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泉鄉(湖南省衡山縣沙泉鄉)

沙泉鄉(湖南省衡山縣沙泉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沙泉鄉隸屬於湖南省衡山縣,該鄉毗鄰縣城,交通便捷,省道314線橫貫東西,全鄉轄19個行政村,199個村民小組,共1.92萬人,全鄉面積43.7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沙泉鄉
  • 外文名稱:sha quan Town
  • 別名:沙泉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湖南衡陽
  • 政府駐地:泉水村
  • 電話區號:0734
  • 地理位置: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
  • 面積:43.7平方公里
  • 人口:1.92萬人 1.92萬人
  • 方言:衡山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衡山風景區
  • 機場:衡陽南嶽機場
  • 火車站:衡陽站,衡山站,衡陽東站
  • 車牌代碼:湘.D
  • 耕地面積:14349
基本介紹,歷史沿革,經濟概況,特色資源,強村富民,基礎設施,

基本介紹

沙泉鄉鄉政府駐地泉水村。
沙泉鄉骨幹鄉鎮企業有沙泉橡膠廠,沙泉再生膠廠、建華石英砂廠、沙泉褔利橡膠廠、衡山鑄造廠。自然資源主要有石英砂,青石等,主要農產品為生薑、白薯、辣椒及桃李小水果等。骨幹鄉鎮企業有沙泉橡膠廠,沙泉再生膠廠、建華石英砂廠、沙泉褔利橡膠廠、衡山鑄造廠。沙泉鄉黨委經過近精心準備,舉辦了為期一天的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培訓班。參加培訓的有石獅村彭建青、泉水村彭雪蘭、建塘村戴文秋、旺沖村劉紅波、種福村彭建輝、建華村曠江順6名站點管理人員。
沙泉鄉領導會議沙泉鄉領導會議
沙泉鄉黨委、鄉政府高度重視本次遠教培訓。首先,鄉黨委組織委員成芸芝在培訓上作了動員報告,同時向參加遠教培訓的村級管理員提出要求。鄉遠教培訓輔導員趙鴻偉按照縣委遠教辦的培訓要求,給學員們講解了遠教概況、計算機基礎知識、遠教衛星網路知識、計算機網際網路知識、常用軟體的操作及計算機的保養等知識,著重詳細講解了遠教軟體的安裝、接收、使用。培訓時注重實效,講授理論的同時對學員進行“點對點,手把手”現場上機操作教學。學員們冒著高溫酷暑、認真聽課並作好筆記,主動積極的參加上機實踐,操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及時向培訓教師請教。最後,下午縣委組織部遠教中心工作人員對培訓進行了督查,抽考了部分學員。

歷史沿革

1956年,設沙泉鄉。1958年曾改名為和平人民公社。1995年撤區並鄉建鎮時,原宋橋鄉撤銷,其部分行政村併入該鄉。共有耕地面積14349,其中水田13310畝。

