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姓(沉(姓氏))

沉姓(姓氏)

沉(姓氏)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沉姓,即沈姓。沉、沈,讀音作shěn(ㄕㄣˇ),不可讀作chén(ㄔㄣˊ)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東東平,山西長治,陝西韓城等地均有分布。漢族姓氏。相傳為高辛氏之子實沈之後,望出泰山。古或作“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沉姓
  • 外文名:shen
  • 含義:姓氏,同“沈”,罕見姓氏
  • “沉”讀音:shěn
  • 沉姓分布:山東東平、山西長治、陝西韓城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得姓始祖,各支始祖,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家譜文獻,字輩排行,沉姓宗祠通用聯,四言通用聯,七言通用聯,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基本介紹

沉[沉、沈,讀音作shěn(ㄕㄣˇ),不可讀作chén(ㄔㄣˊ)]
沉姓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十子聃季之後,屬於以國名為氏。周成王姬誦封周公的庶子於凡國,在今河南省輝縣市西南,為伯爵國。在商朝的甲骨卜辭中即記載有凡地。周朝凡國之君世為周王室卿士。在周厲王時,王室中供職的凡伯曾賦詩譏諷時政。西周末年的凡伯一如其先輩,公開諷刺、進諫昏庸無道的周幽王,力求挽救走入寄途末路的周王朝。沉氏源出姬姓,周文王的第十子聃季的後裔是從凡國分封出於“汝南平輿之沉(沈)亭”,建立了沈國,在今河南省平輿、沈丘一帶,為子爵國,君主皆稱“沉(沈)子”。據史籍《水經·汝水注》記載:“汝水又東南,左會意水……又東經平輿縣故城南,為意水縣,舊沈國也,有沉(沈)亭。”沈國一直是位卑勢弱,在春秋時期的強國爭霸中左右為難,苦不堪言。因沈國地近強楚,故多依附於楚國,因而屢遭中原諸國的討伐。周襄王姬鄭二十八年(楚穆王羋商臣二年,公元前624年),晉、魯、宋、陳、衛、鄭諸國聯合征伐沈國,使沈國從此一厥不振。沈國作為楚國的同盟國,不得不在周簡王姬夷十四年(楚康王羋昭二年,公元前558年)和周景王姬貴八年(楚靈王羋圍即熊虔四年,公元前537年)兩次跟隨楚國討伐吳國。
周敬王姬丐元年(楚平王熊居十年,公元前519年),沈子逞在伐吳國的戰爭中兵敗,成為了吳國的俘虜。據史籍《左傳·定公四年》記載:周敬王姬丐十五年(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5年),晉國召集諸侯國會盟於召陵(今河南郾城),依附楚國的沈國拒不參加,於是晉國唆使蔡國出兵伐滅了沈國,並將國君沈子嘉押回蔡國殺害。沈國被滅後,國君沈子嘉的兒子逃奔楚國,成為楚國的司馬,他曾力圖復國,但慘遭失敗,遂以故國名為姓氏,稱沈氏。
在古代,“沈”與“沉”為同一字,這在典籍《字彙》中有記載:“沉,同沈。”因此,沈氏亦稱作沉氏,讀音同作shěn(ㄕㄣˇ)。

第二個淵源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頃王襄的後裔,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黃帝軒轅氏第九代季連:季連羋姓,季連氏。其裔至少典氏第六十七代、黃帝軒轅氏第五十六代楚頃王襄:楚頃王襄,名熊橫,遷於陳邑,其後有沉纖氏,以封邑名稱為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沉氏、纖氏。關於沉纖氏所封之地,在魏、晉朝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阮籍的《東平賦》中有點明:“東當三齊,西接鄒魯。長塗千里,受茲商旅。力間為率,師使以輔。驕仆纖邑,於焉斯處。川澤捷徑,洞庭荊楚。”纖邑,“東當三齊,西接鄒魯,”地在今河南民權縣一帶地區,由於地近故沉(沈)國地域,在古代,“沈”與“沉”為同一字,故稱沉纖。

