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平村(安徽省泗縣大路口鄉下轄村)

河平村(安徽省泗縣大路口鄉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河平村位於安徽省宿州市泗縣大路口鄉東北部,交通便利。全村現有總人口3973人,980戶,村民小組22個。在區劃調整前河平村由位橋、張圩兩個行政村組成。

基本簡介,歷史發展,地理位置,經濟發展,農業種類,特色土產,文化教育,教育資源,師資隊伍,新農村建設,黨建情況,

基本簡介

河平村現有集體所有農用地總面積6790畝,其中耕地面積6536畝,林地面積48畝,水面面積100畝,其他106畝。農民人均收入3783元。
河平村現有農作物品種有山狼放棕芋、小麥、花愚坑敬生、玉米等。2009年,為了加強對小麥的田間管理,促進苗情轉化升級,在河平村推出12000畝小麥高產攻關示範片和300畝小麥高產核心示範田。
建設中的河平村(過年時回家拍攝的)建設中的河平村(過年時回家拍攝的)

歷史發展

名稱由來
河平村,從字面上解釋是“河水平靜流淌的村子”的意思。因為,河平村轄區東部有一條河流——石樑河。該河平常作為村東部農田灌溉排水之用,但是也曾因為大雨季節,河水暴漲,讓河兩岸多處農田遭到淹沒,1998年,1999年就是例子。
2008年安徽省泗縣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村級區劃調整工作,將原448個村撤併調整為195個村。河平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變化而來。它是由張圩村+魏橋村合併而來。由於兩個村子都在石樑河畔,因而取名為“河平”。
歷史變革
河平村是“精兵簡政”的產物。正式成立於2008年。原來的兩個村子張圩村、魏橋村經過合併,精簡人員,變革名稱,精簡機構,合為——河平村。
背景:2008年安徽省泗縣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村級區劃調整工作,將肯探驗原448個村撤併調整為195個村,村人口規模在4000人以上。在操作過程中,該縣以“五項原則”為指導,精心組織,認真實施。第一是擴大規模原則。撤併規模過小、過散、偏僻、貧困的村組,實行大帶小、強帶弱、富帶窮、中心村帶周邊村。第二是便於管理原則。從便於日常工作管理和便於村民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實際出發,使合併後的村在地域上保持整體性。第三是整建制頸雄撤併原則。以村為單位,實行整建制撤併,實現各項立作的較快銜接。四是依法辦事原則。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程式進行,嚴禁違法操作。五是尊重民意原則。在充務尊重民意的基礎上,認真聽取村民或村民代表的意見和建議,防止引發矛盾,確保農村社會穩定。

地理位置

河平村位於安徽省宿州市泗縣大路口鄉東北部,交通便利。距離104國道僅3.5公里,並且靠近泗縣農科所(科技種田研究、種糧培育)。村東部是石樑河;中部和村內多條“村村通”水泥路已經建成。全村地理結構成長方形分布。土地平整、肥沃。
河平村西鄰104國道,北接同屬大路口鄉的程廟村。南接舒鄧、霸王,東臨石樑河,與墩集鎮朱廟村、尹莊隔河相望。西南方向有趙湖村。
河平村屬典型的淮北平原,土地平整,農田一望無際。田地周圍沿路多種樹,以北方落葉闊葉林為主,樹種主要為楊樹。

經濟發展

河平村主要收入來源有兩部分。基礎依舊是土地收入,其次為出外務工的收入。但是隨著外出人員的逐漸增多訂坑凳,年限的增長,兩種收入比重已經改變。有很多村民的收入比重以務工所得為主。

農業種類

河平村土地平整,肥沃,適合種多種農作物。目前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山芋、花生、小麥、玉米等。其料婆射符中山芋是該村的主要經濟作物,花生是輔助經濟作物;隨著時間的發展,農業稅的取消甩廈鴉捆,人們的餘糧越來越多,小麥這種當初的糧食作物也逐漸變為經濟作物。

特色土產

泗縣是著名的“冬粉之鄉”。而張圩村所在的大路口鄉就是全縣三大出產冬粉的鄉鎮之一。泗縣所產冬粉主要是山芋冬粉。河平村就是著名的“山芋村”。
紅薯是高產穩產的一種作物,它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耐旱耐瘠,病蟲害較少等特點,在水肥條件較好的地方種植,一般畝產可達春薯畝產可達2000--3000公斤。河平村的紅薯種植當初也是以手工為主,20世紀末到現在,逐漸實現機械化種植、收割。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村民不是以食用為主,而是將山芋洗乾淨、加工成粉末,俗稱“粉面”,粉面滑而不膩,顏色、形狀類似於麵粉。人們平常吃的涼粉、冬粉、粉皮、涼皮等都主要靠這種“粉面”加工而成。河平村民很早就學會了冬粉加工技術,但是由於此種加工需要耗費大量勞動力,大約在2004、2005年左右,這種小作坊式的冬粉加工技藝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村民們加工完山芋,曬乾粉面後,就會直接將其出售給收購商。這也是冬粉的“半成品”。他們把加工冬粉節約下來的時間用來出外務工,賺取更多的家庭收入。

文化教育

教育資源

泗縣大路口鄉河平村原來擁有國小2所,張圩國小、魏橋國小。但是目前只有張圩國小一所完小,魏橋國小在前幾年整合全縣教育資源的行動中被撤併。該村適齡兒童主要就讀於張圩國小。
張圩國小歷史悠久,建立於何時已不可考,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經過一次校址搬遷。目前所在位置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從原張圩莊子搬過來的。目前有小學生約200人。
目前國小校舍為紅磚瓦房,尚無教學樓。沒有正式的操場,教育資源貧乏。這一狀況正在改觀,由於村里正在進行新農村建設,國小的校舍翻新也納入到了這一計畫中。
由於距離家較近,不採用住校制度。放學後孩子們自行回家。