經濟概況

沙泉鄉珠茶運銷滬杭一帶,由滬轉銷歐美,手工業以竹製品為多,編制竹蓆、籮簟等家具、農具。鎮上有天生碾米廠1家。後因戰亂頻仍,運輸不暢,茶葉滯銷,經濟不振。建國後,鄉鎮工業漸有發展,現有針織服裝、紡織食品化工、塑膠、五金、建材等工業企業108家。其中建築業尤為發達,業務擴展南至深圳、海南,北達瀋陽長春哈爾濱,年承接工程量達6億元之多。1993年工農業生產總值31306萬元(按1990年不變價計算),外貿產品出口交貨值6588萬元。沙泉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搶抓機遇,掀起了全鎮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浪潮,使沙泉鄉一舉成為茶陵的工業重鎮和農業強鎮,該鎮現有民營企業20餘家,初步形成了鐵礦石採掘、冶煉,木材加工,化工等行業。2006年實現企業總產值2億元,財政收入550萬元。在實現“工業強鎮”戰略的同時,努力打造農業基礎地位,種植楊梅2000畝、板栗10000畝,種植生薑、大蒜、白芷10000畝,實現農業總產值4592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達到2960元。
沙泉鄉灌溉沙泉鄉灌溉
1991年後,全鄉噸糧田建設逐年加強,庭院經濟快速發展,宜林荒山全面綠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逐步提高。鄉辦企業發展速度加快,橡膠加工業、交通運輸業、建築建材業成為骨幹產業。橡膠產品小有名氣,沙泉橡膠廠成為國家煤炭部生產阻燃風筒、防水卷襯定點廠家。1995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14649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8328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699萬元,農業總產值1960.9萬元,糧食總產量11494噸,人均純收入1672元。此後,引進並推廣軟碟育秧拋秧技術等科技項目6個,確定科技示範基地4個,科技示範戶250戶,農業科技力量增強。橡膠廠、泉水再生膠廠、建塘橡膠廠、農械廠年產值均在300萬元以上,軋鋼廠、鋼坯廠年均新增產值800餘萬元,龍頭企業建築公司年施工產值突破1000萬元。此期間,全鄉工農業生產實現超常發展。1998年,全鄉共有各類企業963個,實現總產值12684萬元,農業總產值4036.2萬元,糧食總產量13614噸,出欄生豬25340頭,出籠家禽19.2萬羽,出撈水產品383噸,人均純收入2691元,比1995年提高1000餘元。
跨入新世紀,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全鄉糧食高產優質,副業經濟發展迅速。全鄉小型水庫4座,山平塘1124口,總蓄水420萬立方米;九觀橋水庫主幹渠道過境19公里,大小溝渠縱橫交錯,遍布各村組,為農業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條件。加上友誼壩、楊家橋各類渠道11.3公里的修建,使境內水旱無憂。除縣級優質稻基地得到進一步鞏固外,還讓良種良法等農業新技術在全鄉普遍推廣,並實現水稻優種率100%。同時,種福村連片500畝以上的早白薯種植基地,為衡山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新樣板。8個科技項目的引進,5個科技示範基地和280戶科技示範戶的確定,進一步鞏固、擴大了全鄉農科服務陣地。企業改制,招商引資,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機遇。2000年,建塘橡膠廠規模擴大,產品增多。泉水再生膠廠產品質優價廉,5萬餘雙鞋底銷往長沙湘源鞋廠,並出口日本、加拿大。2000~2005年,衡岳橡塑製品有限公司、沙泉泉水再生膠廠、沙泉福利橡膠廠、衡山中珊鋼管有限公司、衡陽市新源壓濾機製造有限公司、華聯壓濾機製造廠、大子嶺石材場、衡山天華電子廠、南嶽糧油貿易公司沙泉大米廠先後落戶鄉境,年稅收突破100萬元。2005年,建塘橡膠廠產值超過1000萬元。
2005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5821萬元,工業總產值782萬元,農業總產值5309萬元,糧食總產量0.78萬噸,財政總收入119.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12元。全鄉擁有各類汽車400餘輛,機車3000餘台,手機8000餘部,固定電站3000餘部,彩電4000餘台,冰櫃3000台,空調900餘台,洗衣機3000餘台,農用機械1000餘台,高檔家具近4000件,人均居住面積45.3平方米,計畫生育率92.6%。全鄉有國小6所,中學2所,教師125人,在校學生2057人;有醫院2所,醫療點9個,醫護人員78名,農民合作醫療參與率34%。
因醫術精湛而馳名縣內外的縣傷科醫院,縣內第一所引進外資興建的銀田希望國小,耗資170餘萬元建成的開發區農貿市場,均系異於其它鄉鎮的獨特亮點。