得姓始祖

冉季載。沉(沈)氏源出於姬姓,為黃帝之後裔,在周朝初年,周武王逝世後,年幼的周成王繼位,由叔叔周公旦攝政。當時的三監(武王以邶封震叔,以庸封管叔,以衛封蔡叔,以監殷民,稱為三監)很是不服,商王紂之子武庚乘機勾結三監,聯合東方夷族進行反叛。周公旦組織軍隊進行征伐,最終平息了叛亂。季載(周文王第十子)因在此次平叛中立下大功,周公於是將這位有才幹的弟弟舉為周天子的司空,成王后又將其叔季載封於沉(沈)國,又名聃國。“聃”可寫作“冉”,古時的冉、沉(沈)、沉讀音相同,所以季載又稱冉季載。春秋時期,聃國被晉國唆使蔡國滅掉,季載的後代逃至楚國,為不忘亡國之痛,從此便以國為姓,稱為沉(沈)氏。冉季載從而成沉(沈)氏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沉(沈)光照
宋淳熙十年癸卯七月十四生,公興史,升以指揮官奉使平蠻而來,宋寶祐二年甲寅十一月初九卒,葬武陽棉溪蒲竹山虎形。元配:陳氏,宋淳熙十二年乙巳二月初九生。淳祐七年丁未九月十三日卒,壽六十二歲,葬蒲竹山虎形。子四:俊龍、俊虎、俊傑、俊國。
沉(沈)光祥
宋於宗時人襲父,元公指揮官職奉,命二次來鎮蒔竹迨烽煙靜息遂卜居武陽三里田後徙青坡里小牛園,卒葬三晨田月形生卒未詳,葬同夫處。子四:俊清、俊潔、俊沅、俊漣。
沉(沈)光國
生卒葬未詳。元配:李氏,生卒葬未詳,子二:沉(沈)俊、沉(沈)庭。
沉(沈)光和
生卒葬未詳,元配:何氏,生卒葬未詳,子三,俊永堂、俊永勛。堂、勛二人無考,不錄。

遷徙分布

沉(沈)氏最早起源於今河南、安徽兩省之間。春秋戰國時期,逃至楚國的沉(沈)氏族人,仕楚為左司馬,並世襲此官,長期居於葉(今河南葉縣)。到秦漢時期,沉(沈)氏仍有多人為官,且地位均十分顯赫,但也有數人辭官隱居,遷於九江壽春(今安徽壽縣),會稽烏程吳興(今浙江吳興)等地,從而開始了沉(沈)氏的南遷之旅,並且家族勢力日漸擴大,不斷興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連年戰亂,各種割據勢力互相攻伐,加上“永嘉之亂”,使得中原士族大都南遷,沉(沈)氏族人也先後進入南方幾大省份,並在當地不斷生息繁衍,形成了“吳興”郡望。此後沉(沈)氏以“吳興”郡望為繁衍中心,不斷地向四周擴展,至唐朝以前,已散居於今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家族日漸繁盛。
唐宋時期
社會相對安定,經濟得以恢復發展,沉(沈)氏族人開始遷播進入閩粵兩地,並且人丁興旺,同時,唐朝沉(沈)氏在中國北方也得以新的發展,郡望與名人高官大量出現,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到了宋朝末年,金軍大舉南下中原,宋室南遷臨安(今浙江杭州),北方再次遭受浩劫,迫使中原沉(沈)氏再次南徙,其中赴今福建、廣東等地之沉(沈)氏尤多,至明清時期,沉(沈)氏已遍及全國各地,成為中國一大姓氏,並有一些族人由東南沿海播遷到海外,沉(沈)氏家族真正成為了一個大家族。中國的沉(沈)氏歷代多以江南為其主要分布地,尤以廣東、福建、江蘇、浙江、湖北、湖南等省居多,以上地區的沉(沈)氏占到了全國漢族沉(沈)氏人口的絕大多數。
秦、漢時期
沉(沈)氏仍有多人為官,且地位均十分顯赫,但也有數人辭官隱居,遷於九江壽春(今安徽壽縣),會稽烏程吳興(今浙江吳興)等地,從而開始了沉(沈)氏的南遷之旅,並且家族勢力日漸擴大,不斷興旺。
漢朝有沈戎舉家徙居會稽烏程吳興(今浙江吳興),此為沉(沈)氏南遷之始。
魏、晉、南北朝時期
是沉(沈)氏大舉南遷之時。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連年戰亂,各種割據勢力互相攻伐,加上“永嘉之亂”,使得中原士族大都南遷,沉(沈)氏族人也先後進入南方幾大省份,並在當地不斷生息繁衍,形成了“吳興”郡望。此後沉(沈)氏以“吳興”郡望為繁衍中心,不斷地向四周擴展,至唐朝以前,已散居於今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家族日漸繁盛。
唐朝時期
社會相對安定,經濟得以恢復發展,沉(沈)氏族人開始遷播進入閩粵兩地,並且人丁興旺,同時,唐朝沉(沈)氏在中國北方也得以新的發展,郡望與名人高官大量出現,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至唐朝,沉(沈)氏已散居今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唐初,中原有沉(沈)氏將佐隨從陳政,陳元光父子領軍入閩開闢漳州,在福建安家落戶,其子孫散居龍溪、漳浦、南靖、長泰、詔安等地,唐末,王潮、王審知兄弟入閩,當地沈族人不屑與審同音,變沈字為尤字,即為尤氏,故沈尤一家。
兩宋時期
到了宋朝末年,金軍大舉南下中原,宋室南遷臨安(今浙江杭州),北方再次遭受浩劫,迫使中原沉(沈)氏再次南徙,其中赴今福建、廣東等地之沉(沈)氏尤多,南宋初有吳興人沈啟承官至汀州府知府,其子沈廷輔,隨父入閩,後遷居福建省建陽縣。沈廷輔有八子,分居寧化、龍巖、長汀、清流、延平、連城、上杭等地,其後又有人徙居廣東的大埔、梅州等地。
明、清時期
明末,沈斯庵徙居今台南縣善化鎮,為沉(沈)氏移居之始。清乾隆、嘉慶年間,福建漳州、泉州及廣東沉(沈)氏,又有多支遷往,進而又移居海外。沉(沈)氏已遍及全國各地,成為中國一大姓氏,並有一些族人由東南沿海播遷到海外,沉(沈)氏家族真正成為了一個大家族。中國的沉(沈)氏歷代多以江南為其主要分布地,尤以廣東、福建、江蘇、浙江、湖北、湖南等省居多,以上地區的沉(沈)氏占到了全國漢族沉(沈)氏人口的絕大多數。
沉(沈)氏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葉氏、尤氏均為沉(沈)氏分支,沈、葉、尤三氏均為季載後裔,可以說這三姓實為一家。沉(沈)氏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七位的大姓,人口約八百萬餘,占全國人口的0.5%。

