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參屬

沙參屬

沙參屬(學名:Adenophora Fisch.),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白色乳汁。根胡蘿蔔狀,植株具莖基,莖直立或上升。葉大多互生,少輪生。花序的基本單位為聚傘花序,聚傘花序有時退化為單花,軸上留下一至數枚苞片,頂生花先開,子房下位。花萼筒部形狀各式,花萼裂片5枚,花冠為筒狀,常紫色或藍色,花絲一般略略長於花盤,花葯細長;裂片狹長而捲曲,子房下位,胚珠多數。種子橢圓狀。

該屬約50種,分布於歐亞大陸溫帶地區,中國約有40種,南北均產之,但以中部和北部最盛。屬模式種:Adenophora stenanthina (Ledeb.) Kitagawa (=Campanula stenanthina Ledeb.)

該屬的根均可作沙參入藥,常見的有四葉沙葉沙參,杏葉沙參。含沙參皂甙,有潤肺、止咳之效;根肥厚肉質,味甜,可充飢或作補充食品之用,花大而美麗,可供觀賞。

(概述圖片參考)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產地分布,屬下分類,化學成分,該屬討論,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胡蘿蔔狀,分叉或否。植株具莖基(caulorhiza 或caudex),這種莖基一般極短,分不出節間,直立而不分枝,但有時具短的分枝,有時具長而橫走的分枝,其上有膜質鱗片,很象橫走根狀莖。莖直立或上升。
葉大多互生,少數種的葉輪生。
花序的基本單位為聚傘花序,常稱為花序分枝,這種聚傘花序有時退化為單花,軸上留下一至數枚苞片,好象小苞片,因而整個花序呈假總狀花序(頂生花先開),但常常僅上部的聚傘花序退化,因而集成圓錐花序,有時聚傘花序又有分枝,整個花序為大型的復圓錐花序。子房下位。花萼筒部的形狀(亦即子房的形狀)各式:圓球狀、倒卵狀、倒卵狀圓錐形,倒圓錐狀,花萼裂片5枚,全緣或具齒;花冠鐘狀、漏斗狀、漏斗狀鐘形或幾乎為筒狀,常紫色或藍色,5淺裂,最深裂達中部;雄蕊5枚,花絲下部擴大成片狀,片狀體的長度大致與花盤的長度相等,一般略略長於花盤,邊緣密生長絨毛,鑷合狀排列,圍成筒狀,包著花盤,花葯細長;花盤通常筒狀,有時為環狀,環繞花柱下部;花柱比花冠短或長;柱頭3裂,裂片狹長而捲曲,子房下位,3室,胚珠多數。
蒴果在基部3孔裂。種子橢圓狀,有一條狹棱或帶翅的棱。

生長習性

常見於草地、灌叢中,喜生於岩石上,或多石的環境中。

產地分布

約50種,主產亞洲東部,尤其是中國東部,其次為朝鮮、日本、蒙古和蘇聯遠東地區,歐洲只產一種,印度東北部、尼泊爾一帶僅有兩個種。中國約40種,四川至東北一帶最多。

屬下分類

中文名
拉丁名
描述
Sect. Microdiscus Fed.
花冠鐘狀,狹鐘狀或漏斗狀,口部不收縊;花盤筒狀或環狀;花柱短於花冠或稍伸出,不超過花冠長的4/3倍;雄蕊遠短於花冠,極少近等長的(1-36種)。
Subsect. Jasionifoliae Hong
植株常有橫走而細長的莖基分枝,其上有互生的膜質鱗片;花柱不長於花冠;花盤常為環狀,長不過1毫米,少為筒狀,長達3.5毫米;花萼裂片邊緣常有齒(1-5種)。
植株極少有橫走的莖基分枝,極少有上述性狀的結合。
Subsect. Pachydiscus (Fed.) Hong
花盤粗而長,長3-8毫米,直徑通常2-3毫米,極少較狹窄的;花常單朵頂生,有時數朵集成假總狀花序(第36種)。
花盤較短小,長不過4毫米,直徑不過2毫米;一般多朵,集成圓錐花序,少為假總狀花序。
Subsect. Verticillatae Hong
葉常輪生,有時部分輪生,極少完全互生的;花盤長不過2.5毫米(32-35種)。
葉完全互生。
Subsect. Remotiflorae (Fed.) Hong
莖生葉至少在莖下部的具柄;花萼裂片全緣(16-21種)
。莖生葉一般無柄,如有葉柄則花萼裂片通常具齒。
Subsect. Gmelinianae (Fed.) Hong
花萼裂片通常全緣,少具瘤狀齒,有時同一植株上的花萼裂片全緣和具瘤狀齒的兼有之;葉無柄,僅個別種在莖下部的葉有短柄(6-15種)。
Subsect. Microdiscus
花萼裂片均具明顯的齒,僅個別種具瘤狀齒或近全緣;葉有或無柄(22-31種)。
Sect. Adenophora
花冠細小,近於筒狀,或筒狀壺形,口部多少收縊;花盤細筒狀,長遠超過寬;花柱長長地伸出花冠,幾乎為花冠的兩倍長,至少為花冠的4/3 倍長;雄蕊與花冠等長(37-41種)。

