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時點

多年以來,商業銀行的考核就是時點考核。商業銀行每年年底涉及的考核指標多達上百種。為了完成“當月貸款增量”等時點考核指標,為了完成規模任務,在月末、季末等關鍵時點人為地增加貸款的行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沖時點
  • 簡介:商業銀行的考核就是時點考核
  • 原因:一是考核的壓力
  • 目的:完成規模任務減少了本應獲得收益
原因,利弊,

原因

一是考核的壓力
部分銀行雖然調整了考核策略,但是時點數據依然是重要考核指標,尤其季考、半年末的業績往往和員工的收入掛鈎,完成任務成為季末沖高的最主要的動力。
二是面子上的壓力
部分地方的銀行領導為追求排名,“規模情結”根深蒂固;加上“市場份額”、“市場占有率”等考核指標的加入,更為“沖時點”的行為推波助瀾。
三是報表的好看
個別上市銀行為了存貸比等指標的達標或者公布的財務報表好看,對特點時點的存貸款指標加以調控。
四是對貸款調控的擔心
部分銀行分支機構擔心下半年貸款規模收緊,在半年末集中放貸搶先占據信貸規模

利弊

“沖時點”現已成為中國銀行業的一種信貸文化,從銀行業本身看,“沖時點”一方面損害了銀行的利益,為了完成規模任務減少了本應獲得的收益;另一方面在時點上人為擴大了銀行自身的風險資產總量,從而相應降低資本充足率比例,是無謂的增加對資本的消耗。“沖時點”也對銀行自身合規經營提出了挑戰,造成業務經營的短期化傾向。而在更高層面上看,由於銀行業整體存在“沖時點”現象,由此造成存貸款統計數據的失真,而此項失真的數據進而對下一階段的政策制定造成誤判。當然,不準確的數據也會對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企業等對經濟的理性判斷造成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