郡望堂號

郡望

吳興郡:周朝始置縣,三國時期吳國寶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烏程(今浙江吳興),取吳國興盛之意,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東晉朝義熙初年(公元405年)移至吳興(今浙江吳興),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市、湖州市、餘姚市、杭州市、德清縣一線西北、兼有江蘇宜興一帶縣地。隋朝仁壽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瀕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時期亦曾改湖州為吳興郡。
汝南郡:西漢高祖劉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當時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潁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縣、上蔡縣、平輿縣、項城縣一帶地區,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輿(今河南平輿)。

堂號

吳興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夢溪堂:宋朝時沈括博學能文,累官翰林學士三司使。他對天文,歷算,方誌,音樂,醫藥無所不通。他開始製造了渾天儀,景表,浮漏等天文儀器。開創了隙機,渾圓兩術和弧矢,割圓術的先河。著有《夢溪筆談》。沉(沈)氏因以“夢溪”為號。

家譜文獻

浙江武義武義沉(沈)氏宗譜五卷,(民國)沈雙溪等修,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湘潭沉(沈)氏族譜十八卷,首一卷,(民國)沈繼福主修,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西瑞金瑞金沉(沈)氏五修族譜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光緒八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西瑞金瑞金沉(沈)氏六修族譜二十二卷,(民國)沈贊述撰修,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湘潭湘西岱山沉(沈)氏六修族譜不分卷,(民國)沈先積等主修,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吳興堂沉(沈)氏四修族譜不分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天津沉(沈)氏族譜六卷,(清)沈兆沄等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活字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河北清河沉(沈)氏族譜四卷,沈世遠撰,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北省清河縣沈儒林村。
上海寶山羅陽沉(沈)氏家乘摘要不分卷,(民國)沈延台纂,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鉛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嘉定縣博物館。
上海松江婁縣沉(沈)氏家譜四卷,(清)沈朗修,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松江縣博物館。
上海金山楓經沉(沈)氏支譜三卷,(民國)沈邦垣續修,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上海九畝地吳承者已印書局鉛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上海市松江縣博物館。
上海青浦南村沉(沈)氏族譜十四卷,首一首、末一卷,(民國)沈乃嘉修,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鉛印本,今僅存卷首、第一~四卷。現被收藏在上海市松江縣博物館。
上海崇明沉(沈)氏宗譜不分卷,(清)沈世榮修,清道光間三易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一冊。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上海孝義旌門沉(沈)氏北支十三房上海支族譜,(清)沈維楨輯,清鹹豐九年(公元185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市文物管理局。
上海沉(沈)氏家譜六卷,(民國)潘翔麟等修,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上海市文物管理局。
江蘇淮安遷淮沉(沈)氏宗譜八卷,首一卷,(明)沈綬編輯,(清)沈倩重修,潘培寬補修,沈徐行續修,清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淮安市圖書館。
江蘇淮安遷淮續修沈氐宗譜六卷,(清)沈聯璋編輯,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淮安市圖書館。
江蘇南通通州沉(沈)氏宗譜十卷,首一首、末一卷,(清)沈歧纂修,清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南通沉(沈)氏宗譜十卷,首一首、末一卷,(民國)沈來宜編輯,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鉛印本六冊。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江蘇丹陽雲陽團洲沉(沈)氏族譜四卷,(民國)沈學義等修,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有餘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常州沉(沈)氏續修宗譜十卷,(清)沈信儲、沈濬源等修,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務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武進晉陵沉(沈)氏宗譜十卷,(民國)沈友福、沈泉林等修,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師儉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六卷、第九卷。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江蘇無錫粱溪沉(沈)氏宗譜十二卷,(清)沈惟康等修,清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世余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江蘇無錫粱溪沉(沈)氏宗譜二十四卷,首一卷,(清)沈景德、沈炯等修,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世余堂木刻活字印本本。現被收藏在遼寧省圖書館。
