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磚雕

河南磚雕

中原地區的磚雕以中原文化為根基,以洛陽十三朝古都為代表的中原傳統文化所在地為依託,展現河南磚雕古建築文化的精髓和藝術,及河南歷史上和現代不同時期的磚雕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磚雕
  • 外文名:Henan brick carving
  • 發源地:中原地區 
  • 追溯時期:北宋時期 
河南磚雕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陰刻(刻劃輪廓,如同繪畫中的勾勒)、壓地隱起的淺浮雕、深浮雕、圓雕、鏤雕、減地平雕(陰線刻劃形象輪廓,並在形象輪廓以外的空地鑿低剷平)等(見雕塑工藝品)。河南磚雕從實用和觀賞性的角度出發,在雕刻製作時以保持建築構件的堅固,能經受日曬和雨淋。
磚雕最早在北宋時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磚雕,成為墓室壁磚雕面的裝飾品。在河南、山西、甘肅等地發掘的北宋墓室,三面牆壁均以磚雕貼砌而成。磚雕大多作為建築構件或大門、照壁、牆面的裝飾。由於青磚在選料、成型、燒成等工序上,質量要求較嚴,適宜雕刻。在藝術上,河南磚雕遠近均可觀賞,具有完整的效果。在題材上,河南磚雕以龍鳳呈祥、和合二仙、劉海戲金蟾、三陽開泰、郭子儀作壽、麒麟送子、獅子滾繡球、松柏、蘭花、竹、山茶、菊花、荷花、鯉魚、福祿壽禧文字等寓意吉祥和人們所喜聞樂見的內容為主。
1958年 4月於河南省偃師縣酒流溝水庫西岸一宋墓中出土,墓葬北壁下半部嵌有六塊雕像磚,其中三塊雕有五個人物,是宋雜劇的演出圖像。其一,頭戴幞頭,身著圓領長袍,腰系帶,手拿一幅立軸畫,上身微俯,似在講述劇情,當為末泥色;其二,頭戴展角幞頭,身穿圓領大袖袍,左手執笏,右手握笏,正在傾聽他人說話,當為裝孤色;其三,頭戴東坡巾,穿圓領長袍,前襟掖起,露出雙膝,右手捧一物,左手指著戴展角幞頭的人,作對話狀,當是引戲色;其四,頭載軟巾,著長衫,敞胸露腹,腰系帶,裹腿穿襪,左手托一鳥籠,當為副末色;其五,頭戴軟巾諢裹,著長衫,腰扎帶,腳穿襪,口中含著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正在吹哨,當為副淨色。<都城紀勝>中說:“雜劇中,末泥為長,每四人或五人為一場,……末泥色主張,引戲色分付,副淨腳發喬,副末色打諢,又或添一人裝孤。”據此記載,與雕像磚五個角色形象相印證,可以看出宋代雜劇藝術中的角色裝扮及其演出的大致情況。現藏河南省博物館。
河南很多古蹟,如白馬寺,龍門石窟,關林,開封府,大相國寺等等都有河南磚雕的存在,一些現代的新的仿古建築景區景點也用萬堂的磚雕材料為主進行裝飾修建,如開封的小宋城、洛陽的天堂明堂、上陽宮等都有河南磚雕的存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