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郡歲月/傾聽大自然

沙郡歲月/傾聽大自然

《沙郡歲月》的作者阿爾多·李奧帕德(1887—1948),美國著名生態學家和環境保護主義先驅,也是一位造詣極深的文學巨匠,《沙郡歲月》是他的代表作。在這本書中,李奧帕德觀察自然的變異,思考土地的命運,感受著生命的豐潤與美好。本書是一部集文學、哲學、生態學於一體的巨著。

基本介紹

  • 書名:沙郡歲月/傾聽大自然
  • 譯者:吳美真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5895778
  • 作者:阿爾多·李奧帕德
  • 出版社: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 頁數:177頁
  • 開本:3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我們坐在山丘上一朵新開的銀蓮花旁,觀看雁兒飛過。
一隻燕子造就不了一個夏天,但是當一群雁衝破三月雪融的陰鬱時,春天就降臨了。
坐在沙郡的山丘間,觀看日出,聆聽清晨烏兒歌唱的是美國著名生態學家李奧帕德。來聽他講述追蹤冬眠醒來的臭鼬、觀賞鷸優雅的空中之舞、看河流在沙洲上作畫、釣鱒魚和獵松雞的故事肥!
阿爾多·李奧帕德編著的《沙郡歲月》是一本少兒文學。

作者簡介

作者:(美)阿爾多·李奧帕德 譯者:吳美真
阿爾多·李奧帕德是美國著名的生態學家和環境保護主義的先驅,被視作美國的“野生生物管理之父”,同時也是一位“造詣極深的文學巨匠”。他於1887年出生於美國愛荷華州,他的成長與野外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繫,這也培養了其熱愛自然生態的心靈。從耶魯大學畢業後不久,他進入美國林務署,擔任新墨西哥州和亞利桑那州的助理林務官,從此投身環保工作。

《沙郡歲月》是他的代表作品,是一部集文學、哲學、生態學於一體的巨著。他在書中定義了其著名的“土地倫理”,希望人類對於土地持謙恭平和的態度,而非強力的征服。其中樸素而流暢的自然寫作,令人回味無窮,思緒萬千。1948年,就在《沙郡歲月》手稿完成後不到一個月,他不幸在協助撲滅鄰居農場的一場大火時喪生,本書遂成為他對環保工作的最後宣言。
吳美真,台灣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班肄業。曾任英文教師及出版公司翻譯,譯作有《沙郡歲月》《星星、雪、火》和《微物之神》等。

圖書目錄

這本書要帶你去的地方
一月
雪融
二月
好櫟木
年輪泄露的歷史
伐木工具的歷史寓意
三月
雁群歸來
春雁之鳴
四月
河水高漲
葶藶
大果櫟
空中之舞
五月
自阿根廷歸來
六月
一首關於釣魚的田園詩
七月
龐大的財產
大草原生日的葬禮
誰為裂葉翅果菊哀泣?
八月
青草地
九月
合唱的矮樹林
十月
暗金色
起得太早
紅燈籠
十一月
如果我是那風
斧頭在手
堅固的要塞
十二月
家園範圍
雪地上的松樹
六五二九零

文摘

雪融
每年,在仲冬的大風雪過後,雪就在一夜之間開始融化了。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可以聽見清亮如鈴的滴水聲;這聲響不只為夜眠動物,也為某些冬眠動物帶來奇怪的騷動。蜷縮在深邃洞穴里冬眠的臭鼬伸直身體,大膽地拖著肚皮穿過雪地,跑到外面潮濕的世界逡巡。它的足跡標示了那被我們稱為一年的循環中,日期可考的最早事件之一。
這些蹤跡似乎顯現了一種對於俗務的漠然,這在其他季節是不尋常的;足跡直直穿過田野,仿佛臭鼬正在追求一個遙不可及的東西,暫時拋下了一切。我跟隨在後,試圖了解它的心態和食慾,想看看它是否有任何目的。
一年的月份中,在一月至六月之間,大自然提供的消遣和娛樂成等比級數增加。在一月,我們大可追蹤一隻臭鼬的足跡、搜尋山雀的腳環、看看鹿兒吃了哪種幼松的細嫩枝葉,或者鼬挖了哪些巨稻鼠的窩,偶爾才會關心一下其他事情。一月里的觀察幾乎可以和雪一樣單純和平靜,也幾乎可能和寒冷一樣持續無輟。我們不僅有時間去看看誰做了些什麼,也有時間去思索它們為什麼這么做。
一隻因我的到來而受到驚嚇的田鼠,濕淋淋地急速橫過臭鼬的路徑。為什麼它在大白天外出?很可能是因為雪融使它感到苦惱;它在雪下蓬亂的草地中辛苦啃嚼出來的隱秘洞穴迷宮,如今已經不再是個洞穴了,而只是暴露在眾目睽睽和眾人嘲笑之下的小徑。的確,使雪融化的太陽,嘲弄了這個嚙齒類動物經濟系統中的主要建築。
田鼠是清醒冷靜的大地公民,它知道,草的生長是為了讓它們得以將之儲存起來,作為地下的乾草堆,也知道下雪是為了讓它們得以建造聯絡乾草堆之間的地道——供需和運輸都因此有條不紊地組織了起來。對於田鼠而言,雪意味著免於匱乏和恐懼。
一隻毛腳鴛來到前面的草原上飛翔。此時,它一會兒停駐,一會兒像翠鳥那樣盤旋著,然後又像長了羽毛的炸彈一般,筆直落入沼澤之中。它沒有再度飛起,因此,我確定它已捕住一隻憂心忡忡的田鼠工程師,並且正在大啖其肉;誰令田鼠不肯等到夜晚才出來,檢視它井井有條的世界所遭遇的損害?
關於草為什麼生長,毛腳鴛沒有任何概念,但是它很清楚,雪融是為了讓它能夠再度捕到田鼠。它從北極地帶南下,期待著雪的融化,因為對它而言,雪融意味著免於匱乏和恐懼。
臭鼬的足跡進入樹林裡,穿過一個林間空地,此處的雪已被兔子踩得十分結實,並且染上了它們的粉紅色尿液。剛剛冒出頭來的櫟樹苗枝幹,因為雪融而甫遭兔子齧去一層樹皮。一簇簇的兔毛,顯示了今年動情的雄兔們展開的第一次搏鬥。再往前走,我看到一塊血斑,周圍有一圈貓頭鷹張翅劃下的弧形痕跡。對於這隻兔子而言,雪融使它免於大匱乏,但也使它掉以輕心,因而忘記恐懼。貓頭鷹提醒了它,不能滿腦子只想著春天,就忘了戒備。
臭鼬的足跡繼續延伸,顯示出它對於可能的食物沒有任何興趣,也毫不關心鄰居的嬉鬧和報應。我很想知道它心裡在想些什麼,是什麼原因促使它離開睡臥之處?這隻胖嘟嘟、拖著大肚皮爬過融雪的傢伙,可能懷有浪漫的動機嗎?最後,這些足跡進入一堆浮木之中,不再出現。原木之間傳出清亮的滴水聲,我想臭鼬應該也聽見了這聲音。我轉身回家,心裡仍不住地思索著。P3-7