江蘇無錫梁溪沉(沈)氏宗譜三十四卷,首一卷,(民國)沈垣等修,民國八年(公元19l9年)世余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美國。
江蘇無錫沉(沈)氏宗譜八卷,(民國)沈榮康等修,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江陰澄江沉(沈)氏宗譜二十卷,(清)沈萬端等修,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餘慶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江蘇江陰澄江沉(沈)氏宗譜二十卷,(清)沈嗣綬纂,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誦芳堂鉛印本二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蘇常熟虞山沉(沈)氏宗譜十二卷,(清)沈壽祺纂,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南開大學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館。
江蘇常熟虞陽沉(沈)氏支譜八卷,(民國)沈汝謙輯,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同文社鉛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吉林大學圖書館、江蘇省常熟市圖書館。
江蘇吳縣洞庭沉(沈)氏宗譜兩卷,(清)沈兆瑛編,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
江蘇吳江沉(沈)氏家譜十卷,首一首、末一卷,(清)沈光熙修,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傳鈔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蘇吳江沉(沈)氏家傳不詳,(清)沈桂芬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蘇吳江沉(沈)氏宗譜本支百世不分卷,(清)沈冠英訂,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吳江友善草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吳江縣圖書館。
江蘇沉(沈)氏族譜五卷,首一卷,(民國)沈士璜撰,沈松林校,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鉛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圖書館。
浙江杭州武林沉(沈)氏枝譜,(清)沈植樞修,清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有兩部)。
浙江杭州錢塘沉(沈)氏家乘十卷,(清)沈紹勛輯,沈祖帛系增輯,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西泠印社鉛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天津市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哈爾濱圖書館。
浙江建德洋溪沉(沈)氏宗譜四卷,(清)沈增榮纂,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淵源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浙江蕭山長巷沉(沈)氏宗譜三十二卷,首一卷,(清)沈豫纂,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承裕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河北大學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寧波甬上萬壽坊沉(沈)氏譜徵世系世傳考不分卷,沈嘉寀、沈杞纂修,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餘姚蘭風沉(沈)氏家譜六卷,(清)沈鵬飛修,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浙江餘姚蘭鳳沉(沈)氏家譜八卷,(清)沈承均纂,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文肅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餘姚續修蘭鳳沉(沈)氏宗譜十三卷,首一卷,(清)沈德滄纂,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7年)文肅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河北大學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餘姚蘭鳳沉(沈)氏宗譜十四卷,首兩卷,(民國)沈開基、沈慶林修,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文肅堂木刻活字印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南開大學圖書館、河北大學圖書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餘姚姚西沉(沈)氏宗譜五卷,首一卷,(清)沈作霖修,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浙江餘姚雲樓沉(沈)氏宗譜六卷,(清)沈蔭軒輯,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敦倫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浙江餘姚雲樓沉(沈)氏宗譜四卷,(民國)沈銘鋼、沈寶鋼等修,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敦倫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有兩部)。
浙江餘姚沉(沈)氏宗譜四卷,(清)沈英瑞總理,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文肅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浙江餘姚姚江沉(沈)氏宗譜三卷,(民國)沈培基纂,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聿懷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
浙江餘姚姚西沉(沈)氏宗譜五卷,首一卷,(民國)沈景炎修,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浙江餘姚半霖沉(沈)氏宗譜四卷,首一卷,(民國)沈紹榮修,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有兩部)、四川省圖書館。
