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河(沙澧河)

澧河(淮河水系潁河支流沙河的支流)

沙澧河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澧河,在河南省中部。因源出山澗,清澈甘醇,故名。古稱澧水。發源於方城縣四里店(一說南召縣老麓山),由西向東,流經方城縣、葉縣、舞陽縣至漯河市區西匯入沙河。河長145公里(一說 全長163公里), 流域面積2787平方公里。 河床比降平均約1/3000。

澧河上游為伏牛山的暴雨中心,又多為山區,歷史洪澇較為嚴重,建有孤石灘等多座水庫及防洪設施。澧河支流豐富,乾江河是其最大支流。

幹流概況,主要支流,南岸支流,北岸支流,流域水文,河流治理,加固堤防,整修險工,植柳護坡,涵閘、涵洞修建,水庫建設,

幹流概況

澧河,因源出山澗,清澈甘醇,故名。古稱澧水。幹流全部在河南省境內,發源於方城縣四里店村西北栗樹溝(一說南召縣老麓山),流經葉縣舞陽縣,至漯河市區西入沙河,全長163公里,流域面積2787平方公里。河床比降平均約1/3000。
澧河舞陽縣段澧河舞陽縣段
在葉縣,澧河經方城縣拐河街東流入境,經常村、夏李、舊縣、龍泉、墳台5個鄉,於墳台鄉潘寨村南入舞陽縣。縣境內長51公里,流域面積約430平方公里。
舞陽,澧河在保和鄉灣楊村入境,流經境內45公里,至九街鄉左莊出境,何口村以上流域面積2124平方公里。河床寬130至170米,防洪保證流量,何口以上1900立方米/秒,何口以下2400立方米/秒,枯水流量1.2立方米/秒。
漯河市區,澧河注入沙河。澧河蜿蜒市區十數里。澧河河床平均寬度65米左右,灘地平均寬度100米。汛期沙、澧河匯水後安全流量為3000立方米/秒,對應水位61.5米。

主要支流

澧河支流20餘條,大部自西向東注入。

南岸支流

主要支流乾江河,發源於方城縣羊頭山,流經葉縣、舞陽,在上澧河店匯入澧河,河長98.7公里,流域面積1280平方公里。官寨水文站流域面積1124平方公里,調查1896年洪峰流量9000立方米秒,1975年洪峰流量12100立方米/秒,是河南洪峰模數的高值區。
三道溝,源於常村鄉南部三山坡山,山西、北、東3坡之水匯為3條小河溝北流,在三道溝村合為一水,呈西南一東北流向,經李九思、寧莊、高莊、坡李,於孤山西注手澧河。溝長10公里。
十字溝河,河上游為3條小河溝,源於觀世腦山的劉建溝水居中,源於混張嶺的府君廟溝水居西,源於走馬嶺的孟溝水居東,三水均呈南北流,於孤山東北,先後匯流後注入澧河,河長12公里。
夏李西河,源於夏李鄉雙山西北坡苗莊附近,上有苗莊水庫。河上段基本呈南北流向。自苗莊經齊嶺、三戶王、焦樓、耿莊、前董,後轉為東流,於夏李西注入澧河,長9.5公里。
夏李東河(或稱小河),澧河南岸主要支流之一。水出銀洞嶺山與燈盞窩山之間,南北流經紅石崖山與蜘蛛山之間,納二山之水入蠻子營水庫;出水庫後經董嶺、田河、小莊、滹沱,轉東北流經楊庵水庫,於小河郭村北注人澧河,長15公里。
五里河,水出鏊山北戴窪、牛頭李山地,南北流經張祁樓、孫莊、侯莊,轉東北流經小閻莊、五里河莊,轉正東在舊縣鄉李公甫村北注入澧河,長7公里。
岳樓河,水出夏李鄉十二里莊東,一西南一東北流向,經岳樓村東注入澧河,長3公里。
小葛莊河,水出舊縣鄉南部五里堤、夏莊一帶,西南一東北流向,經小葛莊東北注入澧河,長3.5公里。
燒車河,又名三里河,澧河南岸主要支流。源出高樓山(舊志稱苦菜山)地,西南一東北流向,經高莊水庫流經高莊、吳莊、史莊,於舊縣東北注入澧河。
倒馬溝,又名死馬河。水有兩源、一出舊縣鄉東、西毛莊山崗地,南北流經南和莊、止張,自止張東北流經東劉莊,在東劉莊東會另一自盆楊村來水,正北直流,在樊莊寨注入澧河,長8公里。
龍泉小河,水出龍泉鄉西郭莊,北流經白浩莊、小河王,轉東流經小河郭,又轉東北流,於龍泉西北注入澧河,長5.5公里。

