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埠青瓷窯址

沙埠青瓷窯址

沙埠青瓷窯址,位於沙埠、高橋、院橋三鎮之間的三角地帶,在約四平方公里範圍的山地和平原接壤的低岡、山坡上,分布著竺家嶺、鳳凰山、下山頭、窯坦、金家、下余、瓦瓷窯遺址。於1956年底發現。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文物考古研究發現,沙埠青瓷窯址存續的時代上起晚唐下至北宋。從採集的標本來看,窯具有匣缽、墊餅、墊圈;器形以盤、盆、碗為主,杯、粉盒、水盤、碟、壺、瓶、罐、鼎次之。花紋圖案秀麗鮮明,劃紋為主,也有印紋。紋飾有羽毛、花卉,如鳳凰、鸚鵡、牡丹、菊花、芙蓉等二十多種。此外還有雲紋、太陽紋等

沙埠青瓷窯址在《黃巖縣志》等舊志上沒有記載,在民眾中卻有“九龍透天”的故事傳說,可見當年窯業之盛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沙埠青瓷窯址
  • 景點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年 代:五代、宋
  • 公布時間:1963年3月11日
基本信息,基本概況,窯址規模,器物特徵,發掘意義,

基本信息

沙埠青瓷窯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沙埠青瓷窯址沙埠青瓷窯址
年 代:五代、宋
公布時間:1963年3月11日

基本概況

古老的沙埠青瓷窯址是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對象,僅在沙埠境內就有十多處。傳說沙埠青瓷起於唐而盛於宋,作為當時的官窯、御窯曾鼎盛一時。“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赦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這首李白的詩句也許正是當時青瓷窯工們晝夜燒制青瓷,熱火朝天動人場面的生動寫照。
沙埠青瓷窯址(圖1)沙埠青瓷窯址(圖1)
經考證,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黃巖區沙埠鎮青瓷窯址群,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為五代越窯青瓷遺址。是在1956年底省文館會在秀嶺水庫考古發掘時發現的。
黃岩沙埠青瓷窯又稱黃岩窯,其燒制年代距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然而黃岩這段輝煌的工藝史卻被正史漏記,直至1956年,浙江省文管會在黃岩秀嶺水庫考古時,發現了沙埠窯址,並證實其年代為晚唐至北宋年間。
古窯址位於黃岩高橋、沙埠兩地交界的鳳凰山一帶,在不到8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分布著規模較大的窯址11處。而且各窯址遺物堆積相當豐富,主要以盤、盆、碗為主,杯、粉盒、水盂、碟、瓷塑等為次,黃岩窯產品之多,質量之佳,在一千多年前的五代達到了鼎盛時期,黃岩憑藉著當年出海口這個便利的條件遠銷海外,儘管史籍上缺乏記載,但至今在菲律賓、日本等國家的不少地方還出土了黃岩青瓷窯的產品。

窯址規模

沙埠窯群是晚唐至北宋時期台州窯系中的佼佼者。窯址以仙姑嶺為中心,在不到2公里長的地帶中,窯址林立,燒造生活用瓷,藝術瓷和外銷瓷,現存窯址有竹家嶺,鳳凰山,下山頭,窯坦,金家岙,高橋的瓦瓷窯。窯身面積約為7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層一般厚1—2米,最厚處達6米。窯床均設定在山坡上,多屬階梯式龍窯,一般長30米,寬2.5米。煙囪在山頂,窯爐火堂及制瓷作坊均在山腳平地。窯群周圍瓷土礦,水源和燃料十分豐富。
沙埠青瓷窯址(圖2)沙埠青瓷窯址(圖2)