浙江餘姚虎潭沉(沈)氏宗譜,著者待考,手寫本八冊,今僅存第三~四卷、第八~九卷、第十一卷、第十四卷、第十九卷、第二十二卷。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餘姚市梨洲文獻館。
浙江慈谿沉(沈)氏宗譜不分卷,(清)沈汝魁纂修,沈景旋續修,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初修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慈谿師橋沉(沈)氏宗譜十五卷,(民國)沈嘉瑲纂修,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鉛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南開大學圖書館、河北大學圖書館、上海市圖書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浙江省餘杭縣文物管理局、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慈谿師橋沉(沈)氏宗譜明六房行字世系四卷,著者待考,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慈谿師橋沉(沈)氏家譜,著者待考,民國七年(公元19l8年)鉛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奉化沉(沈)氏小房譜一卷,(清)陳瑞穹修,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寫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縣文物管理局。
浙江平湖清溪沉(沈)氏家乘二十卷,(清)沈應奎等修,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追遠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浙江省踏歌、中山大學圖書館、暨南大學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平湖武原沉(沈)氏遷宗譜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光緒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蘇州市博物館。
浙江平湖乍浦沉(沈)氏支譜不分卷,(民國)沈頌清、沈翊清等編,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上海中華書局鉛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海鹽沉(沈)氏家譜,(清)沈拱樞編,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
浙江海鹽沉(沈)氏家譜不分卷,(清)沈守謙重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河北大學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湖州馬要沉(沈)氏族譜七卷,(明)沈塾撰,明萬曆間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湖州重輯桃邑沉(沈)氏宗譜一卷,(清)沈徵輯,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遼寧省圖書館(不全)。
浙江湖州吳興馬要沉(沈)氏族譜,(清)沈宸奎等修,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二十六卷。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紹興皋部沉(沈)氏譜六卷,(清)沈耀祖、沈士傑等纂,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兩冊。現被收藏在吉林大學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紹興敦睦堂沉(沈)氏源流族譜,(清)沈正逵修,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手寫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日本。
浙江紹興會稽後桑盆村沉(沈)氏族譜六卷,(清)沈傳泗等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紹興敦睦堂沉(沈)氏源流族譜不分卷,(清)沈正達修,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手寫本四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紹興會稽中望坊沉(沈)氏家譜十卷,首一卷,(清)沈元燮修,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紹興山陰浦陽沉(沈)氏西分宗譜十二卷,首一卷,(清)沈福灝纂,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東陽白玉沉(沈)氏宗譜,(清)沈熙纂,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浙江省東陽縣巍山鎮。
浙江常山沉(沈)氏宗譜兩卷,著者待考,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市芙蓉鄉嶺上埂村。
浙江臨海坊前沉(沈)氏宗譜,著者待考,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臨海市博物館。
浙江臨海下沈沉(沈)氏宗譜,(清)沈元朗纂,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第二卷、第四~五卷、第八~九卷及藝文五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臨海市博物館。
浙江仙居樂安沉(沈)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十八卷。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臨海市博物館。
