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農作物抗旱研究重點實驗室

河北省農作物抗旱研究重點實驗室依託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建設,於2006 年開始籌建,2007 年6 月通過驗收,現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劉旭,實驗室主任為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所陳秀敏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北省農作物抗旱研究重點實驗室
  • 地處:河北省
  • 研究方向1:抗旱資源的創新與鑑定
  • 研究方向2:抗旱品種選育
基本信息,名稱,依託單位,地址,人員編制,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實驗條件建設,開放與交流,

基本信息

名稱

河北省農作物抗旱研究重點實驗室

依託單位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

地址

衡水市南門口 656 號

人員編制

現有固定人員35 名,其中高級職稱19 人,中級職稱11 人,初級職稱5 人。省突貢專家1 人。

研究方向

1 .抗旱資源的創新與鑑定
抗旱資源創新為抗旱高產育種提供豐富的遺傳背景。利用染色體工程,導入外源染色體,創造抗旱資源,豐富農作物遺傳背景。
2 .抗旱品種選育
套用“ 後代水旱交替選擇法和新品系抗旱指數法” 篩選、鑑定、評價抗旱高產品種,並在生產上推廣套用。
3 .抗旱性鑑定與評價方法研究
在人為乾旱脅迫條件下,採用旱作所首創的“ 抗旱指數法” ,對主要農作物品種進行抗旱性評價。
4 .作物抗旱栽培生理研究
用田間試驗、乾旱棚和盆栽試驗研究篩選作物的抗旱生理生態指標和抗旱生理機制及其抗旱優質高產配套栽培技術。

研究成果

實驗室建設以來,圍繞實驗室的工作目標,結合當地農業生產急需,在抗旱節水技術、抗旱農作物育種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這些技術的推廣套用,極大的促進了我省水資源的高效利用,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針對我國華北平原冬麥區生產上嚴重乾旱缺水的突出問題,制定節水抗旱高產育種目標,廣泛蒐集、創新種質資源,採取不同世代水旱交替和“ 擴源、保庫“ 的選擇方法與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抗旱生理指標測定相結合進行定向培育,相繼育成了“ 國審石 4185’’ 、“ 國審衡95 觀26” 、“ 國審衡7228” 、“ 衡優18” 、“ 石家莊10 號” 、“ 石麥13 號” 系列節水抗旱的冬小麥新品種,分別通過了省、國家審定,在生產上得到了大面積推廣。此成果2006 年或突出貢獻獎。
矮桿大穗抗旱節水高產廣適型冬小麥新品種衡觀35 的選育及套用,2009 年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衡觀35 的選育成功,使得矮稈大穗、抗旱節水、高產、廣適型各特性聚為一身,在四大麥區年推廣1000 萬畝以上,是我國歷史上冬小麥生產適應範圍最廣、南北跨區種植面積最大的抗旱節水高產品種。
河北低平原淺層微鹹水高效利用技術體系研究2007 年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該體系建立了低平原區包括棉花、小麥、牧草等微鹹水高效利用技術體系;根據作物、氣候、土壤條件和微鹹水礦化度之間的作用關係,建立了微鹹水資源化利用智慧型管理系統。
自實驗室成立以來,共取得各級獲獎成果7 項,獲取專利及品種保護24 個,發表論文95 篇,專著7 部。

實驗條件建設

實驗室用房面積2500 m 2 ,儀器334 台套,原值1070 萬元。主要有小麥籽粒品質測定儀器(單粒穀物測定系統、近紅外品質分析測定儀)、麵粉品質測定儀器(粉質儀、拉伸儀)、土壤農化分析儀器(全自動流動注射分析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和分子標記檢測儀器。與實驗室配套的田間試驗,在旱作節水農業試驗站進行,試驗田面積500 畝,田間試驗管理規範,設施條件現代化。

開放與交流

通過積極參與對外交流,使得實驗室能夠把握研究前沿,提升了研究方法,拓寬了研究思路。2008 年派人到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孟山都參觀交流,2009 年,參加了“ 國際挑戰計畫” 國際合作項目,分別派人到墨西哥、澳大利亞、法國學習交流,並邀請到澳大利亞植物育種研究所、孟山都等的有關專家、研究人員來實驗室講學,對實驗室的育種研究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