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官廟鄉

三官廟鄉地處驪山山脈,關中東部,隸屬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距市區22公里。東南以秦嶺為界與渭南、土橋鄉、洛南、孟村鄉、柞水等鄉鎮相望,北部以橫嶺與臨潼區為鄰,西部與長安區、灞橋區接壤。藍田自古為秦楚大道,是關中通往東南諸省的要道之一。(這是一個歧義詞條,後面將補充介紹中牟縣三官廟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三官廟鄉
  • 隸屬: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
  • 人口:1982人
  • 耕地面積:2890畝
  • 主要農作物:柿子
地方特色,特色經濟,黨政建設,鄉鎮介紹,地理概況,經濟概況,

地方特色

三官廟鄉乘汽車,搭火車,坐飛機,藍田縣三官廟鄉的火晶柿子一路奔波闖進了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市場,成為當地居民的可口食品。
藍田縣三官廟鄉地處驪山山脈,海拔高,溫差大,出產的柿子色紅味甜。
自古以來當地民眾就有栽種柿子的傳統,全鄉2008年栽種柿子達14000餘株。2008年來,三官廟鄉政府狠下功夫,組織幹部到鹹陽、禮泉等經常經銷水果的地區聯絡客商,2008年又在網上發布供銷信息,各地客商紛至沓來,其中許多客商還以三官廟的火晶柿子為主做起了跨國販運的大買賣。一位客商一次就收購了60多萬公斤的柿子,運往廣州、福建、武漢等地。40噸柿子在去澀後,被販運到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並賣到7元每公斤的好價錢。據了解,2008年,全鄉柿子總產量達100萬公斤,按2008年的市場價算,可為當地民眾增收40多萬元。

特色經濟

三官廟鄉三官廟鄉三官廟村地處藍田縣橫嶺中部、三官廟鄉政府的所在地。全村共有10個村民小組,516戶、1982人。分布在三條梁四條溝內,自然條件差,溝壑縱橫。多數村民居住深溝,60%以上的耕地為坡地。交通、生產、生活多有不便,直接影響著該村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為了使該村儘快走上富裕之路,鄉黨委政府和該村黨支部、村委會,認真進行調查研究,認為該村民眾居住分散、土地寬廣、草坡資源豐富,載畜量大,加之民眾自古就有養牛的習慣。這潛在的資源優勢被大家所公認。鄉黨委及時研究、制定方案,提出了“穩糧擴菜種西瓜,重點抓好畜牧業”的發展思路,並深入村組座談討論,這一決策受到了廣大民眾的積極回響。
根據該村民眾的實際情況,村黨支部制定了具體的工作方案:一是抓好宣傳動員工作,提高民眾發展養牛的積極性,建立李家溝養殖小區1個,戶均養牛10頭以上,對全村養牛業起到了示範帶頭作用;二是加強養牛圈舍改造、擴建,為養牛提供寬敞的場地;三是對困難戶、雙女戶、獨生子女戶進行資金扶持,捉進養牛業的快速發展;四是聘請畜牧獸醫科技人員進行飼養技術、畜病預防知識講座,提高養殖技術水平;五是利用退耕還草項目發展飼草500多畝;六是利用集會的優勢,做好肉牛的出欄和銷售工作。有力的促進了養牛事業的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養牛專業村。
該村共有耕地2890畝,其中經濟作物689畝;牛存欄2591頭、羊632隻、雞2088隻,戶均養牛5頭。全年農業總產值739.7萬元,其中養牛總收入519萬元,真正成為民眾的“活銀行”和該村的主導產業。
為了把養牛產業作大作強,向更高的目標邁進。2008年初,該村制定了更高的目標:一是在李家溝養牛小區的帶動下,再發展一個養牛小區;二是改良擴種優質牧草300畝;三是成立養牛協會一個;四是加強新品種的改良和養殖技術的普及工作,使養牛產業真正成為三官廟村的“活財神”。

黨政建設

三官廟鄉三官廟鄉在第二批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堅持邊學邊改、邊議邊改,從身邊小事、從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幫助民眾解決各類突出問題160餘件,銷售西瓜、晚夏西紅柿等農副產品2000萬公斤,增收1000餘萬元,讓民眾早見實效、早得實惠。
為使先進性教育活動更加貼近鄉鎮機關的工作實際,三官廟鄉積極開展“三評三比三競賽”活動。同時,充實完善了“三帶三抓一考核”黨建工作責任制,從而全鄉先後建起黨員科技示範戶56戶、樣板園23個,形成了以曹馬灣西瓜、過風嶺晚夏西紅柿、高坪中藥材、李家溝養殖小區等具有嶺區特色的四大產業示範園區的產業新格局。在此基礎上全鄉發放了“徵詢意見表”4102份,走訪民眾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幹部職工410餘人次,召開座談會17場次,徵詢民眾迫切盼望解決的水、電、路、橋、校及要求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意見建議190餘條。現已解決各類突出問題160餘件,其餘30件正在解決之中。防汛期間,鄉領導帶領20名黨員幹部為幫助宋家坡受災民眾重建家園,放棄公休,捐款4000餘元,並且幫助過風嶺村孫新虎等8戶民眾搭帳篷、移家具、送米麵。在黨員幹部的共同努力下,全鄉21個滑坡點的4300多民眾安全度汛。
針對民眾6000餘畝西瓜、西紅柿的銷售難題,鄉上及時成立產銷協會,印發宣傳資料,在興農網站發布銷售信息,在縣城懸掛宣傳橫幅,在渭南、西安、鹹陽等地設立銷售網點,組建了80餘人的黨員義務銷售服務隊和接待站,與工商、交通等部門協調,開設“綠色通道”,使西瓜、晚夏西紅柿得到及時銷售。
同時鄉上積極為民眾興辦實事百餘件。多方引進資金280萬元,修通三官廟街至李家溝養殖小區等鄉村路3條17公里。修建了橫嶺地區規範化農貿市場,投資81萬元興建新房國小、中心國小;通過國家扶持、民眾集資等形式解決人畜飲水7處;對白馬河、白牛河進行流域治理5平方公里,有效改善了嶺區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民眾滿意的說;“黨的好傳統、好作風回來了。”