器物特徵

沙埠青瓷窯址概貌沙埠窯址群的創燒時間亦在唐末五代至北宋時期。器型有壺、瓶、罐、缽、盤、碗、碟、盅、水注、穀倉、熏爐、水盂、瓮、鼎、粉盒、茶托、燈盞、佛像和鯉魚等20多類50餘品種。用輪制、手制、模製、透雕和瓷塑等技法,產品大多為套置疊燒,也有覆燒。窯具有三種大小不等的凹底匣缽、墊圈、墊餅、支丁和筒形支座。器物胎骨緻密堅硬,質呈灰白色。裝以刻劃、模印、堆貼、針點、篦狀、透雕和瓷塑等八種技法為主要工藝手法。紋飾的題材有雲龍、雙鳳銜牡丹、蓮池鴛鴦、飛花間、蝶戀花、鸚鵡戲花、雙鳳對飛、席紋、曲折紋、弦紋等,以牡丹、唐草、山菊花、寶相花、蔓藤、山茶、芙蓉、玉蘭、百合和卷草等纏枝花,荷花、茄花、水枝花、桃花、秋葉、杜鵑、鳳梨形等折枝花為主要紋飾。釉色青中泛黃、淡青、翠青和醬褐釉。器物表里均施滿釉,釉層較厚,玻化強,絕大部分釉層有冰裂紋。色彩滋潤光澤,透明如鏡。
1、僅從採集的標本看,產品種類就有碗、缽、盞、盤、罐、洗、罍、壇、鐘、奩、硯、油燈、盤口壺、帶流壺、獸形流壺、房屋模型等20餘種。這些產品基本上以瓷土作胎為主,胎質灰白或鐵青,胎骨細膩,結構堅緻。燒成溫度極高,叩之聲音清脆。
沙埠青瓷窯址出土器物沙埠青瓷窯址出土器物
2、器型以斂口、深腹、平底或短頸、鼓腹、平底,和圈底或玉壁底、矮腹坦口為主要特徵。多豐滿秀美與精巧雅致。不同於越窯的修頸肥腹,也不同於甌窯的疏鬆厚重。
3、瓷器上套用化妝土,一般認為是從隋唐開始,後來沙埠青瓷窯址發現的實物證明從西晉時即已套用了化妝土,已經套用了好幾種顏色。
4、釉與甌窯、越窯等青瓷窯系一樣,用的也是青釉。但釉色不同於甌窯的青中泛灰,也不同於越窯的青中泛黃。而是以淡青和青中微黃、帶黃為主,其次是乳濁釉,再次則是黑褐色釉。釉質細潤,玻璃質感強。器物的施釉方法主要是浸釉,大型器物均用刷釉。大部份器物施釉不及底,但也有相當數量的器物施滿釉。通體裡外滿釉,釉色淡青,晶瑩光澤,玻璃感強,清亮透明,似冰如玉。頗與西晉人潘岳《笙賦》中所描繪的“披黃苞以授甘,傾縹瓷以酌露”的縹瓷特徵相符。
5、以弦紋和凹弦紋為貫穿前後時代的主要紋飾。輔以旋紋、水波紋、葉脈紋、編織紋、勾連紋、斜格紋、篦紋和貼花鋪首等。
6、褐彩裝飾,獨具特色。褐彩裝飾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在器物的口沿上點飾彩。有對稱二點、四點和六點,或不規則一點乃至連珠數十點。
(2)在器物的耳面上點飾褐彩,單耳點飾,雙系點飾。有的則在飾以葉脈紋的耳面上再點飾褐彩。
(3)在器物的肩腹、蓋面上點飾一圈或數圈褐彩,有的還組成多種花紋圖案,有的則是通體縱橫點上密密麻麻的褐彩。粗點如指模,細點如米粒,鐵質很濃,發黑。這種裝飾獨具一格,為其它窯系中所不見。
(4)在器物的腹部上用褐彩書寫紀年文字,如沙埠青瓷窯址中發現的一塊青瓷殘片上就有褐彩書寫的紀年文字,僅剩“日作”二字。
7、瓷質的窯具上模印銘文。這在其它窯系同時期的窯具中所未見。

發掘意義

中國著名的古陶瓷專家馮先銘在《新中國陶瓷考古的主要收穫》一文中,對黃岩窯的工藝水平評價很高,他認為黃岩窯產品多為青綠色,是越窯系瓷器中的上好釉色。紋飾也多種多樣,刻花鸚鵡大盤標本具有黃岩特徵,在越窯系及浙江省同期瓷窯中均無此種裝飾
黃岩青瓷窯出土的瓷器不但具有考古研究價值,而且具有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其中有四五件文物已被定為一級品;1987年出土青瓷熏爐曾參加中國文物精華展;如今英、美、日及東南亞等國家的專家、學者曾來黃岩考察,黃岩窯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