特色資源

沙泉鄉通過大力引進實施農業項目,推廣稻田養、頻振式殺蟲燈等新型無公害農業技術,引進糧食加工龍頭企業簽訂糧食收購訂單,優質稻生產取得了良好效益,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特別是2008年以來,在中央1號檔案和糧食直補優惠政策的激勵下,基地農民種植優質稻積極性更高,沙泉鄉優質稻種植面積已達12000畝,其中晚稻高檔優質稻湘晚秈13號面積達4200畝,較去年增加900畝,沙泉鄉晚稻優質稻總產可達1800餘噸,較上年增產380噸,僅此一項,可為沙泉鄉農民增收150萬元。“稻香魚肥水果美”,是鄉里的三大特色產業。沙泉鄉共有水田面積1261.7公頃,年產糧16000多噸,占農業總產值的30%以上,每年開發優質稻面積8000——10000畝,糧食生產連年獲得豐收;沙泉鄉農民利用水域遼闊的優勢,發展魚池精養、網箱養魚、水庫放養等漁業生產,全鄉年產鮮魚20多萬公斤。如今,農民根據市場需求,又搞起了深水養魚;全鄉共有水果栽種面積3000多畝,黃花梨一項就達800畝。各村都有村組集體果園,每個村落的路邊坡上,每戶農家的房前屋後,成片的果園,零散的果樹,隨處可見。柑桔奈李葡萄黃花梨,一年四季水果飄香。沙泉鄉林業以油茶為主,素有油茶之鄉譽稱,油茶生產是鄉里的一項重大產業。年產茶油120萬公斤。沙泉鄉的禽、蛋、水產品銷售歷史悠久,設有專業市場。該地區的產銷形勢更是喜人,僅沙泉鄉,飼養雞,50羽以上的達10戶,2005年存欄9463羽,50羽以下的3537戶,2005年存欄36319羽,存欄雞年產蛋229噸;飼養鴨,50羽以下的362戶,年存欄2528羽,存欄鴨年產蛋200噸。4市場年鮮魚銷售量為97.2噸。若將與之相鄰的平山、太湖、堂市、洲坪南半部的禽蛋產量加起來,同時,充分利用株洲航電樞紐庫區水位提高的優勢,積極發展網箱養魚,那么,沙泉鄉的禽蛋水產品專業市場前景十分可觀。而現有市場的規模遠遠不能適應客觀需要。該鎮黨委和政府請求市、縣政府給予立項和資金支持。
沙泉鄉

強村富民

發展一村一品是發揮農民自主創業精神,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培育新農村建設優勢特色產業的有效措施。近年來,我國一村一品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對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富裕一方農民、壯大村鎮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一村一品,多次強調要大力推進一村一品發展,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支持、示範帶動等,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顯、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專業村、專業鄉鎮,2010年中央1號檔案明確要求“推進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和專業示範村鎮建設”。按照中央的要求,2011年我部認定了首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這些村鎮主導產業突出、產品品質優良、帶動農民增收效果顯著。為更好地宣傳和展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風采,擴大示範村鎮特色農產品品牌的影響力,我們將認定的首批322個示範村鎮中的50個村鎮的發展成果、優質產品彙編成冊。通過對這些示範村鎮發展成果和優質產品的直觀展示,示範帶動更多的村鎮發展一村一品,推動全國一村一品健康快速發展,為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基礎設施

鄉區房屋建築面積約13.8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11.6萬平方米。80年代後,公共建築、私人住宅建設加快。1993年末,鄉區房屋建築面積65.5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40.43萬平方米,分別比建國初增長3.7倍和2.5倍。公共建築有中學校、文化站、影劇院、郵電支局、農業銀行營業所、醫院敬老院等,層次最高為4層,總面積2.38萬平方米。民國時僅有狹長直街1條,道路少有建設。建國後,開始舊區改造和新區建設,傳統商貿市場北移,逐步形成新中心。1984年後,改建新建直街、人民路、平興路等街道4條,最寬處為16米,多為水泥路面,總長2900米。民國十五年(1926),平水設郵寄代辦所,辦理國內郵政業務。抗日戰爭初期,架設平水區域內鄉村電話線,成立話務處。1954年12月,設郵電營業處。1958年5月,納入郵電局,1990年2000門程控電話開通,1993年末,有用戶950戶。1983年建自來水廠。1993年,主管道延長到8.5公里,年供水25萬噸,供水人口7500人,供水率79%。埋地下排水管道3200米,築窨井32隻。1961年,縣電力部門向平水供電,後逐漸普及。1991年,硫酸廠發電,年發電量500萬千瓦時,輸入大電網。舊時平水埠頭五雲門通埠船、夜航船和貨船。埠頭上溯用竹筏運貨,可通桃紅橫溪、中眉岙、堯郭等地。民國二十四年(1935),鋪築平水車道,長5公里,石子路面,寬3.5米以上,可通手車。二十六年,修築平水至車頭及平水至岔路口兩條手車路。1958年起分段修築省道紹甘(霖)公路,先築成紹興經平水至車頭段,1964年全線竣工後,與嵊(縣)東(陽)義(烏)公路銜接。1969年12月,平水經王化達王壇支線開通。1970年平水西湖橋經富盛達上虞市湯浦鄉支線建成。1974年,平水十二兩經岔路口到蔣塢通車。從此,村村通車,輔之水運,交通稱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