序言

大自然是人類的搖籃。文明人類所擁有的一切,無不起源乾自然。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情感,我們對美和幸福的渴望,對夢想的追求,都和大自然緊密相連。如果沒有大自然,人類的一切都是虛無。
謳歌自然之美,抒發人類沉浸在自然中的優美寧靜的心境,是文學作品常寫常新的主題。古往今來,無數文學家用他們獨特的文字,寫出了人類對自然的讚美,寫出了他們親近自然的深情感受。自然之美,是文學創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收在這套書中的文字,是文學家和大自然的奇妙對話,是來自大自然的天籟之聲。這些作品,都是享譽世界的文學名篇,自它們誕生以來,已被翻譯成各種不同的文字,在人間流傳,感動過無數讀者。在年輕時代,我曾迷戀過其中的好幾位作家的文字,如普里什文的《林中水滴》,梭羅的《瓦爾登湖》,還有儒勒·米什萊和康·帕烏斯托夫斯基的作品。我曾跟隨他們的目光和腳步,遊歷天地間的美景,諦察大自然的萬種風情,聆聽天籟在人心中引發的奇妙回聲。收入這套書的另外幾位作家,也是大自然的歌手,約翰·繆爾、阿爾多·李奧帕德、約翰·巴勒斯、德富蘆花,他們置身於大自然,情不自禁地書寫著心中的讚嘆和沉醉。他們的文字,不僅描繪自然的四時景色,還將生靈的自由鳴唱轉化成語言,撥動讀者的心弦。這些熱愛大自然的智者,將大自然的聲音化成了美妙的文字,在自然和人心之問架起了橋樑。閱讀這些謳歌自然的作品,能驅逐煩躁,使心靈歸於寧靜,讀者可以在這些智者的指引之下,作奇妙的自然之旅。
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城市正在大規模地擴展。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大自然在縮小,甚至在慢慢消失。野草花樹、溪流湖泊、曠野峻岭……這些自然的景象,似乎都已退到陌生的地方,和現代人的生活距離越來越遙遠。然而,我們必須認定一個不會變更的事實:大自然依然存在,而且永遠不會消失。人類無法改變她,無法躲避她,更無法消滅她,她永遠在我們的身邊,默默地注視我們、安撫我們、陪伴我們、哺養我們。從前,我們曾經喊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這樣的口號,有人認為人類可以主宰自然,可以對自然頤指氣使,按自己的需求改變自然的形態。這樣做的結果,必定是失去安寧和美,並終將受到懲罰。
對大自然,我們應該懷抱敬畏和感恩之心,大自然坦陳在天地之間,是我們視野中美的盛宴,而隨風飄漾的天籟之聲,是最動聽的音樂。能親近大自然,欣賞大自然,聆聽大自然,是人類的幸福。這套書中的文字,可以讓讀者品味這種幸福。
記得普里什文曾經說過,如果熱愛自然,即便是面對一片風中落葉,也能寫出一首長詩。在這套書中,到處可以感受到這樣的詩意。請讀一讀從書中隨手摘錄的文字吧:
“我以為是微風過處,一張老樹葉抖動了一下,卻原來是第一隻蝴蝶飛出來了;我以為是自己眼冒金星,卻原來是第一朵花兒開放了。”
“我喜歡在祥和的月圓之夜走出家門,凝視著皎潔的月色,還有被月光洗滌過的雪地。空氣中像是藏著團火,寒冷卻溫暖著我。”
“只要我還活著,我就要傾聽風兒、鳥兒和瀑布的歌唱,就要讀懂岩石、洪水、風暴和山崩的語言。我要和原野、冰川交朋友,盡我所能貼近大自然的心……”
讓我們追隨這些優美的文字,去貼近大自然的心。在閱讀這些文字的同時,讀者也會由衷地生出願望:邁出家門,走向遼闊的原野、山林、江海,以自由的身心,去擁抱大自然,傾聽真正的天籟之聲。
2013年9月17日於四步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