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針(原變種)

沙針(原變種)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2-5米;枝細長,嫩時呈三棱形。葉薄革質,灰綠色,橢圓狀披針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2.5-6厘米,寬0.6-2厘米,頂端尖,有短尖頭,基部漸狹,下延而成短柄。
花小;雄花:2-4朵集成小聚傘花序;花梗長4-8毫米;花被直徑約4毫米,裂片3;花盤肉質,灣缺;雄蕊3枚,花絲很短,不育子房呈微小的突起,位於花盤中央;雌花:單生,偶4或3朵聚生;苞片2枚;花梗頂部膨大;花盤、雄蕊如同雄花,但雄蕊不育;兩性花:外形似雌花,但具發育的雄蕊;胚珠通常3枚,柱頭3裂。核果近球形,頂端有圓形花盤殘痕,成熟時橙黃色至紅色,乾後淺黑色,直徑8-10毫米。花期4-6月,果期10月。

產地生境

產於西藏、四川、雲南、廣西。生長於海拔600-2700米灌叢中。斯里蘭卡、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越南、寮國、高棉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印度。

主要價值

根部含有類似檀香的芳香油,藥用消腫止痛,驅風並治跌打刀傷;心材作檀香的代用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