化學成分

三萜類:從沙參屬中分離到的三萜類化合物以五環三萜及四環三萜為主。張仲平等人先後從山東產石沙參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羽扇豆豆烯酮、蒲公英萜酮和一個異齊墩果烷型的五環三萜化合物,異蒲公英萜酮。趙奎軍等人從多歧沙參的根中分離得到羽扇豆烯酮、羽扇豆稀醇乙酸酯和木栓酮。從山東論也沙參和沙參的乾燥根中分離到了蒲公英萜酮。從4中長白山產沙參屬藥用植物輪葉沙參、長白沙參、柳葉沙參和沼沙參中均分離到了羽扇豆烯酮和24-亞甲基環木鳳梨稀醇。從杏葉沙參中分離到了cycloartenol acetate和羽扇豆烯酮。
香豆素和酚酸類:從杏葉沙參根部分離鑑定了兩個香豆素類化合物:(+)-praeruptorin A和3’-angeloyl-4’-isovaleryl-(3’S,4’S)CIS-khellactone。匡海學等人從A.tetraphylla中分出三個酚苷命名為Shashenosides I、II、III。王淑琴等人從南沙參的根中分到苯甲酸、香草酸和3-甲氧基-苯甲酸-4-β-D-葡萄糖苷。
甾醇類:沙參屬植物普遍含有這類成分, 賀游利等報導西峰沙參中β-谷甾醇含量多大0.101%,據多種沙參之首。趙奎君等人首次從多歧沙參的根中分離十六酸-3-β-谷甾醇酯和十八酸-3-β-谷甾醇酯。 從石沙參、沙參和細葉沙參中均得到了β-谷甾醇和胡蘿蔔苷。
多糖類:沙參屬植物含有大量多糖類成分。陳戰國等人用苯酚-硫酸法測定太白泡沙參總多糖含量為42.72%,明顯高於其它沙參屬植物。屠鵬飛等人研究結果顯示絲裂沙參等10中沙參多糖含量達到50.0%以上,表明南沙參含有大量多糖。張宗平等人從細葉沙參中得到蔗糖和葡萄糖。
胺基酸和微量元素:對2種沙參的胺基酸含量進行檢測分析,結果顯示均含有蘇氨酸、賴氨酸等18中胺基酸,其中7種是人體必需胺基酸,輪葉沙參含有約20種人體必需的常量及微量元素,其中Ca、K、Mg、Si、Fe和P的含量均較高。

該屬討論

該屬顯然與風鈴草屬最親緣,區別僅僅在於該屬植物在雄蕊與花柱之間有一個筒狀或環狀的花盤。此外,在風鈴草屬中,蒴果的室數和孔裂的位置不定(3或5室,在頂端或在基部孔裂),而在該屬中,蒴果全為3室,而且均在基部孔裂。因為風鈴草屬無花盤,而且是一個多型的屬,還因為風鈴草屬是一個廣布於北溫帶的屬,中國植物志編委們可以推測,風鈴草屬中的某一類群是沙參屬的祖先。而且大致可以推斷,沙參屬的起源是在晚第三紀,即在白鈴海峽地區變成凍原以後。否則,沙參屬這個在亞洲東部極為常見的類群,就會傳播到北美去了。
因為該屬植物起源較晚,處在活躍的發展之中,變異大,不穩定,屬下分類十分困難,中國植物志編委們在屬下分兩 個組,還覺得有點把握,而對於亞組的劃分和組成,就很是躊躇。該屬植物中,地理分化比較明顯,存在著各種不同程度的地理替代現象,種的界限往往模糊不清。該屬分類中最大的困難是,很難得有相當穩定而可賴以進行分類的特徵,至於營養性的性狀,如葉形、被毛等等,更是變化莫測,甚至連葉輪生或互生這樣在別的類群中通常是很穩定的性狀,在該屬植物中都難作分類的可靠依據。由於上述種種原因,該屬的分類是相當棘手的,很難得出比較理想的分類。在這次整理以前,中國產沙參屬植物的有效種名多達70個以上,其中很多是僅僅根據葉形、被毛或別的單個性狀的差異發表的。上面說過,該屬植物多變,根據單個性狀就更不可靠。中國植物志編委們在這次處理中作了大量合併,新異名占了原有種名一半略多,保留下來32個,即使這32個種,有些中國植物志編委們仍然感到疑惑,因為有些近緣種很可能在事實上是同種的不同亞種,例如 A. capillarisA. paniculata,、A. potaniniiA. wawreana 的關係等等。
沙參屬沙參屬
該屬植物無疑也和風鈴草屬植物一樣,存在著無融合結籽現象,在不少種類中可以見到,但不如風鈴草屬中那樣普遍,只是個別植株的部分花行這種生殖方式。但是這種花也和風鈴草屬中的情況一樣,花萼裂片短而寬,花冠不開放、花冠空癟而結籽,此種果實呈圓球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