鄉鎮介紹

三官廟鄉位於縣境南部,鄉政府駐三官廟村,距縣城27公里。東鄰馮堂鄉,南鄰尉氏縣,西南鄰新鄭市,西北鄰張莊鎮,東北鄰黃店鎮。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多沙崗薄地和小沙丘;境內有小清河,灣洪溝、韓家溝、坡董溝、馬家溝等季節性河流。

地理概況

三官廟鄉三官廟鄉處於大鄭州經濟圈內,由於三官廟鄉處於兩市(鄭州、開封)三縣(中牟、新鄭、尉氏)交界,因此,從明末清初至今,是周邊市縣農副產品的聚散地,商業阜盛。西距107國道8公里,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薛店下道口5公里,新鄭國際機場4公里,省道223線、102線縱橫交匯穿越全鄉。
境內基礎設施齊全,50千伏變電站提供了電力保障,本地勞動力資源豐富低廉,特別適宜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
全鄉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年均氣溫16.7℃,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盛產農林產品。年種植花生2.5萬畝;高澱粉紅薯1.9萬畝;大蒜1.5萬畝;小麥2.5萬畝;玉米1.8萬畝;西瓜1.8萬畝;優質小雜果2.3萬畝;主要以梨、杏、柿子為主。其中鄭家村的千畝梨園,被省質監局定為“無公害梨標準化生產基地”。
豫04省道橫貫東西,中(牟)三(官廟)公路直達縣城,2000年有鄉級公路8條,各村均有公路相通。2000年進行農村電網改造,架設高壓線路45.8公里、低壓線路215.8公里。1997年實現村村通電話,2000年電話裝機2256部,電話普及率15.6%。
90年代,開挖排水溝10條、總長35公里,打機井708眼,地埋管道31.5公里。2000年實現機耕面55626畝,機收、機播各4676畝。

經濟概況

三官廟鄉90年代初開始推廣使用農膜,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半強制性發展日光溫室。2000年,已形成一年三熟甚至四熟的間作套種種植模式,日光溫室生產由半強制性發展到自願接受狀態。2000年種植紅薯1.55萬畝、畝均效益700元,種植菸葉3000畝、畝均效益2000元,種植土豆5000畝、畝均效益900元;花生面積和產量居全縣第3位。1995年10月,全國婦聯、國家林業局投資280萬元開發馬陵崗,建設“三八綠色工程”,共平整土地4500畝,發展果園2500畝,植樹造林2000畝。1998年,皛店村栽種美國凱特杏153畝。2000年有農果間作5106.74畝,果園面積、水果產量分別居全縣第4位和第2位。家禽存、出欄量和禽蛋產量居全縣第3位,生豬存、出欄量分別居第4位和第7位。
2000年有鄉辦企業23家、私營個體企業138家,從業人員3984人。1993年10月建成中牟縣粉條加工總廠,年產粉皮800噸;該廠的粉皮系列產品獲中國第三屆鄉鎮企業出口商展會萬向杯金獎、省名優產品、市雙優商品獎,銷往河北、河南、山東、新疆、黑龍江等地;2000年,該企業被鄭州市政府命名為骨幹鄉鎮企業。
三官廟集貿市場有商戶206戶,逢農曆一、四、七日為集貿日。農曆二月初六皛店等4個村,清明節三官廟等6個村,三月初十後段等6個村,四月初一教場袁等3個村,四月初四寺下李等5個村,四月十五丁莊等4個村,九月初九坡董村均有古廟會。
10年中,累計投入教育經費826萬元,共建教學樓17棟。2000年有國中2所、國小22所,共有教師254人,在校生總數6344人。成人教育學校有專兼職教師7人,10年共辦技術培訓班329期,培訓3.13萬人次。
2007年有村衛生所33所。鄉衛生院有醫務人員50人,設病床70張,擁有X光機、B超機、心電圖機、放大鏡、都卜勒儀等設備。
2007年有書店1個,電影放映隊1個。西部有綿延數里的春秋戰國時期馬陵古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