師資隊伍

張圩國小是一所完小,高峰時擁有教師15名左右。張圩國小教師最初為本村有文化的青年、老者。目前還有幾位教書在30年以上的老教師。隨著國家對於教育的重視,更能與時俱進,學歷層次更高的教師慢慢注入農村教育以新鮮的血液。
目前從張圩國小走出的大學生在20名以上。

新農村建設

大路口鄉河平村張圩新農村建設點簡介
一、概況
河平村作為全省千村整治試點村,全村1130戶,4200人,共有耕地面積10665畝,自2010年8月起進行整治,目前正在順利進行。
二、土地整治情況
我們堅持積極穩妥、民眾自願的原則,進行邊丈量、邊公示、邊拆遷,目前,已丈量450戶。現已拆遷250戶。面積30000平方米,預計年底新老小灘、新張圩、新張莊、老張莊五個自然莊可全部拆遷完,可增加耕地面積400畝,到2011年10月底張圩可全部拆完,可新增土地700畝。現在建200套住房已訂購一空,沒開工的住房已預訂150套。
三、新農村建設情況
河平村按照規劃將建成兩個居民集中居住小區即:張圩小區和魏橋小區。張圩小區通過前期的測繪、規劃設計等籌備工作現已開工。小區規劃占地223畝,可集中安置民眾600戶。目前已開工16棟,房屋設計為徽派建築,每戶平均面積166m2,造價10.30萬元,包含地價0.7萬元,房屋總價格11萬元。計畫到2011年底,張圩小區的60棟600套徽派建築的新農村示範點可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四、入住狀況
2012年3月中旬,河平村新農村第一批部分住戶已經入住。將近20戶人家已經搬進新居。

黨建情況


張明月
村委會主任、黨支部委...
代甫清
黨支部委員
村委會委員
村委會委員
位蘭萍
計生專乾
計生專乾

特色土產

泗縣是著名的“冬粉之鄉”。而張圩村所在的大路口鄉就是全縣三大出產冬粉的鄉鎮之一。泗縣所產冬粉主要是山芋冬粉。河平村就是著名的“山芋村”。
紅薯是高產穩產的一種作物,它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耐旱耐瘠,病蟲害較少等特點,在水肥條件較好的地方種植,一般畝產可達春薯畝產可達2000--3000公斤。河平村的紅薯種植當初也是以手工為主,20世紀末到現在,逐漸實現機械化種植、收割。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村民不是以食用為主,而是將山芋洗乾淨、加工成粉末,俗稱“粉面”,粉面滑而不膩,顏色、形狀類似於麵粉。人們平常吃的涼粉、冬粉、粉皮、涼皮等都主要靠這種“粉面”加工而成。河平村民很早就學會了冬粉加工技術,但是由於此種加工需要耗費大量勞動力,大約在2004、2005年左右,這種小作坊式的冬粉加工技藝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村民們加工完山芋,曬乾粉面後,就會直接將其出售給收購商。這也是冬粉的“半成品”。他們把加工冬粉節約下來的時間用來出外務工,賺取更多的家庭收入。

文化教育

教育資源

泗縣大路口鄉河平村原來擁有國小2所,張圩國小、魏橋國小。但是目前只有張圩國小一所完小,魏橋國小在前幾年整合全縣教育資源的行動中被撤併。該村適齡兒童主要就讀於張圩國小。
張圩國小歷史悠久,建立於何時已不可考,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經過一次校址搬遷。目前所在位置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從原張圩莊子搬過來的。目前有小學生約200人。
目前國小校舍為紅磚瓦房,尚無教學樓。沒有正式的操場,教育資源貧乏。這一狀況正在改觀,由於村里正在進行新農村建設,國小的校舍翻新也納入到了這一計畫中。
由於距離家較近,不採用住校制度。放學後孩子們自行回家。

師資隊伍

張圩國小是一所完小,高峰時擁有教師15名左右。張圩國小教師最初為本村有文化的青年、老者。目前還有幾位教書在30年以上的老教師。隨著國家對於教育的重視,更能與時俱進,學歷層次更高的教師慢慢注入農村教育以新鮮的血液。
目前從張圩國小走出的大學生在20名以上。

新農村建設

大路口鄉河平村張圩新農村建設點簡介
一、概況
河平村作為全省千村整治試點村,全村1130戶,4200人,共有耕地面積10665畝,自2010年8月起進行整治,目前正在順利進行。
二、土地整治情況
我們堅持積極穩妥、民眾自願的原則,進行邊丈量、邊公示、邊拆遷,目前,已丈量450戶。現已拆遷250戶。面積30000平方米,預計年底新老小灘、新張圩、新張莊、老張莊五個自然莊可全部拆遷完,可增加耕地面積400畝,到2011年10月底張圩可全部拆完,可新增土地700畝。現在建200套住房已訂購一空,沒開工的住房已預訂150套。
三、新農村建設情況
河平村按照規劃將建成兩個居民集中居住小區即:張圩小區和魏橋小區。張圩小區通過前期的測繪、規劃設計等籌備工作現已開工。小區規劃占地223畝,可集中安置民眾600戶。目前已開工16棟,房屋設計為徽派建築,每戶平均面積166m2,造價10.30萬元,包含地價0.7萬元,房屋總價格11萬元。計畫到2011年底,張圩小區的60棟600套徽派建築的新農村示範點可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四、入住狀況
2012年3月中旬,河平村新農村第一批部分住戶已經入住。將近20戶人家已經搬進新居。

黨建情況


張明月
村委會主任、黨支部委...
代甫清
黨支部委員
村委會委員
村委會委員
位蘭萍
計生專乾
計生專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