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地區築路

沙漠地區築路

沙漠地區築路是沙漠地區的特徵是氣候乾燥,雨量稀少,植被稀疏矮小,風大沙多,面積遼闊,地表形態複雜多變,工程材料和水源缺乏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漠地區築路
  • 特徵:氣候乾燥,雨量稀少
  • 地表:形態複雜多變
  • 面積:遼闊
在沙漠地區修築道路,要根據地區特點,充分考慮施工、養護、運營中因氣候、材料可能造成的困難,及路基建成後因風沙流和沙丘移動所造成的風蝕和沙埋現象,因地制宜地選定路線走向,採取有效措施,避免或最大限度地消除風沙隱患,達到路基穩定,行車安全順暢的效果。
公路沙害主要由於自然條件,其中特別是風信、沙源和地貌彼此相互制約,影響著沙害的發生和發展。沙源是形成風沙危害的物質基礎。沙丘移動的方式和方向與風信有密切關係,它移動的總方向和每年的盛行風大體相一致,而移動的速度則與植被、沙丘水分狀況等因素有關。改變任何一個因素,沙害的情況就會隨之而異。
確定沙漠地區路線的具體位置,宜先摸清當地沙害形成和搬運的規律,合理地繞避嚴重流沙地段,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將路線儘量選擇在沙害較輕、水文植被條件較好、沙丘多處於固定或半固定狀態的地帶。如流沙地帶不能繞避,或繞避在經濟上不合理時,可力爭在流動沙丘有利部位通過,將路線布設在丘間低地靠近前方沙丘的迎風坡腳處,並儘可能充分利用較開闊的丘間地帶,為了減少路基的風蝕和沙埋,可使路線和盛行風向平行或銳角相交。根據貼地層氣流不分離,不產生旋渦的條件,路基高度宜採用順應地形的包線設計原則,堅持多設流線型邊坡平緩的低填方斷面或無填挖斷面。不設或少設挖方,更忌淺路塹斷面。在路面材料匱乏地區,宜強化土基強度,減薄路面厚度,選擇和利用就地築路材料,設計經濟合理的路面結構。
採取上述措施後,不可能清除全部沙害,因此必要的設防仍是不可少的。防治沙害有多種途徑,須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可分別採用固沙、阻沙、輸導等措施或綜合套用,建立一個完整的大面積防護體系,達到控制風蝕過程的發生和改變沙子的搬運及堆集條件(見圖)。 在砂礫性質的戈壁灘上築路,其主要特點是行車後路面易產生搓板現象。一般是用平路機隨時刮平,而基本的措施是採用粘結材料加以穩定。
中國沙漠分布於北緯35°~50°,東經75°~125°之間,綿亘新疆、甘肅、青海、寧夏、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總面積包括戈壁在內有128萬平方公里。對於這些地區的開發,修建道路的任務也日趨繁重。在道路勘測、設計、修建和養護工作中已經積累了不少與沙害作鬥爭的實際經驗,例如在治理新疆烏伊公路、青新公路、小騰格里沙地上的公路(見彩圖)等沙害地段,都取得了較好效果,今後進一步運用各種有效手段,必可大大減輕甚至完全避免沙害威脅,滿足交通運輸的需要。 參考書目
吳正等編著:《沙漠地區公路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81。
沙漠地區築路
沙漠地區築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