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子

沐浴子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沐浴子
  • 創作年代:唐朝
  • 作者:李白
  • 作品出處:《樂府詩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注釋,譯文,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沐浴子
沐芳莫彈冠,浴蘭莫振衣。
處世忌太潔,至人貴藏暉。
滄浪有釣叟⑵,吾與爾同歸。

注釋譯文

注釋

王琦註:胡震亨曰:《沐浴子》,梁、陳間曲也。古辭:“澡身經蘭氾(浮動),濯發傃(向)芳洲。”太白擬作,專用《楚辭·漁父》事。
⑵“沐芳”五句:概括了《楚辭·漁父》中屈原與漁夫的不同處世觀點。《楚辭·漁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淈(gǔ,攪渾)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bū,吃)其糟而歠(chuò,飲)其醨(薄酒)?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高潔),受物之汶汶(污垢)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又安能以皎皎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yì,船舷,一說船槳)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帽帶);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楚辭·雲中君》:浴蘭湯兮沐芳。藏暉,即韜光養晦,掩藏才華和名聲。

譯文

沐芳彈冠除灰,浴蘭振衣去塵是古人高潔之士的行為準則,現在已不適合時世。
處世切忌太高潔,守志隱逸之士要善於韜光晦跡,深藏不露。
滄浪江有釣魚翁,不如與他浪跡五湖去。

作品簡析

此詩以屈原與漁夫的對話為話題,表達了詩人韜光養晦、與世推移的人生觀點。“至人貴藏暉”是全詩主旨。
首二句說的是屈原的處世態度過於高潔。中二句直接表達觀點。末二句用形象表達觀點,說他願意追隨漁夫的思想和行跡,隱居江湖,不露才華。

作者簡介

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像李白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