湖南寧鄉沉(沈)氏續修族譜十八卷,(民國)沈子章修,沈俊朝等纂,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二卷。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潭沉(沈)氏五修族譜,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下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鄉湘西沉(沈)氏三修族譜不分卷,(清)沈雲階、沈義辛等纂,清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八韻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鄉湘西岱山沉(沈)氏族譜不分卷,(清)沈先覺纂,清鹹豐九年(公元1851年)敦倫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沈氐房譜不分卷,(清)沈烈中撰,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四支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洪城沉(沈)氏家譜不分卷,(清)沈拱樞輯,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55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沉(沈)氏宗譜四卷,著者待考,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8年)文肅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玉祁沉(沈)氏宗譜三十五卷,(清)陳謨編,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冊。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玉祁沉(沈)氏宗譜四十卷,(民國)沈瑞炳等修,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享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蘇淮安沉(沈)氏宗譜,(清)沈大炳等修,清鹹豐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暨陽同山沉(沈)氏宗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複印件一冊(不全)。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蕭山長蒼沉(沈)氏續修宗譜十七卷,著者待考,清光緒年間承裕堂木刻活字印本抄本補配本十七冊,缺第二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縉雲吳興沉(沈)氏宗譜,(現代)沈曉龍、沈潛等修,1997年鉛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縉雲沉(沈)氏宗譜(縉雲梗堰),(現代)沈升多、沈振玉等修,1998年鉛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沈岙潘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三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六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湘潭沉(沈)氏族譜十八卷,首兩卷、末一卷,(民國)沈繼福主修,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清俊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武義武義沉(沈)氏宗譜五卷,(民國)沈雙溪等修,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註:
春秋時期,楚莊王有曾孫名叫戌,在楚平王時任沈縣尹(今安徽臨泉),又稱光尹戌。沈尹戌後來任楚國左司馬。當時有個臣叫費無極,楚平王在他的蠱惑下趕走太子建,殺死伍奢父子,逼得伍子胥出奔吳國,後來又勾結另一個大夫鄢將師害死左尹錢宛,錢宛素來以廉潔出名,在楚國很得人心,他的被害在楚國激起了臣民的憤怒,沈尹戌便藉助民眾的力量,殺死了費無極和鄢將師,他也因此而獲得楚人的敬重。沈尹戌的後代也稱沉(沈)氏。
沉(沈)氏有南北二望族,一發詳於河南,稱為周系;一發祥於南京吳興,稱漢系。沈姓漢系名“宜興堂”(今浙江吳興縣)。
漢系宜興始祖沈榮昌(周系六十七世,又是漢系一世)的裔孫沈啟承,南宋高宗紹興間進士,官福建汀州府知府。沈啟承子沈廷輔(太一郎)隨父入閩,留居汀州府城,官山西巡按,諫議大夫,為入閩始祖。沈廷輔生八子,分居建陽、寧化,孫散居龍巖、長汀、清流、寧化,延平(南平)、連城、上杭古田。五世孫沈熾(千十七郎)生七子,遷居永定及廣東梅州、大埔。
明初,沈那仔為廣州右衛中朗,後遷居興寧。入粵世系有“三善堂”、“四聲堂”。另有一係為五代時從王潮南下入汀州。《吳興沉(沈)氏五修族譜》載:先世居福建上杭沈家坊。《連城吳興沉(沈)氏族譜》載:宋末湖州吳興沉(沈)氏隱居福建清流豐山,復遷連城,明崇禎年間,沈仲仁、沈道仁因避亂遷居江西寧都。沈十三郎於宋嘉定十年由興國三寮遷寧都會同里迎坑。清代沈鴻儒遷台灣教授,後代留居台灣。
出於汝州沉(沈)氏本源的族譜,可參考:
①湖北沉(沈)氏家譜,該家譜比較全面(從一房至十房)共一千多頁,且有相關照片。記載從周文王后裔一世至今。字派從1993年玉笙族長組織沉(沈)氏家丁通過考證和查閱大量沉(沈)氏資料,已全部統一。從“允”字輩之後是“朝光顯相金玉聯芳體仁和義……”從現在開始可延續兩千年。原國民黨上將(東北海軍司令、山東省主席、青島市市長)沈鴻烈的後裔也參與家譜編排,很多海外族人也參與,此家譜記錄較全。
②汝南沉(沈)氏浙江裔白湖世系(八韻世家,亦稱吳興世家)荷蔭堂沉(沈)氏宗族譜典,癸酉(1993年)十六世孫玉笙修,譜典分十八門:譜序、譜例、譜源、綸音譜、字派譜、世系譜、戶籍譜、名人譜、英傑譜、僑胞譜、烈士節婦譜、嚴父慈母譜、孝子賢媳譜、荷蔭堂記、住址分布概況、藝文譜、繼譜記、跋等。
③吳興堂沉(沈)氏四修族譜不分卷,該支源出汝州,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④壽溪沉(沈)氏族譜,自先祖至今已整修譜牒十次,分別是:第一次在明萬曆十六年(公元1589年),第二次在明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第三次在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第四次在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第五次在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第六次在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第七次在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第八次在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第九次在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第十次在己卯年(公元1999年)整修完畢,為壽溪沉(沈)氏收藏著十分寶貴的歷史資料。族譜分為十二本房譜,即:壽溪沉(沈)氏院頭房譜牒、壽溪沉(沈)氏院口房譜牒、壽溪沉(沈)氏深溪房譜牒、壽溪沉(沈)氏新田房譜牒、壽溪沉(沈)氏玄大坑房譜牒、壽溪沉(沈)氏溪坂洋房譜牒、壽溪沉(沈)氏壩頭房譜牒、壽溪沉(沈)氏烏門房譜牒、壽溪沉(沈)氏上厝房譜牒、壽溪沉(沈)氏新厝口房譜牒、壽溪沉(沈)氏東後房譜牒、壽溪沉(沈)氏土谷內房譜牒。以上各房譜牒均於1999年10月封譜,並重修祠宇。
在江西省贛州市圖書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檔案館、中國國家圖書館等處,均可聯繫查閱。

