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歌仔戲

河洛歌子戲團,專營大型舞台公演的台灣民營歌仔戲劇團,在台北市,藝術總監王金櫻,團長劉鐘元。

團主早期經營電視歌仔戲,1991年的《曲判記》國家戲劇院世界首演是河洛歌子戲團的第1部大型舞台公演歌仔戲。

此後每年都有新戲推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洛歌仔戲
  • 地區:台灣
  • 藝術總監王金櫻
  • 團長:劉鐘元
  • 首演日期1991年
  • 首演地點:國家戲劇院
戲團介紹,經歷,主要演員,主要作品,舞台公演,

戲團介紹

河洛歌子戲是台灣唯一土生土長的劇種,歌子戲也是台灣人最親切的台灣經驗。百年來,從說唱的簡單音樂形式,融合歌舞等表
河洛歌仔戲河洛歌仔戲
演藝術並吸收亂彈、南管、京劇----等各劇種養分,同時在現代劇場藝術及舞台技術前導下,逐漸發展為代表當代台灣的成熟劇種。
歌子戲經歷了落地掃、外台、內台、廣播、電影、電視等類型風貌迥異的演出形態,由此可體察歌子戲回應時代潮流的強韌生命力,也曝露了古典戲曲適應社會轉型的睏乏。
古典戲曲之沒落中外皆然,主要原因是進行節奏跟不上現代人生活節拍,古戲目中道德價值觀念不被現代人接受,崇尚流行的年輕人缺乏古典素養拒絕接受,速食文化的流風下古典精髓蕩然無存,藝人失去自尊,觀眾失去信心。最後致命的一擊來自電視媒體之大舉侵入家庭,使傳統歌子戲表演藝術空間遭受空前的浩劫。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的1990年,從事廣播、電視歌子戲多年的河洛歌子戲團團長劉鐘元和現任該團藝術總監的陳德利兩人,抱著力挽狂瀾的悲壯誓約挺身而出,打出精緻歌子戲旗號,糾集一些具舞台功底的傳統戲曲藝人和現代劇場工作者,獻身植根於傳統的創新,開創當代歌子戲藝術領域的歷史任務。
河洛歌子戲團投注的心血,很快地有了回報,也改變了殘酷的現實。1991年2月間在國家劇院推出創作劇《曲判記》作為試金石,高價位門票下連演四天,阿公阿婆老戲迷回來了,新新人類也湧進來了,輿論和觀眾都給予一致的肯定與好評。
古典注入新血可以復活,要它成為健康有朝氣的新古典,須要不斷的創新與試驗。河洛歌子戲陸續製作了包括多出獲得金鐘獎榮譽的經典之作,這期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都給予我們熱心的指導和經費補助,一向關懷本土文化的義美食品公司也給予我們文宣上的贊助,很慶幸在邁向永續經營的路途上,河洛歌子戲不乏良師益友的指導和支援。

經歷

在台灣歌子戲的歷史發展中,河洛歌子戲團獨樹一幟傲視群雄,是台灣最具代表性與藝術成就的劇團之一。他對台灣本土文化的結晶——歌子戲的傳承,發展及推向國際文化舞台所做的貢獻令世人矚目。
河洛歌子戲團的前身是民國四十七年成立在民本電台製作廣播歌子戲之九龍歌劇團,由劉鐘元先生將民間的戲劇表演形式經由廣播電台播出,此舉創歷史先河,蔚為風潮。四十九年改組為聯通歌子戲劇團並活躍於隨後開播之台視頻道。五十九年擴充為聯合歌劇團,集石文戶、陳聰明、楊麗花葉青黃香蓮、柯玉枝、王金櫻、許秀年、柳青、巫明霞等編導演於旗下。六十五年赴新加坡公演。七十五年隸河洛文化公司,並以中視河洛歌劇團之名製作「綠珠樓」、「大漢春秋」、「漢宮怨」、「東漢演義」、「江南四才子」等電視歌子戲,「大漢春秋」更榮獲金鐘獎榮譽,並集一流技術人員與演技派演員於八十五年二月間應國家劇院之邀公演精緻歌子戲——「曲判記」,好評如潮,向隅者眾。
隨著社會發展的腳步,河洛由"廣播歌子戲"走向"電視歌子戲"製作的大型傳統歌子戲隨著電視頻道走入千家萬戶而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每逢佳作播出萬人空巷,一睹為快。

主要演員

河洛歌子戲團主要演員
初期有尤昆(歿)、陳寶華夫婦、陳昇琳、唐美雲許亞芬郭春美、張素卿(包喜)等,唐美雲、許亞芬、郭春美已獨立組團。現在的主要演員有王金櫻、小咪石惠君呂雪鳳、羅文君、羅育忠姊弟、陳雅真(禹安)、陳雅妮姊妹、簡宏璋、李珞晴等。

主要作品

  • 《義薄雲天》
  • 《梅玉配》
  • 《闖堂救婿》
  • 《漢宮怨》
  • 《團圓之後》
  • 《啞女告狀》
  • 《鳳冠夢》
  • 《三戲正德皇帝》
  • 《三進士》
  • 《私生子》

舞台公演

  • 《曲判記》
  • 《天鵝宴》
  • 《殺豬狀元》
  • 《皇帝秀才乞丐》
  • 《鳳凰蛋》
  • 《欽差大臣》
  • 《命運不是天注定》
  • 《賣身做父》
  • 《新鳳凰蛋》
  • 《秋風辭》
  • 《彼岸花》
  • 《新天鵝宴》
  • 《太子回朝》
  • 《東寧王國》
  • 《竹塹林占梅》
  • 《良弓吟》
  • 《梁皇寶懺》
  • 《風起雲湧鄭成功》----2008年首演
  • 《山寨情仇》---2009年首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