛禮感念狼吠相救之功,將所亡之狼葬於原地,築冢紀念,故名“狼丘冢”。後人在冢上建築廟宇,當地人俗稱大廟。至清代,已形成了魯北平原上有重大影響的古建築群,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每年四月十八日,是狼丘冢(大廟)盛會,會期6天,自農曆四月十五日,大廟三門齊開,象徵廟會開幕。燒香還願者,經商賣藝者自方圓百里紛至沓來。可惜的是該建築群毀於兵火,只有狼冢尚留,常使人感懷不已。

特產

紅芽香椿
紅芽香椿是河流鎮的著名特產。該鎮王下馬村一帶自解放初期就已經形成400餘畝的連片規模,是華北地區最大的香椿園。此地所產紅芽香椿,綠葉紅邊,猶如“瑪瑙”裹“翡翠”,葉厚芽嫩,香味濃郁,乃香椿中之上品。香椿“清明”前萌芽,“穀雨”季節掰摘,一年三茬,頭茬為佳。在展葉前掰摘的嫩芽俗稱“椿頭”,曾為明、清時期皇家貢品,如今列為宴賓名貴佳肴。香椿營養豐富,內含多種維生素和高比重的芳香油,其中脂肪、蛋白、鈣、磷、鐵等有機物質遠遠高於其他蔬菜。生拌海鮮美味可口,熟炒雞蛋堪稱一絕,醃製掛糊油炸,可待上賓;用作調料,風味獨特,促進食慾,有“香椿下飯,惹人垂涎”之說。香椿除菜用外,藥用價值也很高,用香椿代茶飲,可除胃火;鮮葉加大蒜搗泥,帖敷瘡傷有良效。香椿木質堅硬,帶有天然香氣,俗稱“亞樟木”,製作家具不變形,防蟲蛀。2014年,境內王下馬村一帶香椿產區已經發展到千畝以上,並遠銷京、津、滬、深等地,備受市場青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