字輩排行

沉(沈)氏一支字輩:“宏宗明廣大金密啟玉連三山堂安樂錦傳世代綿”。
湖南湘潭沉(沈)氏清俊堂字輩:
舊派:“俊秀仁公定貞良均同迪昌全漢保進萬明再通光”;
新派:“繼序昭忠孝顯承克紹先榮華傅久遠世澤永增延邦國開文運家廷啟象賢治平宏道德宗祖慶長元化育敦三禮才能建五常泰清聯正本作述發其祥仕宦懷經學動猷秉憲章高超來富貴伯仲必安康孔子崇師範周朝尚政莊利亨資大有天祿玉芬芳”。
婦派(自繼字派起以下用之):“翠玉妖娥秀芝蘭美正英桃花丹鳳蒂梅桂合松芬”。
武義沉(沈)氏字輩:
原序:“千百曾慶成遂學(舊傍道)厚欽壽岳(殿下道)厚達積溪(南)景祥宏積四(都)景智信魁四(都)榮舊(學傍俊)傑英雄合東(隅首雲)昌茂盛溪南(元亨利貞),四(都)華昌稔殷”;
合行排行字母:“良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忠肅恭懿宣慈惠和”,
新增字母:“芬芳添福祿仁義樂長春文章芝蘭秀功德月日勾”。
浙江紹興沉(沈)氏字輩:
原序:“恭伏良隆厚福守正承先”;
續序:“業貽謀啟後慶錫樹維賢積德嘉乃永開宗壽益綿”。
湖北沉(沈)氏字輩:“允朝光顯相金玉聯芳體仁和義……”

沉姓宗祠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三善名世;四韻家聲: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沈度,宋紹興年間為餘干令,為政清廉,父老為之築“三善堂”(三善指田無廢土、市無遺民、獄無宿系)。下聯典指南朝宋國的沈約,首創“四聲”之說。
四聲作譜;三善名堂:上聯典指南朝宋國的沈約。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沈度。
三鳴世澤;八詠家聲:全聯典指南朝宋國的沈約作《登台望秋月》八首,稱“八詠詩”。
石燈留待;雲巢成編:上聯典唐朝時期的沈彬,臨終指葬地以示家人,穴中一銅碑云:“石燈猶未點,留待沈彬來。”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沈遼,著有《雲巢集》傳世。
人倫師表;匡正名賢:上聯典指南朝宋國的沈約。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沈佺期。
永明創體;叔度同流:全聯典指南朝宋國的沈約,重聲律,工詩文,時號“永明體”。南齊沈驎士,博通經史,何尚之嘆為“黃叔度之流”。
師資共仰;泰運初開:全聯典指南朝宋國的沈約典故。
汝源流彩;玉渚分華:全聯典指沉(沈)氏姓氏來歷。