北岸支流

響堂河,水出老青山黃灣、上郭溝一帶,上段呈西北一東南流向,經楊莊、下棗園至響堂村南,折向東北流,在常村西南流入澧河,長5.5公里。
麥河,出石門山,西北一東南流向,經下馬莊。於任莊注入澧河。長6.5公里.
暖泉河,澧河北岸重要支流,主要有源於虎狼山東的北分支和源於外山種山、陡陰山東坡的中分支以及源於高莊寨山的南分支,匯合後東流於常村東注入澧河,最長的北分支長12公里。
文集河,水出常村鄉北部三間房、飲牛坑一帶崗地,呈西北一東南流向,經大婁莊、月台、張莊、文集村注入澧河,長6公里。
栗林店河,有兩源,一出月台東北崗地,一出養鳳溝,均西北一東南流向,至栗林店東南合二為一後轉東流,一經桑園南注入澧河,長4.5公里。
董湖南河,水出夏李鄉大官莊南,東南流經彭莊、董湖,於黃湖東南注入澧河,長3.5公里.
董湖北河,水出夏李鄉西北,上段為三條小溝,自西而東依次源於大官莊、小官莊、許嶺,三溝於董湖東北合為一,於董湖村東注入澧河,長3.5公里。
梅灣溝,出舊縣鄉西北邪店崗地,東南流經梅灣林老鴉村之間,南流注入澧河,長3公里。
沈灣溝,出舊縣鄉中部金灣、北水城一帶,屬坡下聚積,形成河溝,經沈灣、小高莊,南流注入澧河,溝長3公里。
馬河,又名罵子河,系入澧河北岸主要支流,源於舊縣鄉三民寨西北坡,與澄河平行東去,流經田莊鄉和墳台鄉南部,於墳台鄉小馮莊東入舞陽境後注入澧河。縣內河長1公里,河床寬9米,深4米。流域面積約40平方公里。

流域水文

澧河上游多淺山丘崗,植被較差,部分岩石裸露,又是伏牛山的暴雨區,支流多,雨季水漲迅猛,山坡碎石砂礫順流而下數十里。孤石灘水文站流域面積285平方公里,調查1896年洪峰流量5140立方米/秒。1958年修孤石灘水庫一座。
葉縣境上段河道曲折,河床沖刷厲害,寬400米左右,河坡漫積石塊;鄭南公路舊縣橋以東,河道較直,河床寬300米左右,年平均徑流量1.03億立方米。泄洪能力1900立方米/秒,夏季洪訊,最大流量為4650立方米/秒,河水漫溢,水面寬達1公里;最小流量為0.23立方米/秒。澧河冬、春枯水季有結冰期。

河流治理

加固堤防

1956年對北岸罵子河口至孫灣,南岸凍莊至楊天池18.8公里的堤段進行培修,完成土方17.5萬立方米,堤頂寬2米。1962年到1969年,對堤防全面培修加固,堤頂寬3米,普遍加高2米主右。培堤總長50.5公里,完成土方111.萬立方米。
1970年至1974年,對主要險堤段進行加固,並在楊文進、光國楊、陡溝陳、灣馬四處,截彎取直、修建月堤。1975年8月特大洪水後,再次培堤,堤頂加寬為5至7米。到1985年底,累計培堤201.4}5公里,完成土方299萬立方米,國家投資123.9萬元。

整修險工

1953年至1985年,在澧河險堤修護岸工程1處,其中石護岸7處,磚護岸5處,混凝土護岸6處,總長2799米,完成磚、石、混凝土方1.27萬立方米,國家投資51.25萬元。

植柳護坡

1964年在下澧村南,試作植柳護坡工程一處,落淤固岸,效果明顯。1965年後,凡河道座灣處、掃邊堤段均削坡植柳,還在石護岸四周和河灘地植柳樁,定槽固灘。到1985年底,澄河共做植柳護岸工程18處。長43.7公里,植柳樁68.45萬根。國家投資7萬元。

涵閘、涵洞修建

1963年至1983年,在烏金陳、喬溝、小趙、陡溝陳修涵閘4座,在沿河堤身修建涵洞30座。

水庫建設

孤石灘水庫,位於澧河上游葉縣與方城縣交界處,控制流域面積285平方公里。地處伏牛山東部余脈,是全省主要暴雨中心及多發區之一。
1958年開工,1959年冬大壩合攏。1960年6月,大壩小斷面施工達到設計高程,因施工質量差,1961年決定大壩扒口緩建。1970年許昌地區革委提出規劃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以不淹沒方城縣拐河鎮為原則,確定總庫容為1.57億立方米,興利庫容0.704億立方米。
設計大壩為粘土心牆砂卵石壩,最大壩高30.3米,壩頂高程160.3米,防浪牆高1.2米,壩長494米,台地壩基表層為砂卵石,厚6~8米。採取粘土截水槽防滲;左壩頭表層為沉積層,其下岩石有溶洞,做粘土包山鋪蓋處理。主溢洪道與右壩頭相連,傍山開槽,建泄洪閘3孔,寬10米,高6米,最大泄量2188立方米/秒。副溢洪道位於壩左側山坳中,底寬15米,最大泄量748立方米/秒。1970年4月開工,1974年8月完成。1976年副溢洪道底寬由15米擴至40米,底高降低2米,可防禦2000年一遇洪水,1977年10月完成。以上工程共投資1292萬元。
水庫建成後,有效的減免了下游洪水災害。特別是1975年洪水,水庫上游3天平均降雨787毫米,最大進庫洪峰流量5630立方米/秒。水庫攔洪1.67億立方米,最大泄量2610立方米/秒,削減洪峰54%,作用顯著。可供灌區設計面積21.58萬畝的水源,水電裝機2台300千瓦,養魚水面約1.0萬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