七言通用聯

創新聲律永明體;善作傳奇不俗文:上聯典指南朝宋朝時期的沈約。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沈既濟。
定情詩成於博士;守宮論高出女官: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沈真真。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沈瓊蓮。
泰運初開期偃武;師資共仰繼休文:全聯典指南朝宋國的沈約事。
圖書數卷傳樞密;勳業三朝仰歷陽:上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科學家、政治家沈括,字存中,杭州錢塘人,宋嘉祐進士。宋熙寧年間參與王安石變法,任提舉司天監,上渾儀、浮漏、景表三議,又赴兩浙考察,出使遼國;繼而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任延州知州,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因永樂城失陷遭連累貶官。晚年住潤州,築夢溪園,以平生見聞,撰成《夢溪筆談》,涉及天文、地理、律歷、音樂、醫藥、冶煉等方面;又研究藥用植物與醫學,著《良方》十卷。下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立陽人沈立,字立之,進士出身,任益州判官,採集大河事跡及古今利弊,著成《河防通議》,治河的官員都以此書為根據。後歷官兩浙轉運使、都水監、江淮發運使等。喜歡藏書,神宗曾問及,他報上所藏書目及所著《名山水記》三百卷。
存中仗義爭一統;確士潛心選四詩:上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科學家、政治家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口,杭州錢塘人。曾出使遼國,駁斥遼國的爭地要求,維護了宋王朝版圖完整統一。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詩人沈德潛,字確士,江蘇長洲人。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曾選有《古詩源》、《唐詩別裁》、《明詩別裁》、《清詩別裁》等書。
立志須存千載想;閒談無過五分鐘:全聯典指近代民主革命家、法學家、教育家沈鈞儒(公元1875~1963年),字秉甫,號衡山,浙江嘉興人。戊戌變法時,主張變法維新。辛亥革命時,參加浙江光復工作。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護法運動中,在廣州任護法軍政府檢察長。1935年發起救國會,力主抗日,致被捕入獄,為著名“七君子”之一。並同黃炎培等共同創建並領導了中國民主同盟。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國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最高法院院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和民盟主席等職,本聯為沈鈞儒贈秘書方學武聯語。
阿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採用郭沫若撰贈茅盾(沈雁泳)聯。
漁艇到門青漲滿;書堂歸路晚山晴:採用清朝詩人、文學家沈德潛自題聯。
武奠霞漳開十邑;德垂梅圃祝華封:此聯為福建省詔安縣南詔鎮沉(沈)氏祖廟聯。廟祀開漳功臣、武德侯沈世紀。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威鎮南壇,光輝千古;祈山靈侯,萬壽無疆:此聯為福建省詔安縣南詔鎮沉(沈)氏祖廟聯。
春蘭早芳,秋菊晚秀;濁醪夕飲,素琴晨張:採用當代著名書法家、詩人沈尹默(公元1883~1971年)自題聯。沈尹黷,原名君默,浙江昊興人。
匡正名賢,克駕休文之彥;人倫師表,豈惟良史之才:上聯典指南朝宋國的沈約。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沈既濟。
清操過人,義倫圖書數卷;和氣接物,零陵雅氣一腔: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名人沈義倫。下聯典指晉朝時期的名人沈零陵。
開墾利民,田熟萬家思沈括;尊生濟世,書成一部仰金鰲:採用安徽省鞠湖縣沈灣沉(沈)氏宗祠聯。上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沈括幫其胞兄沈披規劃開發圩田事。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江蘇無錫人沈金鰲,字芊綠,廩貢生,曾跟從華希閔研究《詩經》、《尚書》,跟從秦蕙田研究《周易》,跟從顧棟高研究《春秋》,著有《尚書隨筆》等。晚年潛心醫學,著有《沉(沈)氏尊生書》,自號尊生老人。
詩家俎豆不祧,我亦熟休文四聲、佺期五字;勝國衣冠如昨,人當慕青原儀節、石田孝忠:此聯為山西省太原市沉(沈)氏宗祠聯。上聯典出南北朝宋國的沈約、唐朝時期的沈佺期事。“五字”,指沈佺期長於五言詩。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沈永年、明朝時期的沈周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